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秉承大禹治水精神 浙江大地描繪“五水共治”的美麗畫卷

2017年公祭大禹陵典禮今天(20日)上午將在紹興大禹陵舉行。 近年來, 在大禹精神的激勵下, 浙江大地上, 一幅名為“五水共治”的美麗畫卷正在逐漸繪就。

今年3月, 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 紹興等6個設區市和29個縣(市、區)捧回了2016年度“大禹鼎”。 這沉甸甸的獎盃, 已由省委省政府連續頒出3年, 代表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榮譽。

時光轉回到2015年1月, “五水共治”全面鋪開正好一年, 在當時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會議上, 省委書記夏寶龍說:“堅定不移地把五水共治進行到底, 這是省委、省政府的決心, 也是省委、省政府的誓言!”

而在那年的頒獎中, 作為大禹陵的所在地, 有“東方水城”之稱的紹興市當時卻沒能摘下大禹鼎。 為此, 紹興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 向印染行業開刀, 通過治水淘汰落後產能, 邁上了經濟轉型升級的快車道。 紹興市委書記彭佳學認為, 治水要水岸同治, 岸上是產業、水裡是存量。 紹興要把治水作為頭號、No.1的工程, 要有NO.1舉措, 要有NO.1效果, 才能讓大禹鼎永駐紹興。

紹興治水的成功, 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 “五水共治”不止要把注意力放在水上, 更要瞄準背後的落後產能。

三年多來, 從浦陽江畔的水晶小作坊, 到浙西山林中污水橫流的養殖廠, 從甌江沿岸低小散的制革車間, 到富春江邊污水四溢的造紙生產線……浙江各地發起了一場對落後產能的“大圍剿”。

這場“圍剿”的戰果顯著, 三年多的時間, 全省共消滅垃圾河6500多公里、黑臭河5100多公里, 221個省控監測斷面中, Ⅲ類以上水質占比達77.4%。

3月22日, 省委、省政府召開誓師大會, 向全省發出了剿滅劣V類水決戰決勝的衝鋒號。 在這場涵蓋省、市、縣、鄉、村五級, 近20萬人參加的誓師大會上, 省委書記夏寶龍說:“這場波瀾壯闊的治水大潮中, 浙江人民所展現出的重整河山的雄心壯志、壯士斷腕的豪邁氣魄、一諾千金的責任擔當、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共治共用的主人公意識, 與大禹治水的精神一脈相承, 形成了當代治水精神的基本元素, 豐富了浙江精神的時代內涵。 所以此戰必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