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如果你媳婦是女文青,帶她去《哈利·波特》裡那座城堡她會更愛你

走過一座又一座歐洲的古代城堡, 我們不禁會產生一種由古及今的追憶與讚歎, 並且這種情懷會在與我們思想的激蕩碰撞中產生無數的浪漫遐想, 化作無盡的綺麗詩篇……

歐洲城堡

英國的溫莎城堡

英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堡之國”, 時至今日, 英倫三島上還矗立著大量堅固壯觀而又歷盡滄桑的古代城堡。 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城堡中, 溫莎城堡因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政治地位而備受世人的關注與青睞。 作為英國王室的私屬城堡, 溫莎城堡的名氣早已蜚聲世界,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成為了英國軟實力的象徵。

溫莎城堡

溫莎城堡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伯克郡, 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溫莎城堡最早的雛形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為保障倫敦的安全修建的一座軍事堡壘, 此後經過歷朝歷代英國君主的不斷擴建改造, 溫莎城堡才形成了今天的龐大規模。 自愛德華三世(1327年至1377年在位)開始, 溫莎城堡逐漸從軍事要塞慢慢的演變為了王室的家族寓所, 與之相伴隨的是城堡的內部裝飾和傢俱陳置也逐漸趨於奢侈華麗。

溫莎城堡空中俯視圖

英國王室是歐洲貴族階層中的名門望族, 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 為人們留下了無數的傳奇與經典。 作為英國王室悠久歷史的承載與見證, 溫莎城堡已不再是一座簡單意義上的古老建築, 它早已成為了後人緬懷過往的精神寄託和心理歸宿。 如若說書籍是人類文化的血脈,

那麼建築就是時空記憶的紐帶, 作為一座積澱深厚、閱盡滄桑的古堡, 溫莎城堡時時刻刻都在向世人默默講解著宏大悠長的英倫歷史。

英國畫家保羅·桑迪拜的風景水彩畫作品《溫莎城堡》

溫莎不僅僅是一座城堡的名字, 更是在1917年成為了當今英國王室的姓氏。

這是因為今天的英國王室最早來自於德國, 其姓氏原為薩克森—科堡—哥達。 但是1914年一戰爆發之後, 英、德兩國成為了兵戎相見的敵人, 這時的英國王室如果再使用德國的姓氏, 于情於理都無法在國民面前交代。 出於這種考慮, 同時也為了顯示王室與民眾同心同德、共赴國難的決心, 1917年7月, 英王喬治五世下詔將王室的姓氏改為溫莎, 從而開啟了溫莎王朝的歷史。

英王喬治五世和其妻瑪麗王后,該照片拍攝於溫莎城堡

整個溫莎城堡由上、中、下三個區組成,其中城堡東部的上區屬於英國王室的宅邸,主要由餐廳、舞廳、客廳、覲見廳、滑鐵盧廳、畫室和聖喬治堂等廳堂組成。作為歷史悠久的英國王室的居住寓所,古感而又典雅的溫莎城堡可以說是一座用時光堆砌起來的建築。這裡有英國王室長期積攢起來的歷史遺物、奇珍異寶、名貴畫作,更有鐘鳴鼎食、富麗堂皇、恢弘磅礴的王家風範。

溫莎城堡的滑鐵盧廳是為了紀念英軍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拿破崙而建,廳內牆壁上懸掛的是在滑鐵盧戰役中立下軍功的英軍將領肖像,滑鐵盧廳同時也是英國王室舉辦重大活動的宴會廳

位於溫莎城堡西部的下區矗立著一座哥特式風格的古老教堂,這便是聖喬治教堂。這座教堂最早始建於1475年,是除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外,英國另一處古老而重要的宗教場所。自18世紀以來,多位英王駕崩之後都將聖喬治教堂選為了長眠安息之地,這也讓這座小小的教堂從一個側面見證了大英帝國國運的興衰起伏。另外,聖喬治教堂的內廳還是每年嘉德騎士勳章獲得者覲見女王的場所,嘉德騎士勳章是英國的最高榮譽頭銜,每位勳章的獲得者在教堂的內廳中都有一個固定的席位,用以彰顯獲勳者的功績和榮耀。

