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臨縣青塘村一位退休老教師的悠悠故鄉情

導語:鄉賢, 是一種文化的印記, 是一個時代的感召, 更是一腔有理想的先鋒。 他們曾經憑著自己的努力走出鄉村, 在更廣闊的天地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份事業。 這些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 因年老退休、回鄉創業等種種原因重新回到家鄉農村, 以自己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以及文化修養參與新農村建設和治理。 他們, 就是“涵育文明鄉風, 影響鄉村發展”的“新鄉賢”。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來自我縣青塘村一位退休老教師的悠悠故鄉情。

配音:任佰成老人今年73歲,2004年從工作了39年的教育戰線退休後,一直與家人生活在省城太原.2013年任佰成心系桑梓,

情牽故里, 從省城回到了故土青塘。 當年, 家鄉青塘村正在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任佰成聽聞此事後, 不計報酬, 參與到走訪搜集材料整理照片活動中, 可惜的是, 由於準備倉促第一次申報沒有成功。

“家鄉有深厚的文化資源, 一定要給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熱愛家鄉的任佰成一直有這樣的信念。 儘管第一次申報失敗, 但任佰成更堅定了家鄉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決心, 他到處走訪村裡的老人村民, 村裡每一塊山溝院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出採訪 任佰成 同期聲:

(2013年我從太原看孫子回來, 回來以後了正好遇上村裡開始申報歷史文化名村了, 我以前根據縣裡的指示寫了《走進青塘》整理了不少材料,

這個材料作為申報歷史文化民村的材料就呈報上去, 上去以後因為不清楚時間, 頭一次申報耽誤了時間沒有被批准。 2014年我們又開始申報中國傳統村落, 這次我們準備的充分我就提供了不少材料於是這就有照片有材料這就有歷史文名村, 送上去以後就被中國七部委批准為中國傳統村落。 2015年, 我們又開始調查瞭解, 尤其是我的老上級叫個孫世章在離石了, 我對青塘的有段段歷史(不瞭解), 通過他瞭解野戰醫院在青塘的這段段歷史我就清楚了, 清楚以後, 就把這篇文章寫出來, 這篇文章後來發表在縣誌辦上。 到了2016年, 我們又開始申報歷史文化名村, 歷史文化名村因為我們這次準備的充分,
許多照片材料由我們提供以後報上去, 在2017年的1月12號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就被批准了, 批准以後我們一村不管是支支部也好村裡的老百姓也好連同我本人也好, 就是感覺到自己花了點力量有一點成果裡自己感到很安慰)。

當地民間有諺語:“好吃不過冰糖, 好住不過青塘”, 2014年11月26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佈,青塘村因其富有特色的古建風貌入選。 現在, 歷經百年的天主教堂經過多次運動, 依舊巍然聳立, 鐘塔內的鐵鑄大鐘聲響渾厚, 飛揚村外, 不僅親歷了宗教文化自身的興衰, 而且見證了青塘村百年的風雨。

近年來, 任佰成癡迷於發揚青塘村傳統文化, 不僅繼續走訪青塘村籍村民, 而且動員家人一起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工作中,

任佰成成為了宣傳青塘古村落名俗文化的領軍人。 他的一言一行得到了妻子秦清圓的大力支持, 妻子經常與他一起拍攝照片搜集資料, 並承擔起了家裡所有的家務活, 為的是讓他可以心無旁騖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出採訪 任佰成妻子 秦清元 同期聲 :

(自從我們從省城回來, 就給村裡辦這個宣傳村裡的好人好事, 他就開始寫, 我就積極支持, 就是忙得厲害, 反正家務事就是我一個人幹了, 不用他幹, 集體來了領導們參觀我給他們送鑰匙開門, 打掃衛生, 反正他為集體的事我來一力支持, 有時我也跟上他照相村裡收集資料, 積極支援他為集體的好人好事)。

任佰成的故鄉情結十分濃厚,

現在, 兒女們都居住在省城太原, 和他一起工作過的老同志也大部分離開農村, 頤養天年。 只有他選擇放棄大城市繁華的生活, 安然地居住在農村。 兒女們擔心父母年事已高, 常常勸父母親來省城好照料, 兩口子總說農村住習慣了, 還是住在老家好。 其實, 任老是放不下自己的事業, 生怕在自己有生之年家鄉文化流失。 任佰成為家鄉所做的貢獻讓村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坎裡。

出採訪 任佰成鄰居 秦玉蓮 同期聲:

(任老師為了青塘村沒問題, 反正跑前跑後, 有病著是捎的輸液跑這裡跑那裡, 人人說他了, 不是一家說, 全說再要村裡找這麼個人也難了)。

任佰成總說, 現在我做的這些事, 可能不被世人完全理解, 但每想到這些無形資產能為家鄉做一點貢獻, 為家鄉添磚加瓦,我就感到十分自。他真心希望能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加入鄉村建設,為弘揚傳統文化作貢獻。

採訪 任佰成 同期聲:

(回來到村裡以後,我覺得青塘是寫得東西內容實在是不少了,我寫了個村風民俗,村風民俗我們村裡比如有孝心的人物不少,有愛心的人物也不少,熱心於公益事業的人物也不少,熱心於責任心的人物也不少,於是村風民俗裡就分了個孝心篇、愛心篇、責任篇這個公益篇,分了這四個內容,把我們村裡的好人好事都寫出來,寫出來以後,一個是作為歷史資料記錄下來,二一個對社會主義的正能量得到了發揚正確的傳播)。

如今,由任佰成主編的《晉西民村——前青塘》已脫稿。該書詳細介紹了青塘優美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明清古建,和諧的宗教文化,淳樸的村風民俗,難忘的紅色文化。涉及到一個歷史文化名村的方方面面,它將為宣傳我縣這個集休閒、旅遊、觀光、宜居的美麗鄉村起到示範作用。

沒有農村幾十年的親身經歷,沒有對故鄉的深厚感情,這本書是難以完成的。這就是任佰成的悠悠故鄉情。

為家鄉添磚加瓦,我就感到十分自。他真心希望能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加入鄉村建設,為弘揚傳統文化作貢獻。

採訪 任佰成 同期聲:

(回來到村裡以後,我覺得青塘是寫得東西內容實在是不少了,我寫了個村風民俗,村風民俗我們村裡比如有孝心的人物不少,有愛心的人物也不少,熱心於公益事業的人物也不少,熱心於責任心的人物也不少,於是村風民俗裡就分了個孝心篇、愛心篇、責任篇這個公益篇,分了這四個內容,把我們村裡的好人好事都寫出來,寫出來以後,一個是作為歷史資料記錄下來,二一個對社會主義的正能量得到了發揚正確的傳播)。

如今,由任佰成主編的《晉西民村——前青塘》已脫稿。該書詳細介紹了青塘優美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明清古建,和諧的宗教文化,淳樸的村風民俗,難忘的紅色文化。涉及到一個歷史文化名村的方方面面,它將為宣傳我縣這個集休閒、旅遊、觀光、宜居的美麗鄉村起到示範作用。

沒有農村幾十年的親身經歷,沒有對故鄉的深厚感情,這本書是難以完成的。這就是任佰成的悠悠故鄉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