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臺灣老人回鄉助學27年 用盡積蓄資助百名貧困生

本報4月20日訊 “有機會, 一定要回去幫幫這些孩子。 ”1990年, 曾祥來放棄在臺灣與家人共用天倫之樂的舒適生活, 頻繁往來於大陸故鄉與臺灣之間, 幫助故鄉輟學的孩子。 他還拿出自己的退休金, 在縣城修建了一棟“助學樓”。

回鄉探親,

他決定資助貧困孩子上學

19歲時, 曾祥來離開故鄉懷化辰溪, 去了臺灣。 在臺灣的日子, 曾祥來無數次遙望海峽對面大陸的方向。

1988年, 曾祥來終於有機會回到了辰溪洞潭村的老家。 踏上闊別了40年的故鄉熱土時, 他覺得一切都恍若隔世。 家鄉給自己的第一感覺, 就是村子相當貧困,

孩子們輟學的情況嚴重。

“有機會, 一定要幫幫這些孩子。 ”1989年下半年, 曾祥來第二次回到洞潭探親, 這一次他是有備而來, 出資十余萬元, 為村裡修建了一條鄉間公路, 還出資幫助困難鄉親購買耕牛、修葺房屋。

同時, 他還動員村裡輟學孩子的家長, 凡是經濟困難的由自己資助上學。 隨後, 曾祥來又趕回臺灣, 與家人商量了自己的助學計畫。 從此, 他與故鄉家庭困難的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費建“助學樓”,

還邀子女來助學

1990年, 曾祥來從臺灣的單位退休。 他與家人商量後, 決定抽出一年中的一半時間回到老家辰溪居住, 以便陪護孩子們更好地讀書。 為了讓孩子們不用每天走讀, 曾祥來特意在縣城租了個房子供孩子們住。 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資助上學孩子的隊伍越來越大, 租住的那兩間房子已住不下了。

1993年, 曾祥來在辰溪縣郊區花了18萬元建了一棟4層樓房。 在當時這筆錢可是個大數目, 他的舉動讓鄉親們大為不解, 直到房子蓋好, 大家才明白這是為了讓更多貧困孩子們讀書有個落腳的地方, 而他也當起了孩子們的全職“保姆”。 這棟樓也被人們貼切地稱作“助學樓”。

後來, 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 “助學樓”受損嚴重。 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和方便, 曾祥來拿出自己最後一筆積蓄, 在離學校更近的地方買下了一套樓房。 近兩年來, 每當經濟出現困難時, 他會給遠在臺灣和香港、美國的子女打電話, 要求經濟“支援”。 子女們也都是二話不說就匯款, 讓他的愛心得以延續。

這些年來, 曾祥來資助過的學生多達近百人。 那些受過資助的學生, 很多都上大學參加了工作, 其中有教師, 也有工程師, 他們回到辰溪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這位“臺灣爺爺”。

受曾祥來資助過的小熊, 如今也開辦了一家私人學校, “我希望用這種方式, 能把老人的愛心延續下去。 ”

■記者張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