聖喬治教堂

每一位嘉德勳章的獲得者在聖喬治教堂的內廳中都擁有自己的席位和雕像

溫莎城堡的中區由一座名為諾曼的山丘和山丘上的圓塔組成,當然在抵近觀察時你會發現,這座塔的外形並不是規則的圓柱形形狀,只是因為塔下的山丘看起來是呈環形的,這座塔才被人們稱為圓塔。圓塔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一樣的功用,據史料記載,在1660年之前,圓塔曾經是關押政敵的監獄,現如今圓塔則成為了保存王室文獻和攝影照片的檔案存放場所。每當女王駕臨溫莎城堡時,王室的旗幟便會在圓塔上空高高飄揚。

溫莎城堡的圓塔上懸掛著王室的旗幟說明女王本人就在城堡內

英國王室對於溫莎城堡有著深厚的感情,甚至BBC在1999年6月曾爆出過這樣一則消息,說是查理斯王子曾考慮當他繼位時,將把王室的官邸從白金漢宮搬到溫莎城堡。不過就目前而言,查理斯王子的願望怕是一時半會兒還實現不了,因為眼下還看不到這位太子爺繼承大統的希望。

查理斯王子現如今已快到古稀之年,但距離繼位依舊遙遙無期,圖為查理斯王子和卡蜜拉王妃

白金漢宮

溫莎城堡內的綠蔭地

雖然貴為英國王室的私家宅邸,但溫莎城堡依舊以敞開的懷抱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整座城堡以及堡內的建築景點除了每年個別時間關閉外,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對對外開放。對於世人們來說,能夠在閒暇之時帶著心愛之人來到溫莎城堡,在繁華與平實交融,溫情與浪漫相映的環境中,尋求一番心靈的舒展與調適,也不諦是一件愜意而又暖心的人生樂事。

溫莎城堡內的秀麗景色

在溫莎城堡執勤的皇家衛兵

英國的安尼克城堡

一部電影往往能夠帶火一方秀色,一部小說常常可以帶紅一片勝景,譬如說英國作家羅琳的魔幻小說《哈利·波特》就曾讓英國的安尼克城堡名揚天下。安尼克城堡位於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地的交界處,最早建於西元11世紀,當時是用作抵禦蘇格蘭人和諾曼人入侵的軍事堡壘。由於景色秀麗,環境優美,安尼克城堡最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外景地,電影中的霍格華茲魔法學校的外觀場景鏡頭就是以安尼克城堡為背景拍攝的。

安尼克城堡

電影《哈利·波特》曾在安尼克城堡取景

安尼克城堡初建時期甚為簡陋,從14世紀初開始,城堡的新主人珀西家族為了加強城堡的防禦能力,開始對城堡進行全方位的擴建和改造,此後安尼克城堡的規模逐漸擴大,內部的各種設施也日漸完備。到了18世紀,珀西家族的諾森伯蘭公爵對安尼克城堡進行了新一輪改建,從而使城堡融入了更多的藝術元素和歷史美感。

安尼克城堡內部的照片

安尼克城堡週邊的塔樓上設有供遊客參觀的軍事博物館,裡面陳列了大炮、戰車等中世紀時期的武器裝備。為了突出城堡過去的軍事功用色彩,營造生動逼真的戰地環境氛圍,博物館內還有兩個配備了特製聲音播放機的士兵模型。當遊客進入到博物館中參觀時,就會聽到這兩個士兵模型運用戰地術語激烈的討論著“戰場形勢”,仿佛戰爭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

