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湘鄉現代農業見聞

三月下旬, 湘中地區細雨綿綿, 又到了南方早稻育秧時節。 半月談記者在素有“湘中糧倉”之稱的湖南湘鄉市走訪發現, 與昔日傳統水稻種植的小農模式不同, 如今農事活動的現代化氣息越來越濃, 轉方式、調結構進行得如火如荼, 勾勒出一幅別樣的春耕新圖景。

智能密室取代傳統“土法”催芽育秧

在栗山鎮西山村, 一輛小貨車停靠在路邊, 種糧大戶陳立春招呼四五個村民, 從車上卸下一摞摞碼放齊整的秧盤。 秧盤裡的水稻種子已經發出嫩芽。

陳立春告訴記者, 這車秧盤全部來自湘鄉市利華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育秧工廠”。

在秧田裡再培育20天左右, 這些秧苗就可以移栽到他流轉來的數百畝稻田裡去了。

作為湘鄉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龍頭企業, 利華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今年投資50多萬元, 建成了當地首個疊盤快速催芽齊苗智能密室。 一些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不怕“嘗新鮮”, 紛紛將催芽育秧工作外包, 交給利華公司集中實施“工業化育秧”。

利華公司的“育秧工廠”位於虞唐鎮黃裡村, 主要設施是一條播種流水線和一個智慧化密室。 記者看到, 工人將黑色空秧盤放在播種流水線上, 先後經過自動鋪土、澆水、播種、覆土、再次澆水五個環節。 播種完成後, 叉車司機再將一摞摞秧盤送進密室。

“智慧密室能自動調節, 溫度始終保持在32攝氏度,

相對濕度保持在92%, 恒溫恒濕的黑暗環境對稻種整齊發芽極為有利。 ”湘鄉市農業局糧油站站長陳賢陽說, 智慧密室催芽時間短, 一次只需48小時, 整個春耕期間能催芽五六批, 而且不會出現爛種爛芽現象。

“機手”“飛手”走俏

在湘鄉採訪期間, 記者發現傳統鐵犁牛耕早已難覓蹤影, 而機耕、機插、機收、植保飛防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越來越普及。

“不缺業務, 訂單越來越多, 但熟練的‘機手’‘飛手’不多, 這是最讓我們頭疼的事。 ”利華公司負責人葛偉說, 馬上就要開始耕田插秧了, 預計公司今年機耕訂單將大幅增長。 這段時間, 除了指導公司育秧工作外, 她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招兵買馬”上了。

31歲的湘鄉本地人楊勇剛與利華公司簽約。

他告訴記者, 今年加盟利華公司以後, 公司保證每年給他提供至少500畝的機耕業務, 粗算下來一年大約有4萬元收入。

除了種植水稻, 穗穗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也對外提供無人機植保飛防服務。 “有潛力的‘飛手’苗子很難找, 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上了年紀的人接受能力又比較差。 ”

胡少華說, 儘管現在植保無人機越來越智慧化, 操控難度相對變小, 但要培養一個熟練“飛手”很不容易, 希望政府、企業、技校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從追求“產量”到注重“品質”

“在糧食短缺的年代, 產量是大家最關心的。 現在吃飯早已不成問題, 人們對稻米品質要求越來越高。 不少種糧大戶和合作社瞅准了商機, 開始種植一些特色水稻品種,

這也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湘鄉市農業局局長劉建和說。

“我們合作社去年種了200多畝紫稻, 5斤裝的紫米禮包每份賣50元。 ”湘鄉市穗穗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胡少華說, 跟種植雙季稻相比, 紫稻每年只種一季, 每畝產量大約400公斤, 綜合效益要高很多。

再生稻也越來越受農民青睞。 穗穗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去年承接實施了湖南省農委再生稻百畝示範片專案。 頭季在8月中旬收割, 收割時禾樁保留35釐米左右, 再放水入田, 追肥促腋芽再生, 60天后即可收穫第二季。

“再生稻優點突出, 一季勞作, 兩季收成, 畝產過噸, 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並且, 第二季不用施農藥, 基本沒有農殘, 米質優、口感好、綠色環保,

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理念。 ”劉建和說, 每公斤再生稻第二季稻米能賣到20元以上, 經濟效益明顯高於雙季稻。

嘗到甜頭後, 不少種糧大戶和合作社今年擴大了再生稻種植規模, 整個湘鄉市的再生稻種植面積預計將超3萬畝。 一些米企十分看好再生稻米的市場前景, 早早就敲定了收購訂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