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傾聽是一種能力,擁有即能收穫美好

親愛的書友們, 昨天我們學習了聽到不中聽的話的四種選擇, 如何從情感的奴隸到生活的主人。 這一次我們將探討如何傾聽他人,

瞭解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並給予回饋。 現在就讓我們繼續往下共讀89-137頁的內容吧。

by 圈姐

你, 懂得傾聽他人嗎

插畫來源:渡辺あきお

01

用全身心傾聽

為了傾聽他們, 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 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

哈樂德•庫希納拉比在《當好人遭到厄運》一書中訴說了他的苦難。 在他兒子臨死時, 聽到人們的安慰, 他極為痛苦。 然而, 想到20多年來他在別人遭遇不幸時也說同樣的話, 他更是傷透了心!

我們常常認為, 在親友感到痛苦時, 我們應該想辦法使他們好受一點。 然而, 急於採取行動使我們無法充分體會他們的狀況。

如果我們只關心別人說了什麼, 並考慮他的情況符合哪種理論, 我們並沒有傾聽他們。

在非暴力溝通中, 傾聽他人意味著, 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 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 傾聽的這種品質體現了它與理解以及同情之間的區別。

02

體會他人的感受的需要

不論別人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息, 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比方說, 一位新鄰因為急事借走了你家的車。 你的家人知道後責駡你:“你把車借給陌生人, 真蠢!”此時, 你就可以好好體會他們的感受和需要, 既不反駁也不自責。

不論別人說什麼, 我們只聽到他們此時此刻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在這個例子裡,

很明顯, 家人觀察到的事實是:車被借給了陌生人。

03

給他人回饋

在傾聽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之後, 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 如果我們已經準確領會了他們的意思, 我們的回饋將幫助他們意識到這一點。

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回饋。 這將便於他人對我們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補充。 比如“你說的什麼事?”“你現在的心情怎麼樣?”“你希望我怎麼做?”

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直接, 但它們並不是獲得資訊的最佳方式。

如果我們真的要這麼問, 那麼, 在提問前先提及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將鼓勵人們主動表達自己。 例如, 如果我們想問別人“你說的是什麼事”, 我們可以說:“我有些困惑。 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

告訴我好嗎?”

04

保持關注

在解決問題或詢問他人的請求前, 為他人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如果過早地提及他人的請求, 我們也許就無法傳達我們的關心;甚至還會被看作是應付。

而且, 在談話剛開始時, 人們所表達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之一角, 有許多相關的感受——通常是更為強烈的情感, 並沒有得到表達。 傾聽將為他們探究和表達內心深處的感受創造條件。 反之, 如果急於瞭解他們的請求或表達自己, 就會妨礙這個過程。

假定有一位母親和我們說:“不知道怎麼回事, 我的孩子不論我和他說什麼, 他都不聽。 ”這時, 我們就可以表達我們的理解:“聽起來, 你很傷心, 你希望找到和孩子溝通的辦法。 ”

這樣的回答通常會鼓勵對方去瞭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們一直保持關注,直到她充分表達相關的感受。

怎樣判斷對方的感受是否已經充分表達呢?較為明顯的標誌是,他停止了談話。如果無法確實對方是否還有話要說,就不妨問一句:“你還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嗎?”

05

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

我們無法給別人我們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有時,我們會發現我們沒有心情去關心別人。一般來說,這反映了我們也需要得到關心。

如果告訴他人我們正處於痛苦中,我們無法顧及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別人很可能就會伸出援手。而且一旦我們能夠敏銳地察覺並照顧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有能力迅速調整好狀態,來傾聽他人。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還有另外兩種選擇。其中一種選擇是大聲地提出請求。另一種選擇是,換一個環境。我們需要時間和空間來調整狀態,等平靜下來了,再回來。

06

傾聽使身心痊癒

一個人如果有機會傾訴,會是怎樣的感覺呢?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勞倫斯分享了她的一段經歷。有一次,她和六歲的兒子談話,話清空沒說完,兒子一不高興就跑開了。這時,年僅十歲的女兒和她說:“媽媽,看起來你有一點生氣,你希望他耐心地與你談話,是嗎?”

