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豫劇大師傳記——唐喜成之大本腔上再努力(連載)

著名表演藝術家---唐喜成 連載三十六大本腔上再努力

《南陽關》碟片封面

1973年, 文化局五七幹校的部分勞動鍛煉的人調了回來,

唐喜成也隨著回到鄭州。

經過“鬥、批、改”的建制之後, 河南豫劇院已撤銷了原來三個團的建制, 改為兩個劇組, 一個是«沙家浜»劇組;一個是«海港»劇組。 由於«朝陽溝»一劇, 已定為重點加工修改的劇碼, 因此, 原«海港»劇組, 又改名為省豫劇一團, 原«沙家浜»劇組, 改名為省豫劇二團。 唐喜成回鄭州後, 就安排在二團工作了。

此時的河南省豫劇一團, 大部分是原豫劇院三團的同志, 正全力以赴地, 翻來覆去地絞盡腦汁地修改著«朝陽溝»。 改動的多了吧, 觀眾根本不承認是«朝陽溝»了;改動的少了吧, 又沒有突出“階級鬥爭”的綱, 這可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 什麼“階級鬥爭新動向”、什麼“資產階級復辟”、什麼“文藝黑線回潮”, 什麼“破壞無產階級司令部偉大戰略部署”,

什麼“現行反革命分子”等等等等的帽子, 始終就在創作組的身邊放著呢, 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給你戴上一頂, 弄的大家左右為難, 無論怎麼改, 都得挨駡, 都得挨批。

《血濺烏紗》封面

喜成到一團的時候;也正是«朝陽溝»第七稿進行排練的準備時期,

領導分配他試排一下老肖爺這個角色, 而且還特意交待他:“老肖爺這個角色, 是個貧農的形象, 是劇中階級鬥爭的關鍵人物, 是對下鄉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的主要勢力的代表, 是無產階級的老一輩, 這一形象創造的成功與否, 是牽扯到對無產階級司令部的態度間題……”乖乖, 這可是個不那麼好吃的果子呀!喜成想, 我演了一輩子戲, 在惡霸手下演過戲, 在國民黨軍隊裡演過戲, 在“老日”的鐵蹄下演過戲……什麼樣的大風大浪都經過過, 難道船會翻在“人民當家作主人, 自己入的那個共產黨領導下”的“戲班”裡嗎?看看自己七、八年的遭遇, 再看看當時全國的各種鬥爭動向, 翻船覆舟, 還不是時時可能到來的事嗎?想到這裡,
他忽然對一團的創作組成員, 對一團的全體同志, 又產生了一些同情感、憐憫感。 原來覺得把這些人留在劇團裡, 讓自己下放到“五七幹校”, 還真真有些不服氣, 還真真有些嫉妒心, 可現在自己也調回來了, 也回到了一起工作過二十來年的同志們中間了, 他忽然發現, 這個環境, 如同坐在了炸彈之上, 隨時有爆炸的危險性, 隨時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唉!早知如此, 還不如留在“五七幹校”不回鄭州好呢。

人畢竟是回來了, “老肖爺”的角色畢竟又落在自己的頭上, 自己只有老老實實地接受, 認認真真的去創造, 和同志們一起去完成這個“無產階級司令部”交給的任務吧!反正, 二十年共處的同志們, 現在又拴在一起, 那就只好和同志們“戰鬥在一起吧”!

