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感到迷茫,哈佛這5道思考題或許能讓你豁然開朗

迷茫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常態

也是最容易走錯路的時候

這位來自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

提供了5道最簡單的思考題

在茫然時審視自己

或許能夠豁然開朗

Richard J· Light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者, 就職于哈佛大學, 在多年執教生活裡, 他經常問學生們一個問題, 如果你有機會當一天大學學院院長, 你會做出哪項可操作的改變, 來提升校園生活體驗?

早幾年, 學生會說「調整歷史課程」或「改變實驗室的結構」, 但這幾年學生們的回答讓他大開眼界, 出現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他們更關心, 如何學會明智地生活。

困擾他們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怎樣才算是好的生活?怎樣才算是有成效的生活?怎樣才算是幸福的生活?如果這些答案彼此衝突,

我將如何看待這些觀念?如何利用我的大學時光為這些棘手的問題逐漸找到答案?

其實當我們去反思自己的生活的時候, 這樣的轉變, 也是存在的。 作為成年人, 我們也不僅僅局限於眼下的狀態, 而是接受了必須終身學習的設定, 也希望能有一些科學有效的方式, 來説明我們反省和規劃自己的生活。

但大多數時候, 都收效甚微, 因為我們總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定力, 最重要的是缺少一個契機去做深度思考, 從而總結出一套能夠讓自己信服並去實踐的東西。

不過, 美國的一些高校已經在嘗試給學生提供機會, 來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哈佛大學就由一小群教師和院長創建了一個不計入學分的研討會, 名為「反思你的生活」(Reflecting onYour Life)。

它的形式很簡單:以12名一年級學生為一組, 在教師、顧問或院長帶領下, 進行三次90分鐘的討論會。 據說每年有超過100名學生參加。

下面這五個練習是學生們覺得特別有效的。 每個練習都旨在説明學生識別自己的目標, 系統地反思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並將他們的發現與他們在大學裡實際所做的事情聯繫起來。

對熱愛學習與自我探索的家長來說, 這5個思考題, 同樣很有用。

1一份清單

1.首先請列出一張清單, 說明希望自己則斷時間怎麼度過, 什麼事情對自己來說特別重要。

學習/上課/閱讀/做義工/健身......

2.然後列出過去一周, 你實際是怎麼安排和使用時間的, 並對兩份清單進行比較。

3.最後, 是最重要的環節, 好好想一想, 實際上所花費的時間跟你的目標是否相符?

有些人發現兩份清單之間有很大的重疊。 但大多數人, 卻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做那些他們認為並不重要的活動上:在社交網站上看各種無用的好幾手資訊、刷劇、漫無目的流覽網站.....

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 幫助很多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焦點缺失和時間管理問題。

作為成人來講, 可以更深入地運用這種方式分析問題。

每天睡前, 花一點時間複盤這一天的生活, 最好可以精確到分, 來記錄自己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大塊的時間都用在了哪些事情上。 大多數人可能覺得不用複盤也知道自己的時間花在了哪, 一天過得認真又努力。

但事實上, 用時間統計記錄過真實的時間花銷後, 就會發現對自己的瞭解還停留在表面, 你以為自己非常自由而且良好的安排了時間, 資料卻告訴你, 習慣對行為影響的比列超乎你想像。

而這個清單or複盤思考, 挑戰的是, 要你由此總結出該如何調整自己對時間的使用, 使之更符合你的個人信念。

2怎麼度過業餘時間

很多學生在面臨主修課程的選擇時, 覺得困難重重, 無從下手。

Richard小組裡一個學生就很難在政治和科學課程之間做出選擇。 當被問到被問到是如何度過自己的業餘時間時,她描述了自己在政治學院的活躍表現,擔任模擬聯合國的負責人,定期在《政治評論》(The PoliticalReview)上發表文章。

當控制討論進程的主持人指出,她在自己的總結裡沒有提到「實驗室」這個詞。

她起初有點懵,不是討論業餘生活麼?跟實驗室有什麼關係?不過討論結束後半個小時,主持人收到了她的郵件,來感謝他提出這個問題。

成年人也如此,當無法確定自己的興趣和熱情在哪裡的時候,就深究一下自己的業餘時間都幹嘛了,自己最樂意把時間花在哪裡,做哪些事情的時候,你覺得滿足?然後挪出時間給你真正重視的事物。

著有《創意人的組織方法》一書的桃樂絲·蘭庫爾指出:“如果你說某件事對你的生活很重要,你卻不花時間在上面,那麼你就需要改變你所謂的價值觀,或者改變你運用時間的方式。”

3專業還是全能

在哈佛““反思你的生活””小組裡,這一項練習被Richard稱為廣度對深度。

也就是,你是希望極度擅長某一件事,還是比較擅長很多事?