城保內栩栩如生的士兵模型

作為一處歷史悠久、彌漫古韻的文化盛地,安尼克城堡可以說是記錄英國歷史文化變遷的活化石。在建築形態上,安尼克城堡將諾曼式與哥特式兩種建築風格的元素融於一體,給人一種樸素間流露著精緻,恢弘中彰顯著大氣的不凡感受。對於任何一個置身于安尼克城堡之中的人來說,只要用心去感知城堡中古跡遺存,都會被城堡厚重的歷史感所打動,都會被城堡獨特的魅力感所傾倒。

安尼克城堡在外觀上給人一種巍峨雄渾,古樸厚重的感覺

安尼克城堡的內部裝飾華麗,佈局氣派。城堡內的各個房間中陳列有珀西家族歷代堡主及其夫人的畫像,這些精美的畫作就好像是一根以時光為材料製成的線絛,在靜謐與祥和中將城堡往昔的點點滴滴穿綴成了一條光彩怡人的記憶項鍊。安尼克城堡的四周風景如畫,秀色可餐。雖然這裡曾是歷史上的國防前沿,但現如今戰火硝煙早已散盡,鐵馬冰河早已遠去,城堡四周剩下的只有芳草依依、鶯歌燕舞的醉人畫卷。

安尼克城堡的內部房間裝飾華麗,氣場十足

豪奢的房間彰顯了世家大族的恢弘氣派

當然了說一千道一萬,對於很多人來說,安尼克城堡最直觀的吸引力還是在它與《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聯繫與淵源。作為哈利·波特母校的取景地,安尼克城堡每年都能吸引到大批的“哈粉”前來遊覽參觀。平日裡我們有時會在城堡外面的綠地上看到一些“哈迷”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面騎著掃把,一面嘴裡振振有詞的念著咒語,就好像自己的真的很快就能飛起來一樣。

來到安尼克城堡的遊客們正在準備進行“飛行體驗”

安尼克城堡每年4月到10月對外開放,不過由於時至今日城堡依舊是珀西家族的私人領地,出於保護家族隱私的目的,城堡內部是不允許被拍照的。但是這樣的小小遺憾並不會影響到我們對安尼克城堡的參觀,因為每一個人都會用自己心靈的相機將城堡中的美麗定格。當我們徜徉在城堡內的幽園小徑之中時,我們的記憶將帶著我們回到歷史深處的瞬間,去回首那遠去了的光影,去品味那夢幻般的永恆。

古樸的安尼克城堡在靜謐中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安詳之感

羅馬尼亞的布朗城堡

布朗城堡又名德古拉城堡,該城堡位於羅馬尼亞中西部地區,是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在愛爾蘭作家布蘭姆·斯托克創作的著名小說《德古拉》的影響下,布朗城堡作為吸血鬼德古拉伯爵老巢而名揚四海、蜚聲世界。斯托克在小說中將德古拉伯爵塑造成了一個面目猙獰、恐怖兇殘的惡魔,這個魔頭野心勃勃,手段狠毒,喜好渴飲無辜人的鮮血。為了滿足自己萬惡的欲求,德古拉伯爵時刻都在處心積慮的尋求殘害他人生命的機會。最後經過了激烈而又波折的鬥爭,吸血鬼德古拉伯爵才被眾人合力消滅,並最終化為了塵土。

布朗城堡

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影視形象

吸血鬼的故事賦予了布朗城堡獨特的文化氣質,這種氣質讓城堡在大眾面前呈現出了一種神秘主義式的藝術吸引力。作為善惡博弈的舞臺,人鬼鬥爭的戰場,布朗城堡在魔幻的意境中洋溢著超越現實的魅力,從而讓身處其中的人們覺得仿佛是沿著時光的長廊穿越回了陰鬱而又浪漫的中世紀。