小生扮相——《恩仇記》飾演史子璋

«朝陽溝»劇組的演唱風格, 與喜成的演唱風格大不相同, 發聲是用大本腔, 偶而也用一句半句的夾半音, 根本不用二本腔。 好在唐喜成在勞動鍛煉的時候, 練了練大本腔, 想不到抽調回來就能用上。 但, 實際用在舞臺上怎麼樣, 誰都沒有把握,音樂設計給了他曲譜之後,正好他在蘋果園複習的樂理知識,也派上了用場。經過自己練習,別人輔導,唱倒是唱出來了,一調弦,他覺得那麼不是味。其實這老肖爺的戲不算重,但有一段教育知識青年的大段戲,太重要了,不但長,而且內容也重要,似乎是知識青年思想進步轉折的一個關鍵因素,當然必須得唱好了。雖然調過多次弦,但彩排時,導演、音樂設計、同場演知青的演員們,都擔心他不能唱好,誰知,臨場效果還很不錯,聲音的響亮度和韻味,雖然趕不上他的二本腔,但,節奏、情緒,都還很不錯,更重要的是,他能保持與同台演員同樣的聲腔去演唱,從整體音樂的角度上去看,放在了應當放置的地位上了,既沒有特別突出,又沒有格格不入,同志們的心放下來了,但唐喜成還是很不滿意。可他事後想想,還算真巧,要不是在西華作了兩方面的準備,要完成創造演唱老肖爺這個角色的任務,還真夠玄呢!他決心在大本腔上再努努力。 «朝陽溝»的這一次修改稿,與前邊的幾稿一樣,觀眾認為改的不象,領導認為階級鬥爭這條線寫的不好,創作組又去進行八稿、九稿的修改了。

在修改«朝»劇的間歇時期,一團排演了«青春曲»,唐喜成又飾演了一個苦根爺,這一角色很接近老肖爺,所以唐喜成沒有費更大的力氣去創造角色。劇中苦根爺有一段二十多句的唱,演出時,竟獲得了觀眾三個滿堂好,喜成萬沒想到,他用這蹩腳的大本腔唱,居然也唱出些名堂來。

一團又排演了«紅色娘子軍»,唐喜成飾演了南霸天這個反派角色,這次他沒有作更多的發揮與創造,基本上是按照“樣板”的路子演出的。(未完待續)

文字錄入:王寶雲(生活教授)

排版校對:張國偉(張喜成)

誰都沒有把握,音樂設計給了他曲譜之後,正好他在蘋果園複習的樂理知識,也派上了用場。經過自己練習,別人輔導,唱倒是唱出來了,一調弦,他覺得那麼不是味。其實這老肖爺的戲不算重,但有一段教育知識青年的大段戲,太重要了,不但長,而且內容也重要,似乎是知識青年思想進步轉折的一個關鍵因素,當然必須得唱好了。雖然調過多次弦,但彩排時,導演、音樂設計、同場演知青的演員們,都擔心他不能唱好,誰知,臨場效果還很不錯,聲音的響亮度和韻味,雖然趕不上他的二本腔,但,節奏、情緒,都還很不錯,更重要的是,他能保持與同台演員同樣的聲腔去演唱,從整體音樂的角度上去看,放在了應當放置的地位上了,既沒有特別突出,又沒有格格不入,同志們的心放下來了,但唐喜成還是很不滿意。可他事後想想,還算真巧,要不是在西華作了兩方面的準備,要完成創造演唱老肖爺這個角色的任務,還真夠玄呢!他決心在大本腔上再努努力。 «朝陽溝»的這一次修改稿,與前邊的幾稿一樣,觀眾認為改的不象,領導認為階級鬥爭這條線寫的不好,創作組又去進行八稿、九稿的修改了。

在修改«朝»劇的間歇時期,一團排演了«青春曲»,唐喜成又飾演了一個苦根爺,這一角色很接近老肖爺,所以唐喜成沒有費更大的力氣去創造角色。劇中苦根爺有一段二十多句的唱,演出時,竟獲得了觀眾三個滿堂好,喜成萬沒想到,他用這蹩腳的大本腔唱,居然也唱出些名堂來。

一團又排演了«紅色娘子軍»,唐喜成飾演了南霸天這個反派角色,這次他沒有作更多的發揮與創造,基本上是按照“樣板”的路子演出的。(未完待續)

文字錄入:王寶雲(生活教授)

排版校對:張國偉(張喜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