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西有一處夏代古文化遺址,就在祁縣西團城村!

西團城村是個尚存些許風貌的古村, 位於祁縣南山昌源河左岸的一個山坳中, 背山面河、影影綽綽、形勢極好。 村內保留著幾座古寺廟、古民居和碑碣, 而最有文物價值的遺存是村南的這一處夏代古文化遺址。 該遺址位於昌源河左岸, 緊鄰河谷的一塊高大土臺上, 這塊河邊階地突出河谷約20米, 三面臨溝, 壁立如削, 台頂平坦寬闊, 面積約萬余平米。 由於歷年耕種, 現行地面被認為開墾成梯田狀, 共三級, 遺址的核心區域根據地面殘留物的密集度來看, 應當在第二級地面上。 從台頂現存的人為斷崖來看,

文化層不厚, 暴露的遺跡也不豐富, 殘留物也少, 但殘留物的時代特徵較為明顯。

【西團城遺址·夏·遺址遠眺】

1

【西團城遺址·夏·現行地表】

2

【西團城遺址·夏·人為斷崖】

3

【西團城遺址·夏·灰坑及遺物】

【西團城遺址·夏·地表遺物】

現遺址地表殘留物只有陶片, 都是粉碎性的, 老鄉常年耕種使然, 不擾動遺址地層的話看不到大的器物殘片。 從這些殘片的火候、質地和紋飾來看, 確實是晚期製作:陶片渾厚, 表示器物敦實;火候勻稱, 說明制陶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特別是一些外灰內紅的陶片, 說明燒窯技藝很高, 這種明顯的人為變色陶片需要充分掌握還原焰的技巧;從紋飾來說, 雖然大部分殘片的紋飾與史前時代大同小異,但其中有極個別的精緻紋飾已經明顯脫離了原始風貌,呈現出審美的高度進步,紋飾的裝飾意義增強,其時代風貌有可能還要晚于夏代。

特別是其中撿拾到的一件大型器物(可能是甗 音yan)的袋足和束腰殘片,說明該遺址的器物已經相當進化。明顯比同地域內的其他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比如梁村、北團柏等)遺址的器物要精緻和成熟。這些器物殘片上體現的實用痕跡也很嚴重,說明使用的時間較長。綜合來看,西團城遺址的文化遺留物特徵,與東太堡類型及白燕類型第三期較為接近。不過,也有痕跡顯示西團城遺址的上限可能上溯到龍山文化時期。

4

【西團城遺址·夏·器物袋足殘片】

5

【西團城遺址·夏·陶甗殘片】

6

【西團城遺址·夏·其他各類殘片】

7

【西團城遺址·夏·其他各類殘片】

【西團城遺址·夏·昌源河谷】

【西團城遺址·夏·遺址週邊環境】

西團城遺址的外觀風貌 ---河邊臺地--- 極其形象,是人類“河谷文明”晚期的典型地貌,儘管我是第一次尋訪該遺址,結果到現場一眼就辨認出來了。由於遺址三面臨溝的形勢,雨水和河水的沖刷,鄉民幾千年的耕作,以及文化層較薄,使得遺址區域的現狀較為淩亂,破壞擾動嚴重。但是就祁縣範圍來說,主體特徵主要呈夏代風貌的遺址遺跡為數不多,因此西團城遺址顯得十分珍貴,建議做相應保護。

作者簡介

李新生

網名:晉王

祁縣牛家堡村人

祁縣信用聯社職員,文物旅遊發燒友

“走遍祁縣--采風團“策劃者之一

最美祁縣,期待有你

雖然大部分殘片的紋飾與史前時代大同小異,但其中有極個別的精緻紋飾已經明顯脫離了原始風貌,呈現出審美的高度進步,紋飾的裝飾意義增強,其時代風貌有可能還要晚于夏代。

特別是其中撿拾到的一件大型器物(可能是甗 音yan)的袋足和束腰殘片,說明該遺址的器物已經相當進化。明顯比同地域內的其他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比如梁村、北團柏等)遺址的器物要精緻和成熟。這些器物殘片上體現的實用痕跡也很嚴重,說明使用的時間較長。綜合來看,西團城遺址的文化遺留物特徵,與東太堡類型及白燕類型第三期較為接近。不過,也有痕跡顯示西團城遺址的上限可能上溯到龍山文化時期。

4

【西團城遺址·夏·器物袋足殘片】

5

【西團城遺址·夏·陶甗殘片】

6

【西團城遺址·夏·其他各類殘片】

7

【西團城遺址·夏·其他各類殘片】

【西團城遺址·夏·昌源河谷】

【西團城遺址·夏·遺址週邊環境】

西團城遺址的外觀風貌 ---河邊臺地--- 極其形象,是人類“河谷文明”晚期的典型地貌,儘管我是第一次尋訪該遺址,結果到現場一眼就辨認出來了。由於遺址三面臨溝的形勢,雨水和河水的沖刷,鄉民幾千年的耕作,以及文化層較薄,使得遺址區域的現狀較為淩亂,破壞擾動嚴重。但是就祁縣範圍來說,主體特徵主要呈夏代風貌的遺址遺跡為數不多,因此西團城遺址顯得十分珍貴,建議做相應保護。

作者簡介

李新生

網名:晉王

祁縣牛家堡村人

祁縣信用聯社職員,文物旅遊發燒友

“走遍祁縣--采風團“策劃者之一

最美祁縣,期待有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