布朗城堡的內部結構

布朗城堡最早始建於1377年,當時它是匈牙利王國修建的一座用來抵禦奧斯曼土耳其人入侵的軍事要塞。此後布朗城堡在幾百年間數度易手,到了19世紀,曾讓歐洲人顫慄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入到了風燭殘年,已經喪失了對中東歐地區進行軍事威脅的能力,這使得布朗城堡原有的軍事價值基本失去了意義,此後的布朗城堡只剩下了些許行政意義上的職能。1956年,在當時的羅馬尼亞政府的安排之下,布朗城堡作為歷史和藝術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同很多其它歐洲國家的古堡相比,布朗城堡內部的房間佈置要簡樸的多

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為15世紀時期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他在執政期間積極致力於國家的統一與強大,並對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進行了堅決的抵抗。由於其統治期間的國內外形勢甚為嚴峻,弗拉德三世常常以嚴刑峻法對付自己的敵人,他處死犯人和戰俘的方式是把人釘死在削尖的木樁上,以至於時人給他起了一個名為“帖普”的外號,意為“施以木樁之刑的人”。

弗拉德三世

弗拉德三世執政期間曾幾次挫敗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進犯,堪稱是維護國家獨立,捍衛民族利益的偉大英雄。由於力量對比懸殊,弗拉德三世最終還是敗在了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手下,弗拉德三世本人戰死沙場之後,其頭顱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帶回了君士坦丁堡示眾。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細節逐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去,弗拉德三世治理國家的鐵血手腕最終掩蓋了他的功績,並讓他的名字化身為了吸血鬼的符號。

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元素已融入進布朗城堡的每一個角落,圖為城堡周圍商販出售的吸血鬼工藝品

布朗城堡面積較小,內部空間顯得有一點局促

在真實的歷史中,弗拉德三世在布朗城堡僅是居住過一段時間而已,而並未將這裡當作自己的大本營。但在斯托克出神入化的演繹之下,布朗城堡最終成為了為世人所熟知的“吸血鬼之家”,這也算是命運對這座原本默默無聞的東歐古堡的恩賜吧!

濃雲下的布朗城堡有一種陰鷙的美感

作為曾經的軍事重地,從今日的布朗城堡身上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兵戈氣息。當我們走進城堡中的武器陳列室中時,長矛、戰刀、盔甲、火槍等各式各樣的武器裝備會一件件的映入我們的眼簾。這些流露著肅殺之氣的甲械器刃既是歷史的過客,同時又是滄桑的見證,它們在用無聲的語言向我們詮釋著戰爭與和平的不朽真諦,它們在用凝重的神情向世人昭示著美好與幸福的來之不易。

布朗城保內陳列的古代兵器

如果說歐洲的歷史是一曲悠揚婉轉的長歌,那麼每一座古老的城堡都是這首歌中的一個美妙的音符。伴隨著世間萬事的風雲變幻和流年歲月的滄海桑田,這些巍然聳立的古堡或是浸透在征戰殺伐的血海之中,或是點綴在色彩斑斕的原野之間。但不管外在的環境如何更替,不管時代的大戲怎樣上演,那些姿態萬千的古堡們永遠都是架設在往昔、今朝和未來之間的橋樑,永遠都是融匯著人性、理性和詩性的書卷,永遠都是銘刻著理想、信念和道義的豐碑。

窮遊網

鳳凰網

昵圖網

螞蜂窩

搜狐旅遊

新浪旅遊

GQ男士網

中國文化報

途牛旅遊網

360doc個人圖書館

英王喬治五世和其妻瑪麗王后,該照片拍攝於溫莎城堡

整個溫莎城堡由上、中、下三個區組成,其中城堡東部的上區屬於英國王室的宅邸,主要由餐廳、舞廳、客廳、覲見廳、滑鐵盧廳、畫室和聖喬治堂等廳堂組成。作為歷史悠久的英國王室的居住寓所,古感而又典雅的溫莎城堡可以說是一座用時光堆砌起來的建築。這裡有英國王室長期積攢起來的歷史遺物、奇珍異寶、名貴畫作,更有鐘鳴鼎食、富麗堂皇、恢弘磅礴的王家風範。

