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江西蒙山銀礦遺址:國內發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銀礦遺址之一

蒙山銀礦遺址位於中國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城南30公里的蒙山, 是宋元明時期的銀礦遺址, 後為宋元明三個工朝輸送著經濟貨幣,

也是目前國內發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銀礦遺址之一, 具有重大的史料、人文和旅遊開發價值。 2013年5月蒙山銀礦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蒙山開採銀礦歷史悠久。 蒙山地處上高縣與 新餘市 渝水區、 分宜縣交界處,

有峭壁名“太子壁”, 傳說南宋時期皇太子曾到此督察銀冶, 故而得名。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卷八十四記載:“ 宋甯宗 慶元六年有銀鉛發洩于蒙山, 於是即蒙山置場。 ”

蒙山古銀礦遺址興于南宋慶元六年(1200), 止于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 歷經宋、元、明三個朝代, 距今已800餘年, 遺址主要分佈在上高縣蒙山太子壁峰方圓 5公里範圍內, 已發現古銀礦礦井20多個、冶銀場 1個、蒙山銀場提舉司遺址 1個、知名古書院“正德書院”1座、佛教“聖濟派”發源地“聖濟禪寺”1座。

蒙山古銀礦遺址南宋寶祐三年(1255)第一次封禁。 忽必烈在元至元十三年(1276)佔據江南之初,就在蒙山設置銀場提舉司,隸屬中書省中政院管轄,主辦官提舉秩正四品,從此元代成為蒙山銀礦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明永樂四年(1406)年,因礦源逐漸枯竭,將銀礦封閉,但此後仍有盜掘現象,因弊端頗多,萬曆二十三年第二次立碑封禁。從此蒙山銀礦步被歷史所塵封。

蒙山銀礦遺址是一處集採礦、選礦、冶煉和鑄幣於一體的大型銀礦和銀場遺址,對於研究元明清時期我國礦山開採與冶煉技術史、礦山管理制度、貨幣鑄造史、礦工的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責任編輯:徐佳佳

蒙山古銀礦遺址南宋寶祐三年(1255)第一次封禁。 忽必烈在元至元十三年(1276)佔據江南之初,就在蒙山設置銀場提舉司,隸屬中書省中政院管轄,主辦官提舉秩正四品,從此元代成為蒙山銀礦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明永樂四年(1406)年,因礦源逐漸枯竭,將銀礦封閉,但此後仍有盜掘現象,因弊端頗多,萬曆二十三年第二次立碑封禁。從此蒙山銀礦步被歷史所塵封。

蒙山銀礦遺址是一處集採礦、選礦、冶煉和鑄幣於一體的大型銀礦和銀場遺址,對於研究元明清時期我國礦山開採與冶煉技術史、礦山管理制度、貨幣鑄造史、礦工的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責任編輯:徐佳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