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治理水污染,觀山湖有妙招!“雙河長”共治污染

春風和煦, 晨曦微露, 一抹朝霞倒映在泛著波光的小灣河上, 河邊不少市民在晨練。 “以前經過這裡, 都要捂著鼻子走快點, 現在河水已經變清了。 ”正在晨練的王阿姨不禁感慨。

近年來, 伴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 觀山湖區也面臨著水污染的問題。

2016年7月, 觀山湖區在轄區內的貓跳河、麥城河、小灣河等主河道和百花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實行區、鄉(鎮、社區)、村三級河長制度, 負責組織開展河道污染調查處理、生態綠化等工作, 並聘任7名“民間河長”主管河流巡查, 形成“民間河長”查找問題、“政府河長”解決問題的聯動機制。 同時, 通過引入協力廠商生態監督機構、推動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等有力措施, 大力促進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

河長“會診”開藥方

對症下藥治污染

3月25日早晨, 徐朝剛又踏上不知走了多少遍的河道。 “現在幾乎看不到垃圾, 河水也漸漸變清了。 ”徐朝剛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小灣河又名金鐘河, 發源于白雲區豔山紅, 觀山湖區段長9.5公里。 由於流域周邊城市開發建設, 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 出入境水質均為劣五類。 徐朝剛是小灣河的民間河長之一, 負責原貴陽閥門廠前至紅華新天地段及觀山湖區公園支流的河道。

“有事沒事都要到這裡轉轉, 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徐朝剛說, 巡河是他生活中的“大事”。 在觀山湖區, 每名民間河長每月至少開展兩次巡查, 對所認領河流、水體現狀和污染源分佈進行摸底調查, 並出具巡查報告進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徐朝剛在此前的一次巡河時發現, 金麥社區花魚井組沒有垃圾設施, 村民的垃圾大部分都丟棄在進村口處。 徐朝剛立即與河段長、金麥社區主任胡傳富聯繫。 收到資訊後, 胡傳富於當天下午組織人員對垃圾進行清運, 並為該區域協調配備垃圾箱, 並在原貴陽閥門廠後門處設立警示牌, 宣導村民愛護環境。

3月10日, 小灣河治理工程有了新進展。 當天, 觀山湖區召開“雙河長”工作推進會, 區政府副區長、小灣河政府河長何小麗在會上指出:“要加快推進小灣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實施全流域濕地治理”, 重點整治河道沿線和支流污水入河、垃圾入河問題。

源潔則流清。 2015年7月以來,

觀山湖區啟動了小灣河環境綜合整治PPP專案, 計畫投資11.35億元對小灣河觀山湖區全段控源截汙、河道治理、水質提升、濕地公園建設等四大工程, 分兩期五個階段進行建設。 目前, 一期一階段已完工, 一期二階段河道治理和控源截汙均已完成96%, 二期控源截汙工程完成90%。 “現在出境水質達到Ⅳ類, 僅有一個指標還略微超標, 我們將加快污水管網改造、河道生態治理等工程, 爭取水質早日達到Ⅲ類的目標”, 小灣河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磊介紹說。

小灣河的治理體現了觀山湖區強力推行水環境整治的決心。 根據規劃, 到2020年, 觀山湖區將全面消除轄區內劣五類水體, 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87.5%, 地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 地下水治理考核點位水質逐步改善。

創新治理買服務

引入協力廠商機構監督

這是觀山湖區創新引入協力廠商生態監督機構參與環境治理的一個片段。

2016年6月,觀山湖區與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簽約,引進該中心作為協力廠商生態環保監督機構,負責組織民間河長和監督員對全區涉及水、氣、聲、渣、塵等環境問題實施監督,對發現收集整理、形成督查報告和處理建議後,及時與政府河長或相關責任單位進行回饋,為“民間河長”與“政府河長”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樑。

公益組織帶好頭

公眾參與氛圍濃

3月22日,近百條綠絲帶在小灣河白鷺湖段“飄揚”——金嶺社區組織志願服務隊伍開展環境保護活動,對小灣河白鷺湖段河道垃圾進行清理,並走進村民家中宣傳環保知識。

年近半百的白鷺湖居委會主任李茂麗便是志願者中的一員。她在居委會幹了20年,對這方水土有感情。對她而言,保護周邊環境這份責任比別的志願者更加沉重。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吃的就是小灣河的水,在河裡游泳、洗衣就能度過一整個下午的光陰”,憶當年,李茂麗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情感,“當社區招募志願者時,我毅然發動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居民參加,看到‘母親河’的‘創傷’正在慢慢癒合,我太高興了”,李茂麗說。

據瞭解,在“雙河長”制推行過程中,該區積極踐行“推動公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工作方針,組建起300餘名以各鄉(鎮、社區)和村(居)為主體的生態環保志願服務隊和群眾監督員的隊伍,在各類專項整治、宣傳教育活動中,志願者和監督員們用行動做帶領,在全區範圍形成了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監督的濃厚氛圍。

實施“雙河長”制以來,觀山湖區已啟動建設水體治理工程25個,治理完成3個。該區還將全面拓展監督範圍,把空氣環境品質、企業環境、固體廢物污染等納入監督範圍,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羅飛宇 楊香)

地下水治理考核點位水質逐步改善。

創新治理買服務

引入協力廠商機構監督

這是觀山湖區創新引入協力廠商生態監督機構參與環境治理的一個片段。

2016年6月,觀山湖區與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簽約,引進該中心作為協力廠商生態環保監督機構,負責組織民間河長和監督員對全區涉及水、氣、聲、渣、塵等環境問題實施監督,對發現收集整理、形成督查報告和處理建議後,及時與政府河長或相關責任單位進行回饋,為“民間河長”與“政府河長”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樑。

公益組織帶好頭

公眾參與氛圍濃

3月22日,近百條綠絲帶在小灣河白鷺湖段“飄揚”——金嶺社區組織志願服務隊伍開展環境保護活動,對小灣河白鷺湖段河道垃圾進行清理,並走進村民家中宣傳環保知識。

年近半百的白鷺湖居委會主任李茂麗便是志願者中的一員。她在居委會幹了20年,對這方水土有感情。對她而言,保護周邊環境這份責任比別的志願者更加沉重。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吃的就是小灣河的水,在河裡游泳、洗衣就能度過一整個下午的光陰”,憶當年,李茂麗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情感,“當社區招募志願者時,我毅然發動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居民參加,看到‘母親河’的‘創傷’正在慢慢癒合,我太高興了”,李茂麗說。

據瞭解,在“雙河長”制推行過程中,該區積極踐行“推動公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工作方針,組建起300餘名以各鄉(鎮、社區)和村(居)為主體的生態環保志願服務隊和群眾監督員的隊伍,在各類專項整治、宣傳教育活動中,志願者和監督員們用行動做帶領,在全區範圍形成了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監督的濃厚氛圍。

實施“雙河長”制以來,觀山湖區已啟動建設水體治理工程25個,治理完成3個。該區還將全面拓展監督範圍,把空氣環境品質、企業環境、固體廢物污染等納入監督範圍,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羅飛宇 楊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