溫莎城堡的滑鐵盧廳是為了紀念英軍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拿破崙而建,廳內牆壁上懸掛的是在滑鐵盧戰役中立下軍功的英軍將領肖像,滑鐵盧廳同時也是英國王室舉辦重大活動的宴會廳

位於溫莎城堡西部的下區矗立著一座哥特式風格的古老教堂,這便是聖喬治教堂。這座教堂最早始建於1475年,是除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外,英國另一處古老而重要的宗教場所。自18世紀以來,多位英王駕崩之後都將聖喬治教堂選為了長眠安息之地,這也讓這座小小的教堂從一個側面見證了大英帝國國運的興衰起伏。另外,聖喬治教堂的內廳還是每年嘉德騎士勳章獲得者覲見女王的場所,嘉德騎士勳章是英國的最高榮譽頭銜,每位勳章的獲得者在教堂的內廳中都有一個固定的席位,用以彰顯獲勳者的功績和榮耀。

聖喬治教堂

每一位嘉德勳章的獲得者在聖喬治教堂的內廳中都擁有自己的席位和雕像

溫莎城堡的中區由一座名為諾曼的山丘和山丘上的圓塔組成,當然在抵近觀察時你會發現,這座塔的外形並不是規則的圓柱形形狀,只是因為塔下的山丘看起來是呈環形的,這座塔才被人們稱為圓塔。圓塔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一樣的功用,據史料記載,在1660年之前,圓塔曾經是關押政敵的監獄,現如今圓塔則成為了保存王室文獻和攝影照片的檔案存放場所。每當女王駕臨溫莎城堡時,王室的旗幟便會在圓塔上空高高飄揚。

溫莎城堡的圓塔上懸掛著王室的旗幟說明女王本人就在城堡內

英國王室對於溫莎城堡有著深厚的感情,甚至BBC在1999年6月曾爆出過這樣一則消息,說是查理斯王子曾考慮當他繼位時,將把王室的官邸從白金漢宮搬到溫莎城堡。不過就目前而言,查理斯王子的願望怕是一時半會兒還實現不了,因為眼下還看不到這位太子爺繼承大統的希望。

查理斯王子現如今已快到古稀之年,但距離繼位依舊遙遙無期,圖為查理斯王子和卡蜜拉王妃

白金漢宮

溫莎城堡內的綠蔭地

雖然貴為英國王室的私家宅邸,但溫莎城堡依舊以敞開的懷抱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整座城堡以及堡內的建築景點除了每年個別時間關閉外,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對對外開放。對於世人們來說,能夠在閒暇之時帶著心愛之人來到溫莎城堡,在繁華與平實交融,溫情與浪漫相映的環境中,尋求一番心靈的舒展與調適,也不諦是一件愜意而又暖心的人生樂事。

溫莎城堡內的秀麗景色

在溫莎城堡執勤的皇家衛兵

英國的安尼克城堡

一部電影往往能夠帶火一方秀色,一部小說常常可以帶紅一片勝景,譬如說英國作家羅琳的魔幻小說《哈利·波特》就曾讓英國的安尼克城堡名揚天下。安尼克城堡位於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地的交界處,最早建於西元11世紀,當時是用作抵禦蘇格蘭人和諾曼人入侵的軍事堡壘。由於景色秀麗,環境優美,安尼克城堡最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外景地,電影中的霍格華茲魔法學校的外觀場景鏡頭就是以安尼克城堡為背景拍攝的。

安尼克城堡

電影《哈利·波特》曾在安尼克城堡取景

安尼克城堡初建時期甚為簡陋,從14世紀初開始,城堡的新主人珀西家族為了加強城堡的防禦能力,開始對城堡進行全方位的擴建和改造,此後安尼克城堡的規模逐漸擴大,內部的各種設施也日漸完備。到了18世紀,珀西家族的諾森伯蘭公爵對安尼克城堡進行了新一輪改建,從而使城堡融入了更多的藝術元素和歷史美感。