學生可以從中思考該如何組織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從而堅定地走上自己選擇的道路。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興趣衝突的時候也不妨問問自己,我是想在一個領域裡深度鑽研,還是比較傾向於橫跨多個領域,做個“斜杠青年”?

也許有人奉勸你,只能熱愛一件事,不然人生註定失敗。但其實,做興趣選擇的時候,想成為一個有很多愛好的“文藝復興人”也未嘗不可,就像吃四種組合的冰淇淋一樣,你想嘗試就去嘗試,只是每件事都一定要給足夠的專注度。

425個詞

在“反思你的生活”小組,核心價值練習中,主持人會給學生們看一張紙,上面大概寫了25個詞,包括「尊嚴」、「愛」、「聲名」、「家庭」、「優秀」、「財富」和「智慧」等等。等等。讓他們圈出最能描述他們核心價值的五個詞。

然後,主持人主持人問,如果你的核心價值相互衝突,你可能會如何應對?

學生們覺得這個問題特別難回答。一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難題:他想當外科醫生,但也想有個大家庭。所以他的核心價值包括「有用」和「家庭」。

他說,他很懷疑自己能否同時做一名成功的外科醫生和一名專注的父親。這個例子學生們討論了很長時間,因為很多人覺得自己面臨類似的挑戰。

成年人的生活也不外如是,但我們可能會抗拒這個練習,自認已經很瞭解自己的道德與原則,做這樣的價值觀審視無異於浪費時間。

但事實上,每個階段我們珍視和看重的不一樣,排位有先後區別,年輕時可能在意學習成就/職業發展、外界肯定、金錢,年長一些興許看重安全感、家庭、生理健康、尊重與愛等等,這些考量和選擇,能讓你發現自己價值觀和現實生活取捨之間的矛盾,從而有助於你剝離掉困擾,輕裝上陣。

5一個寓言

這項練習給出了一個寓言故事:

一名快樂的漁夫在一個小島上過著簡單的生活。他每天花幾個小時捕一點魚,賣給朋友們,剩下的時間跟妻兒共用天倫之樂或者小睡。他一點都不想改變自己放鬆自在的生活。

我們把這個寓言稍微改一下:一名剛畢業的工商管理碩士探訪了這個小島,很快就看出這名漁夫能如何致富。他可以捕更多魚,開個公司,推銷魚,開個罐頭廠,甚至可以上市。最終他會變得非常成功。他可以把魚捐給世界各地饑餓的孩子,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然後呢?」漁夫問道。

「然後你可以花很多時間陪伴家人,」這名遊客回答說。「但是,你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同。你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喂飽一些貧窮的孩子,而不是整天無所事事。」

老師讓學生們把這個寓言運用到自己生活中。對你來說,什麼更重要?是擁有很少的財富,從傳統意義上講不是很成功,但是輕鬆愉快,有時間陪家人?還是努力工作,也許開個公司,甚至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通常,這個簡單的寓言故事會引發非常不同的意見。

這些討論鼓勵學生思考對他們來說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我們每個人感覺自己對身邊社區可能虧欠或不虧欠的東西——這些想法可以讓學生們在整個大學期間受益。

我們時常需要檢視自己的生命歷程,當思想的重負明顯拖慢了逐夢的速度時,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把一切歸零,重新思考,我期待的生活是什麼樣,我的核心價值觀裡,哪些對我來說最重要,我過去一段時間做了什麼,每天業餘的生活,是不是引導我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對於服務他人的熱情有多少,我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

這種梳理,無疑會讓你越來越清楚自己的目標。

Richard J. Light 也說,當三年後回訪參與者時,幾乎所有人都報告稱,那些討論很有價值,有助於讓大學成為一段轉折性的經歷——大學本來就該是這樣。

投稿/合作郵箱:info@eamaster.com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當被問到被問到是如何度過自己的業餘時間時,她描述了自己在政治學院的活躍表現,擔任模擬聯合國的負責人,定期在《政治評論》(The PoliticalReview)上發表文章。