聽到女兒的話,勞倫斯大為驚訝,氣也消了。兒子回來後,她也就能靜下心來和他談話。

07

傾聽的能力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表達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們有時也許會發現運用非暴力溝通是富有挑戰性的。

然而,通過傾聽,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這會使自我表達變得容易些。

我們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後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與他們坦誠地溝通。

08

使談話生動有趣

有的時候,談話的氣氛很沉悶。我們體會不到說話的人有怎樣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對我們有什麼期待。

這樣的談話是很累人的。它只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而無法幫助我們與他人如何加深聯繫。這種書面的出現往往是因為說話的人並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

怎麼做才可以扭轉這種局面,使談話生動有趣呢?我的建議是,儘快提醒說話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得越久,也就越難做到這一點。

09

課後小練習

昨天在文章中給大家留了些小練習,看到很多書友留言評論,現在就跟大家公佈一下答案:

1.我希望你理解我。(沒有明確要求)——你是否可以告訴我,你認為我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沒有明確要求)

2.請告訴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一件?(明確要求)

3.我希望你更加自信。(沒有明確要求)——我希望你能參加關於人際交流的培訓,我相信這會有助於你增強自信心。(明確要求)

現在,對於傾聽他人和明確要求,你有什麼新的認知和感受呢?歡迎在留言區評論留言,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THE END

心靈的圈子:每天學點心理學,做自己的心靈療愈師。

我們一直保持關注,直到她充分表達相關的感受。

怎樣判斷對方的感受是否已經充分表達呢?較為明顯的標誌是,他停止了談話。如果無法確實對方是否還有話要說,就不妨問一句:“你還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嗎?”

05

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

我們無法給別人我們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有時,我們會發現我們沒有心情去關心別人。一般來說,這反映了我們也需要得到關心。

如果告訴他人我們正處於痛苦中,我們無法顧及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別人很可能就會伸出援手。而且一旦我們能夠敏銳地察覺並照顧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有能力迅速調整好狀態,來傾聽他人。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還有另外兩種選擇。其中一種選擇是大聲地提出請求。另一種選擇是,換一個環境。我們需要時間和空間來調整狀態,等平靜下來了,再回來。

06

傾聽使身心痊癒

一個人如果有機會傾訴,會是怎樣的感覺呢?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勞倫斯分享了她的一段經歷。有一次,她和六歲的兒子談話,話清空沒說完,兒子一不高興就跑開了。這時,年僅十歲的女兒和她說:“媽媽,看起來你有一點生氣,你希望他耐心地與你談話,是嗎?”

聽到女兒的話,勞倫斯大為驚訝,氣也消了。兒子回來後,她也就能靜下心來和他談話。

07

傾聽的能力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表達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們有時也許會發現運用非暴力溝通是富有挑戰性的。

然而,通過傾聽,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這會使自我表達變得容易些。

我們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後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與他們坦誠地溝通。

08

使談話生動有趣

有的時候,談話的氣氛很沉悶。我們體會不到說話的人有怎樣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對我們有什麼期待。

這樣的談話是很累人的。它只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而無法幫助我們與他人如何加深聯繫。這種書面的出現往往是因為說話的人並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

怎麼做才可以扭轉這種局面,使談話生動有趣呢?我的建議是,儘快提醒說話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得越久,也就越難做到這一點。

09

課後小練習

昨天在文章中給大家留了些小練習,看到很多書友留言評論,現在就跟大家公佈一下答案:

1.我希望你理解我。(沒有明確要求)——你是否可以告訴我,你認為我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沒有明確要求)

2.請告訴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一件?(明確要求)

3.我希望你更加自信。(沒有明確要求)——我希望你能參加關於人際交流的培訓,我相信這會有助於你增強自信心。(明確要求)

現在,對於傾聽他人和明確要求,你有什麼新的認知和感受呢?歡迎在留言區評論留言,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THE END

心靈的圈子:每天學點心理學,做自己的心靈療愈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