安尼克城堡內部的照片

安尼克城堡週邊的塔樓上設有供遊客參觀的軍事博物館,裡面陳列了大炮、戰車等中世紀時期的武器裝備。為了突出城堡過去的軍事功用色彩,營造生動逼真的戰地環境氛圍,博物館內還有兩個配備了特製聲音播放機的士兵模型。當遊客進入到博物館中參觀時,就會聽到這兩個士兵模型運用戰地術語激烈的討論著“戰場形勢”,仿佛戰爭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

城保內栩栩如生的士兵模型

作為一處歷史悠久、彌漫古韻的文化盛地,安尼克城堡可以說是記錄英國歷史文化變遷的活化石。在建築形態上,安尼克城堡將諾曼式與哥特式兩種建築風格的元素融於一體,給人一種樸素間流露著精緻,恢弘中彰顯著大氣的不凡感受。對於任何一個置身于安尼克城堡之中的人來說,只要用心去感知城堡中古跡遺存,都會被城堡厚重的歷史感所打動,都會被城堡獨特的魅力感所傾倒。

安尼克城堡在外觀上給人一種巍峨雄渾,古樸厚重的感覺

安尼克城堡的內部裝飾華麗,佈局氣派。城堡內的各個房間中陳列有珀西家族歷代堡主及其夫人的畫像,這些精美的畫作就好像是一根以時光為材料製成的線絛,在靜謐與祥和中將城堡往昔的點點滴滴穿綴成了一條光彩怡人的記憶項鍊。安尼克城堡的四周風景如畫,秀色可餐。雖然這裡曾是歷史上的國防前沿,但現如今戰火硝煙早已散盡,鐵馬冰河早已遠去,城堡四周剩下的只有芳草依依、鶯歌燕舞的醉人畫卷。

安尼克城堡的內部房間裝飾華麗,氣場十足

豪奢的房間彰顯了世家大族的恢弘氣派

當然了說一千道一萬,對於很多人來說,安尼克城堡最直觀的吸引力還是在它與《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聯繫與淵源。作為哈利·波特母校的取景地,安尼克城堡每年都能吸引到大批的“哈粉”前來遊覽參觀。平日裡我們有時會在城堡外面的綠地上看到一些“哈迷”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面騎著掃把,一面嘴裡振振有詞的念著咒語,就好像自己的真的很快就能飛起來一樣。

來到安尼克城堡的遊客們正在準備進行“飛行體驗”

安尼克城堡每年4月到10月對外開放,不過由於時至今日城堡依舊是珀西家族的私人領地,出於保護家族隱私的目的,城堡內部是不允許被拍照的。但是這樣的小小遺憾並不會影響到我們對安尼克城堡的參觀,因為每一個人都會用自己心靈的相機將城堡中的美麗定格。當我們徜徉在城堡內的幽園小徑之中時,我們的記憶將帶著我們回到歷史深處的瞬間,去回首那遠去了的光影,去品味那夢幻般的永恆。

古樸的安尼克城堡在靜謐中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安詳之感

羅馬尼亞的布朗城堡

布朗城堡又名德古拉城堡,該城堡位於羅馬尼亞中西部地區,是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在愛爾蘭作家布蘭姆·斯托克創作的著名小說《德古拉》的影響下,布朗城堡作為吸血鬼德古拉伯爵老巢而名揚四海、蜚聲世界。斯托克在小說中將德古拉伯爵塑造成了一個面目猙獰、恐怖兇殘的惡魔,這個魔頭野心勃勃,手段狠毒,喜好渴飲無辜人的鮮血。為了滿足自己萬惡的欲求,德古拉伯爵時刻都在處心積慮的尋求殘害他人生命的機會。最後經過了激烈而又波折的鬥爭,吸血鬼德古拉伯爵才被眾人合力消滅,並最終化為了塵土。

