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新一代無人偵察機 “蒼鷺一號”獲頒 全面作戰能力資格

(此文為新加坡新聞)

我國的先進無人偵察機“蒼鷺一號”正式進入全面作戰能力資格, 武裝部隊不但能在作戰時更精准識別目標, 在反恐行動中也能更快速傳回清晰畫面, 提升策劃效率。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昨天在慕萊軍營(Murai Camp)為“蒼鷺一號”(Heron 1)獲頒全面作戰能力(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資格主持儀式。 他致詞時指出, “蒼鷺一號”具有所屬無人偵察機類別中數一數二的偵察系統, 能通過先進的感應技術和更遠的飛行距離, 同時執行多項任務。

這些任務包括在常規綜合射擊中, 通過“協作鐳射標識”(cooperative lasing)方式, 助戰鬥機確定移動目標的位置;以及在日常國土防衛工作和反恐行動中,

進行大範圍偵查, 即時傳回畫面讓地面指揮部鳥瞰偵查範圍, 提高行動策劃效率。

黃永宏說:“蒼鷺一號獲得全面作戰能力資格, 讓新加坡空軍具備與全球先進軍隊旗鼓相當的無人飛行能力。 ”

由以色列廠家研發的“蒼鷺一號”將逐步取代自1994年啟用的“搜索者”(Searcher)無人偵察機。 它每次起飛後可進行長達24小時的偵查工作, 運行距離和最高飛行高度也比“搜索者”多一倍, 分別達200公里和約2萬英尺(約6000公尺)。

“蒼鷺一號”自2012年5月由空軍第119中隊正式啟用。 過去五年裡, 空軍不斷測試和改良, 並培訓人員, 提高偵察機與其他機種的綜合作戰能力, 也讓它在海外演習中亮相。 國防科技局人員也協助改進操作介面和落實資料鏈系統,

讓操作團隊高效運作。

第119中隊指揮官約翰·撒母耳少校(31歲)說:“蒼鷺一號為地面指揮部隊提供更快、更好的情報, 讓他們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地面部隊也能更好掌握局勢……情報是現代戰場的高價品, 而蒼鷺一號是完善這方面能力的重要部分。 ”

服役人員擔任副機師我國無人偵察機首例

“蒼鷺一號”也是我國首款有全職國民服役人員擔任副機師的無人偵察機。 由於人力資源緊縮, 空軍自2014年起開始培訓全職國民服役人員擔任這份職務。 獲選者為見習軍官, 他們須經過與擔任正機師的正規軍人一樣嚴謹的選拔和培訓過程。

從進入見習軍官學校到完成所有駕駛無人偵察機培訓,

前後長達18個月。 這雖然意味完成培訓後不久就是戰備服役日(ORD), 但這些服役人員作為戰備軍人回營受訓時仍得回到駕駛崗位。

獲選擔任副機師的謝勳智中尉(20歲)和大多其他擔任同職的全職國民服役人員一樣, 入伍前全無飛行經驗或知識, 不過受訓後成功通過一系列精神性運動(psychomotor)和心理測試, 成為副機師。 他說:“作為全職國民服役人員, 能擔任無人偵察機(副)機師, 操作這麼先進的平臺……這讓我的國民服役之旅格外有意義。 ”

“蒼鷺一號”無人偵察機

偵查時長:24小時

最高飛行:6000公尺

運行距離:200公里

“蒼鷺一號”能讓武裝部隊在作戰時更精准識別目標, 以及在反恐行動中更快速傳回清晰的畫面, 提升策劃效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