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石橋周家鎮大溝村喪事簡辦村規20年沒人破

大石橋市周家鎮大溝村的紅白理事小組依時代變化, 在周邊農村喪事標準不斷提高, 動輒二十個菜的情況下, 二十年來堅持村裡的“辦禮”標準, 從“一飯一菜”到“四菜一湯”再到“八菜一湯”之後就不再增加了, 堅持喪事簡辦。 簡單的飯菜中, 重的是感情的交流, 重的是文明習慣的保持。

大溝村位於大石橋市東部山區, 山多地少, 交通不便。 1997年的大溝村農民收入很低, 當時一個好勞力每年純收入只有2000多元。 雖然日子過得不富裕, 但婚喪嫁娶的事卻異常講究, 尤其是為老人操辦喪事, 成為各家頭等的臉面事。

村民們為了面子, 雖然把喪事操辦得“風風光光”, 卻在事後叫苦連連。 村黨支部、村委會針對這一難點問題, 多次召開支委會研究辦喪事實行“一飯一菜”制。 經村兩委提議, 大溝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 計畫把禁止喪事大操大辦納入村規民約遵照執行, 實行招待“一飯一菜”制, 代表們個個叫好。

為了讓這項制度落得下、保持住, 大溝村成立了紅白理事小組, 每逢村裡有老人故去, 理事會全體成員就到喪戶家中督辦。 萬事開頭難, 1997年8月, 大溝村三組夏萬忠的妻子因病醫治無效故去, 大溝村紅白理事小組理事會成員到場, 督促他家執行喪事招待“一飯一菜”制。 當時逝者娘家來的親屬很不理解, 於是理事會成員找親屬們談心, 為他們講清道理,

“你們來不是為了吃的, 吃飽就得了, 你看你的姐姐治病花了那麼多錢, 你姐夫現在饑荒很多, 咱村實行‘一飯一菜’制不是走形式, 主要是解決村民經濟壓力。 ”最終理事會統計喪葬費時, 吃喝費用才花費了不到5000元, 比其他喪戶少花近4000多元。 這樣的故事在大溝村上演過多次, 通過實際操作, 喪戶最後都十分滿意。 喪事儉辦漸漸成了大溝村的一種習慣。 “一飯一菜”制從1997年堅持到2007年, 10年間每年全村故去老人按10人計算, 一戶平均省下4000元至5000元, 10年就省下了40萬元至50萬元, 緩解了村民的經濟壓力, 讓他們有了更多資金去發展生產。

隨著村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 2008年至2010年, 經理事會協商, 喪事招待標準變為“四菜一湯”。 村民代忠義是原周家中學校長,

他父親去世時來的親屬客人較多, 他準備著好好操辦一次。 大溝村紅白理事會成員馬上去做代忠義的思想工作。 最後代忠義也按村裡規定的“四菜一湯”標準待客。

2011年, 經大溝村黨支部、村委會研究決定, 凡是老人故去允許“八菜一湯”但不准過油兒(“過油兒”是當地方言, 過分、超出限度的意思)。 村民任文浩去世, 兒女們本想大辦, 紅白理事會成員到他家做工作:“老人去世了, 你們當兒女的想大辦的心情我們理解, 但不能破壞村裡的規定。 同時儉辦也是給你們減少花費, 省下來的錢花在孝順母親身上不是更好嗎?”最後兒女們想通了, 自此, “八菜一湯”不准過油兒的制度一直堅持到現在。

大溝村喪事簡辦的村規,

歷經20年的遵守, 已經逐漸成為村民們的自覺習慣, 即使是喜慶的婚宴, 村民們也已經習慣了節儉不再鋪張。

新媒體編輯:王曉領

責任編輯:王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