當控制討論進程的主持人指出,她在自己的總結裡沒有提到「實驗室」這個詞。

她起初有點懵,不是討論業餘生活麼?跟實驗室有什麼關係?不過討論結束後半個小時,主持人收到了她的郵件,來感謝他提出這個問題。

成年人也如此,當無法確定自己的興趣和熱情在哪裡的時候,就深究一下自己的業餘時間都幹嘛了,自己最樂意把時間花在哪裡,做哪些事情的時候,你覺得滿足?然後挪出時間給你真正重視的事物。

著有《創意人的組織方法》一書的桃樂絲·蘭庫爾指出:“如果你說某件事對你的生活很重要,你卻不花時間在上面,那麼你就需要改變你所謂的價值觀,或者改變你運用時間的方式。”

3專業還是全能

在哈佛““反思你的生活””小組裡,這一項練習被Richard稱為廣度對深度。

也就是,你是希望極度擅長某一件事,還是比較擅長很多事?

學生可以從中思考該如何組織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從而堅定地走上自己選擇的道路。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興趣衝突的時候也不妨問問自己,我是想在一個領域裡深度鑽研,還是比較傾向於橫跨多個領域,做個“斜杠青年”?

也許有人奉勸你,只能熱愛一件事,不然人生註定失敗。但其實,做興趣選擇的時候,想成為一個有很多愛好的“文藝復興人”也未嘗不可,就像吃四種組合的冰淇淋一樣,你想嘗試就去嘗試,只是每件事都一定要給足夠的專注度。

425個詞

在“反思你的生活”小組,核心價值練習中,主持人會給學生們看一張紙,上面大概寫了25個詞,包括「尊嚴」、「愛」、「聲名」、「家庭」、「優秀」、「財富」和「智慧」等等。等等。讓他們圈出最能描述他們核心價值的五個詞。

然後,主持人主持人問,如果你的核心價值相互衝突,你可能會如何應對?

學生們覺得這個問題特別難回答。一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難題:他想當外科醫生,但也想有個大家庭。所以他的核心價值包括「有用」和「家庭」。

他說,他很懷疑自己能否同時做一名成功的外科醫生和一名專注的父親。這個例子學生們討論了很長時間,因為很多人覺得自己面臨類似的挑戰。

成年人的生活也不外如是,但我們可能會抗拒這個練習,自認已經很瞭解自己的道德與原則,做這樣的價值觀審視無異於浪費時間。

但事實上,每個階段我們珍視和看重的不一樣,排位有先後區別,年輕時可能在意學習成就/職業發展、外界肯定、金錢,年長一些興許看重安全感、家庭、生理健康、尊重與愛等等,這些考量和選擇,能讓你發現自己價值觀和現實生活取捨之間的矛盾,從而有助於你剝離掉困擾,輕裝上陣。

5一個寓言

這項練習給出了一個寓言故事:

一名快樂的漁夫在一個小島上過著簡單的生活。他每天花幾個小時捕一點魚,賣給朋友們,剩下的時間跟妻兒共用天倫之樂或者小睡。他一點都不想改變自己放鬆自在的生活。

我們把這個寓言稍微改一下:一名剛畢業的工商管理碩士探訪了這個小島,很快就看出這名漁夫能如何致富。他可以捕更多魚,開個公司,推銷魚,開個罐頭廠,甚至可以上市。最終他會變得非常成功。他可以把魚捐給世界各地饑餓的孩子,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然後呢?」漁夫問道。

「然後你可以花很多時間陪伴家人,」這名遊客回答說。「但是,你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同。你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喂飽一些貧窮的孩子,而不是整天無所事事。」

老師讓學生們把這個寓言運用到自己生活中。對你來說,什麼更重要?是擁有很少的財富,從傳統意義上講不是很成功,但是輕鬆愉快,有時間陪家人?還是努力工作,也許開個公司,甚至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通常,這個簡單的寓言故事會引發非常不同的意見。

這些討論鼓勵學生思考對他們來說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我們每個人感覺自己對身邊社區可能虧欠或不虧欠的東西——這些想法可以讓學生們在整個大學期間受益。

我們時常需要檢視自己的生命歷程,當思想的重負明顯拖慢了逐夢的速度時,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把一切歸零,重新思考,我期待的生活是什麼樣,我的核心價值觀裡,哪些對我來說最重要,我過去一段時間做了什麼,每天業餘的生活,是不是引導我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對於服務他人的熱情有多少,我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

這種梳理,無疑會讓你越來越清楚自己的目標。

Richard J. Light 也說,當三年後回訪參與者時,幾乎所有人都報告稱,那些討論很有價值,有助於讓大學成為一段轉折性的經歷——大學本來就該是這樣。

投稿/合作郵箱:info@eamaster.com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