布朗城堡

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影視形象

吸血鬼的故事賦予了布朗城堡獨特的文化氣質,這種氣質讓城堡在大眾面前呈現出了一種神秘主義式的藝術吸引力。作為善惡博弈的舞臺,人鬼鬥爭的戰場,布朗城堡在魔幻的意境中洋溢著超越現實的魅力,從而讓身處其中的人們覺得仿佛是沿著時光的長廊穿越回了陰鬱而又浪漫的中世紀。

布朗城堡的內部結構

布朗城堡最早始建於1377年,當時它是匈牙利王國修建的一座用來抵禦奧斯曼土耳其人入侵的軍事要塞。此後布朗城堡在幾百年間數度易手,到了19世紀,曾讓歐洲人顫慄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入到了風燭殘年,已經喪失了對中東歐地區進行軍事威脅的能力,這使得布朗城堡原有的軍事價值基本失去了意義,此後的布朗城堡只剩下了些許行政意義上的職能。1956年,在當時的羅馬尼亞政府的安排之下,布朗城堡作為歷史和藝術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同很多其它歐洲國家的古堡相比,布朗城堡內部的房間佈置要簡樸的多

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為15世紀時期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他在執政期間積極致力於國家的統一與強大,並對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略進行了堅決的抵抗。由於其統治期間的國內外形勢甚為嚴峻,弗拉德三世常常以嚴刑峻法對付自己的敵人,他處死犯人和戰俘的方式是把人釘死在削尖的木樁上,以至於時人給他起了一個名為“帖普”的外號,意為“施以木樁之刑的人”。

弗拉德三世

弗拉德三世執政期間曾幾次挫敗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進犯,堪稱是維護國家獨立,捍衛民族利益的偉大英雄。由於力量對比懸殊,弗拉德三世最終還是敗在了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手下,弗拉德三世本人戰死沙場之後,其頭顱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帶回了君士坦丁堡示眾。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細節逐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去,弗拉德三世治理國家的鐵血手腕最終掩蓋了他的功績,並讓他的名字化身為了吸血鬼的符號。

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元素已融入進布朗城堡的每一個角落,圖為城堡周圍商販出售的吸血鬼工藝品

布朗城堡面積較小,內部空間顯得有一點局促

在真實的歷史中,弗拉德三世在布朗城堡僅是居住過一段時間而已,而並未將這裡當作自己的大本營。但在斯托克出神入化的演繹之下,布朗城堡最終成為了為世人所熟知的“吸血鬼之家”,這也算是命運對這座原本默默無聞的東歐古堡的恩賜吧!

濃雲下的布朗城堡有一種陰鷙的美感

作為曾經的軍事重地,從今日的布朗城堡身上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兵戈氣息。當我們走進城堡中的武器陳列室中時,長矛、戰刀、盔甲、火槍等各式各樣的武器裝備會一件件的映入我們的眼簾。這些流露著肅殺之氣的甲械器刃既是歷史的過客,同時又是滄桑的見證,它們在用無聲的語言向我們詮釋著戰爭與和平的不朽真諦,它們在用凝重的神情向世人昭示著美好與幸福的來之不易。

布朗城保內陳列的古代兵器

如果說歐洲的歷史是一曲悠揚婉轉的長歌,那麼每一座古老的城堡都是這首歌中的一個美妙的音符。伴隨著世間萬事的風雲變幻和流年歲月的滄海桑田,這些巍然聳立的古堡或是浸透在征戰殺伐的血海之中,或是點綴在色彩斑斕的原野之間。但不管外在的環境如何更替,不管時代的大戲怎樣上演,那些姿態萬千的古堡們永遠都是架設在往昔、今朝和未來之間的橋樑,永遠都是融匯著人性、理性和詩性的書卷,永遠都是銘刻著理想、信念和道義的豐碑。

窮遊網

鳳凰網

昵圖網

螞蜂窩

搜狐旅遊

新浪旅遊

GQ男士網

中國文化報

途牛旅遊網

360doc個人圖書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