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市委書記陳一新如何當好“大組長”,帶領武漢拼搏趕超?

為了實現拼搏趕超,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步伐,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親自掛帥, 擔任起武漢的“大組長”, 狠抓各項工作。

九派新聞注意到, 陳一新履職武漢105天, 親自成立或者接管了5個領導小組, 負責把握武漢深化改革、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四水共治、亮點區塊建設。

據《長江日報》報導, 在4月18日召開的武漢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 陳一新要求新一屆市政府組成人員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時不我待的擔當情懷, 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為加快推進“三化”大武漢建設作出新貢獻。

作為武漢的“大組長”, 陳一新發揮帶頭作用。 那麼, 他是如何幹事創業, 帶領武漢拼搏趕超的呢?

武漢市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武漢市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于2014年, 據瞭解, 領導小組負責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 負責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陳一新履職武漢後, 接任組長。 他曾經主政溫州、金華兩個改革開放要地, 又擔任過中央改革辦專職副主任。

在1月3日, 武漢召開的全市領導幹部大會上, 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說, 陳一新同志勤于學習思考, 理論功底扎實, 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比較熟悉, 有較好的宏觀戰略思維和謀劃推動工作能力;思想解放,

思路清晰, 有較強的改革創新意識和組織協調能力;勤奮敬業, 慮事周全, 敢於擔當, 為人正派, 自律甚嚴;既有改革開放前沿省市的領導實踐, 又有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經歷。

那麼, 陳一新接任武漢市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以後, 做了哪些事兒呢?

據《長江日報》報導, 2月7日, 陳一新主持召開市全面深化 改革領導小組(擴大)會議, 原則通過的《武漢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7年工作要點》, 確定了今年武漢市90項改革任務。

4月1日, 陳一新主持召開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 傳達學習中央深改組第三十三次會議精神及省深改組第十二次會議精神, 研究審議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群團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改革方案和工作安排。

招商引資領導小組

2月28日, 武漢召開全市召開引資大會, 並成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

陳一新反復強調, 招商引資是武漢趕超發展的“一號工程”。 由他親自“掛帥”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 正是要努力開創招商引資新局面。

據《長江日報》介紹, 領導小組負責統一組織協調全市招商引資工作, 決定招商引工作原則、規劃佈局、產業目錄、政策措施等重大事項, 規範市招商引資秩序, 統籌、協調、推進重大招商引資項目, 確定重點項目“一事一議”支持政策、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和招商引資目標任務並進行考核。

值得注意的是, 陳一新要求“一號工程”必須“一把手”親自抓, 各區黨政負責人要做到重大招商方案親自審定, 重要招商活動親自參加, 重點引資項目親自過問, 重要客商親自會見, 重大問題親自協調解決。

在這方面, 陳一新率先牽頭。 從公開報導來看, 截至目前, 陳一新8次會見重要企業和商會代表。

資料顯示, 武漢市一季度招商引資實現“開門紅”, 全市招商引資到位總金額2020.9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29.9%;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3.4億美元, 同比增長13.7%;累計落戶的世界500強達到246家。

“四水共治”領導小組

談及“四水共治”工作重要性, 陳一新擲地有聲:要把“四水共治”作為武漢的“生命線工程”, 變水優勢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勝勢。

3月1日,武漢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四水共治”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部署“四水共治”工作。其中,新成立的市“四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同時發揮人大、政協在“四水共治”中的督導作用,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在推動“四水共治”上,陳一新要求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建立完善河長制、湖長制,創新建立“智慧水務”治理機制,落實工作監督機制,完善投融資機制,建立社會共同參與機制,加強“四水共治”相關地方立法,確保“四水共治”任務落實。

推進“四水共治”要蹄疾步穩,久久為功。在全市“四水共治”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前,陳一新前往平湖門水廠、江南泵站工程建設現場、南湖連通渠綜合整治工程現場、二郎廟汙水處理廠實地瞭解治水專案進展情況。3月28日,他又實地察看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工程進展;4月5日,作為長江武漢段第一河長的陳一新還實地督查調研長江武漢段沿線全程“四水共治”。

目前,武漢已經繪製了“四水共治”作戰路線圖,《武漢市“四水共治”工作方案(2017—2021年)》定下了五年目標,到2021年,長江、漢江幹堤達到安全抵禦1954年型、1998年型洪水能力,全市排澇能力將翻一番,實現建成區湖泊港渠全截汙、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還保障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100%。

招才引智工作領導小組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是趕超發展的動力之源。3月7日,武漢市成立招才引智工作領導小組,陳一新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市招才局,作為其日常辦事機構,與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

據《長江日報》報導,招才引智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精神、工作部署,審議全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招才引智工作計畫,審議全市人才工作重要政策制度、改革措施,審議重要人才工作專項等。

3月28日,陳一新赴東湖高新區調研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著重考察“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畫”“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工作進展情況。

4月8日,武漢市招才局正式掛牌成立,陳一新還為陳東升、雷軍等16位首批武漢“招才顧問”“招才大使”頒發聘書。從提出想法到掛牌實踐,僅隔了一個月的時間。

武漢把招才引智列為“一把手工程”,與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相互策應、共同發力,打造武漢趕超發展“雙引擎”。

建立招才局,是陳一新在人才工作機制上的提出的重大創新。他給武漢明確了一條行動路線圖,將建立務實管用人才政策體系,做足做好 “一留一回、兩個百萬”大文章,策劃開展系列招才引智推介活動,量身定制“招才項目”,“一人一策”做好服務等。

