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沽源馬鈴薯基地實操技術方案!

上文曾經請馮秀果老師對馬鈴薯的不同生育時期做個一個簡單介紹, 這裡分享沽源馬鈴薯基地針對每個生長時期採取的實際操作技術方案, 希望對廣大的馬鈴薯種植戶有所幫助。

芽條生長期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 種薯播種後, 從萌發開始, 經芽條生長根系形成, 至幼苗出土, 為芽條生長期;該生長期以根系和芽生長為中心, 適宜的溫度和土壤水分範圍發芽、生根、出苗較快;該期農作措施的關鍵是把種薯的養分、水分及內源激素調動起來, 促進早發芽、多發芽、快出芽、出壯苗。

栽培管理關鍵措施:影響幼苗和根系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土壤水分。

其次是種薯品質與栽培措施對發芽出苗有很大影響。 幼嫩小整薯、脫毒薯, 出苗整齊, 幼苗健壯。 深播淺覆土, 地溫高, 通氣好, 出苗快。 發芽期的溫度適宜12-18度, 底肥充足、選肥適當。 基地生產上底肥選擇長效平衡型複合肥50-70公斤/畝+微生物菌肥10-20公斤/畝, 大棚溫室栽培時還需加入腐熟的農家肥。

幼苗期

幼苗期的特點是, 出苗後15天, 地下各莖節上的匍匐莖均已形成, 並開始橫向生長。 栽培良好, 匍匐莖增多結薯也增多。 幼苗期是以莖葉生長和根系發育為中心, 同時伴隨著匍匐莖的形成和伸長, 塊莖尚未形成。 當主莖生長點開始孕蕾, 匍匐莖頂端停止極性生長並開始膨大, 標誌著幼苗期結束,

塊莖形成期開始。 這段時期約需15~25天。

栽培管理關鍵措施:培育大壯苗, 促進花芽分化, 適度乾旱蹲苗, 苗秧發芽出土後苗高15公分左右, 進行一次中耕結合澆透水。 此期需克服徒長瘋秧和姜苗, 少施氮肥, 少澆水, 提高地溫。 中耕施肥選擇平衡型複合肥(6份)50公斤/畝+硫酸鉀鎂(4份)10-15公斤/畝, 施肥目的:促進花芽分化、培育大壯苗、增加植株莖粗、葉片肥厚濃綠、柵欄組織發達, 光合作用增強。

塊莖膨大期

膨大期主要特點是, 從匍匐莖停止極向生長, 頂端開始膨大, 即開花初期為止, 為塊莖形成期。 本期特點是:單純營養生長轉到營養、生殖生長同時進行。 地溫16~18℃對塊莖的形成最為有利, 超過25℃塊莖生長幾乎停止;本期是決定單株結薯數的關鍵期,

大約經30天左右;這一時期, 需加大肥水, 以水肥促進枝葉生長, 迅速構建同化體系、同時中耕結合培土為莖膨大創造條件。

栽培管理關鍵措施:二次中耕, 中耕結束後, 加大肥水供應, 滴灌田, 以水帶肥。 二次中耕-開花期施肥上主要以補氮, 補磷、補鈣、補鎂為主。 該地基為砂質土地, 所以採取以水帶肥, 大約15-20公斤/畝, 主要施肥種類可選擇尿素、硫酸銨、硝酸銨鈣、硫酸鉀鎂面、高氮(30-10-10)+高鉀型(15-5-30), 腐殖酸水溶肥、磷酸二氫鉀等。 目的就是補氮補鎂補鈣, 促苗壯秧;補磷酸二氫鉀增加補磷促進花芽分化;高氮+高鉀+磷酸二氫鉀, 配合使用, 氮磷鉀同步, 同時增施硼錳鋅銅鐵鉬等全微量元素, 達到促秧壯秧, 增加馬鈴薯的莖粗和根系生長,

利於花芽分化。

塊莖增長期

增長期的特點是塊莖直徑達3公分, 以塊莖的體積和重量增長為中心的時期, 是決定塊莖大小的關鍵時期。 栽培管理的關鍵措施:此期已進入花期, 薯塊開始開始增大, 施肥需要氮鉀同補, 防止早衰。

澱粉積累期

澱粉累計期的特點是, 鮮重平衡期以後, 開花結實接近結束, 莖葉開始衰老變黃, 便進入了澱粉積累期;塊莖體積基本不再增大, 但重量繼續增加, 幹物質由地上部迅速向塊莖中轉移積累, 是以澱粉積累為中心的時期。 該期一般20~25天。 當地上部莖葉枯黃, 莖塊內澱粉積累充分時, 即為成熟期。

栽培管理的措施關鍵:以防止莖葉早衰為核心, 儘量延長葉綠體的壽命, 增加光合作用和物質運轉的時間。

此期光合作用強度微弱, 主要的生理過程是物質轉移。 氮鉀同補, 中氮高鉀, 同時用腐植酸肥, 修復根系調整植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