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見證歷史!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

4月20日19時41分, 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 被形象比喻為“快遞小哥”的天舟一號飛船在文昌點火後一飛沖天, 火紅的烈焰瞬間照亮天際。

身負“重任”的天舟一號

“天舟一號”上天后, 任務可不輕。 它將在太空展開近半年的飛行任務, 並與天宮二號進行3次交會對接, 3次在軌補加, 而這些任務都是為了進一步驗證中國空間站的技術需求。

天舟一號核心目標任務之一, 就是試驗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 俗稱“太空加油”。 這項技術也是未來空間站建設的標配。

上述任務完成後, 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分離, 之後從另一側與天宮二號進行二次對接。 第二次對接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繞飛實驗, 檢驗天舟一號前向對接能力。

完成繞飛試驗以後, 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再次分離, 各自獨立飛行3個月。 這期間內, 天舟一號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搭載的空間科學試驗。 在此之後, 天舟一號第三次實現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交會將用約6個小時完成, 將是一次名副其實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將驗證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技術

因為天舟一號“只運貨、不送人”, 它被一些媒體形象地稱為“快遞小哥”。 而與那些把盒子放在前臺, 客戶還得出來取一趟的快遞小哥相比, 天舟一號通過“交會對接”實現“送貨上門”, 服務相當“到位”。

在3次交會對接中,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天舟一號將開展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試驗, 即把交會對接的時間控制在幾個小時內。

快速交會對接的實現, 有利於提高飛行器在軌飛行的可靠性, 減少交會對接過程中包括軌道控制等在內的產生的資源消耗。 同時, “快速”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地保障飛行器, 方便未來空間站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將實施我國首次“太空加油”

給航天器送推進劑也被稱為“太空加油”, 一個航天器的壽命長短與推進劑緊密相關, 許多情況下, 航天器都是因為推進劑消耗殆盡才結束使命, 而並非是設備本身的損耗。

本次任務中, 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實施我國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 並計畫開展多次推進劑補加試驗, 突破和掌握推進劑補加技術, 為我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解決能源供給問題。

天舟一號還著眼于更長遠計畫

天舟一號這次升空, 除了為天宮二號帶去補給之外, 還著眼于更長遠的計畫, 為中國未來的航太空間站建設進行準備。

此次飛行任務是中國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首次實用性亮相, 將為中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奠定重要技術基礎。這一次將要試驗的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是在為未來我國空間站的建設搭橋鋪路。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說:

“貨運飛船將開創人類太空長期駐留時代。”

航太專家還將視線投向更遠的未來,例如建設月球基地或火星基地,必然需要降低貨物運輸的成本。

“將月球基地的貨物運輸成本降低到近地軌道貨運的水準,”楊宇光說,那將使人類進入“開發太陽系的新紀元”。

天舟一號與長征七號

將為中國空間站組裝建造和長期運營奠定重要技術基礎。這一次將要試驗的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是在為未來我國空間站的建設搭橋鋪路。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說:

“貨運飛船將開創人類太空長期駐留時代。”

航太專家還將視線投向更遠的未來,例如建設月球基地或火星基地,必然需要降低貨物運輸的成本。

“將月球基地的貨物運輸成本降低到近地軌道貨運的水準,”楊宇光說,那將使人類進入“開發太陽系的新紀元”。

天舟一號與長征七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