亮點區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亮點”是陳一新在城市規劃上提出的重大創新。在陳一新履新武漢後首次調研時,就強調要抓城建帶動,優化規劃,以規劃引領城市建設,集中打造亮點區塊、中軸線、特色小鎮,做好空間挖潛,加快舊城成片改造。

半個多月後,1月22日,武漢市召開第十三次黨代會。陳一新在報告中,提到規劃建設長江新城,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規劃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點區塊。

亮點區塊怎麼建?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武漢市就拿出了工作方案。

3月20日,陳一新主持召開市亮點區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討論並原則通過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工作方案及東湖綠道二期規劃。一周後,3月28日,陳一新到漢口江灘,乘船考察“兩江四岸”,調研規劃長江主軸工作進展。

謀劃“長江主軸”建設,方案擬重點圍繞主城區長江段,高起點規劃,分步分段推進。注重“長江主軸”單項功能的完善與系統功能的集成相結合,立體佈局,發揮綜合效益,打造交通軸、發展軸、文化軸、生態軸和景觀軸。

東湖綠道二期已於3月21開工,當天,陳一新到現場宣佈項目開工。據悉,今年規劃再建68.8公里的綠道,明年將繼續推進餘下線路建設、以及相關主題園景觀及驛站的建設。

長江新城的定位,是要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這意味著,長江新城要瞄準世界城市發展趨勢規律,代表今後武漢最高發展水準。

因此,長江新城的規劃要慎之又慎。據《長江日報》報導,目前針對長江新城的規劃步驟已經出爐,近期重點是啟動規劃,規劃一步到位後,將用30—40年的時間分步建設。

3月1日,武漢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四水共治”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部署“四水共治”工作。其中,新成立的市“四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同時發揮人大、政協在“四水共治”中的督導作用,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在推動“四水共治”上,陳一新要求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建立完善河長制、湖長制,創新建立“智慧水務”治理機制,落實工作監督機制,完善投融資機制,建立社會共同參與機制,加強“四水共治”相關地方立法,確保“四水共治”任務落實。

推進“四水共治”要蹄疾步穩,久久為功。在全市“四水共治”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前,陳一新前往平湖門水廠、江南泵站工程建設現場、南湖連通渠綜合整治工程現場、二郎廟汙水處理廠實地瞭解治水專案進展情況。3月28日,他又實地察看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工程進展;4月5日,作為長江武漢段第一河長的陳一新還實地督查調研長江武漢段沿線全程“四水共治”。

目前,武漢已經繪製了“四水共治”作戰路線圖,《武漢市“四水共治”工作方案(2017—2021年)》定下了五年目標,到2021年,長江、漢江幹堤達到安全抵禦1954年型、1998年型洪水能力,全市排澇能力將翻一番,實現建成區湖泊港渠全截汙、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還保障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100%。

招才引智工作領導小組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是趕超發展的動力之源。3月7日,武漢市成立招才引智工作領導小組,陳一新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市招才局,作為其日常辦事機構,與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

據《長江日報》報導,招才引智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精神、工作部署,審議全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招才引智工作計畫,審議全市人才工作重要政策制度、改革措施,審議重要人才工作專項等。

3月28日,陳一新赴東湖高新區調研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著重考察“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畫”“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工作進展情況。

4月8日,武漢市招才局正式掛牌成立,陳一新還為陳東升、雷軍等16位首批武漢“招才顧問”“招才大使”頒發聘書。從提出想法到掛牌實踐,僅隔了一個月的時間。

武漢把招才引智列為“一把手工程”,與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相互策應、共同發力,打造武漢趕超發展“雙引擎”。

建立招才局,是陳一新在人才工作機制上的提出的重大創新。他給武漢明確了一條行動路線圖,將建立務實管用人才政策體系,做足做好 “一留一回、兩個百萬”大文章,策劃開展系列招才引智推介活動,量身定制“招才項目”,“一人一策”做好服務等。

亮點區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亮點”是陳一新在城市規劃上提出的重大創新。在陳一新履新武漢後首次調研時,就強調要抓城建帶動,優化規劃,以規劃引領城市建設,集中打造亮點區塊、中軸線、特色小鎮,做好空間挖潛,加快舊城成片改造。

半個多月後,1月22日,武漢市召開第十三次黨代會。陳一新在報告中,提到規劃建設長江新城,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規劃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點區塊。

亮點區塊怎麼建?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武漢市就拿出了工作方案。

3月20日,陳一新主持召開市亮點區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討論並原則通過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工作方案及東湖綠道二期規劃。一周後,3月28日,陳一新到漢口江灘,乘船考察“兩江四岸”,調研規劃長江主軸工作進展。

謀劃“長江主軸”建設,方案擬重點圍繞主城區長江段,高起點規劃,分步分段推進。注重“長江主軸”單項功能的完善與系統功能的集成相結合,立體佈局,發揮綜合效益,打造交通軸、發展軸、文化軸、生態軸和景觀軸。

東湖綠道二期已於3月21開工,當天,陳一新到現場宣佈項目開工。據悉,今年規劃再建68.8公里的綠道,明年將繼續推進餘下線路建設、以及相關主題園景觀及驛站的建設。

長江新城的定位,是要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這意味著,長江新城要瞄準世界城市發展趨勢規律,代表今後武漢最高發展水準。

因此,長江新城的規劃要慎之又慎。據《長江日報》報導,目前針對長江新城的規劃步驟已經出爐,近期重點是啟動規劃,規劃一步到位後,將用30—40年的時間分步建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