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看“天舟一號”即將升空 俄媒歎息:商業航太時代我們已經掉隊了

【俄羅斯龍報網】來自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的消息, 中國自主研製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已進入發射倒計時。 中新社報導,

經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 “天舟一號”將於北京時間20日19時41分搭載新一代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挑戰“零視窗”發射, 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自動交會對接。 這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已進入第二步“空間實驗室階段”的尾聲。

俄媒集體關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計畫

對於中國首位“太空快遞員”, 俄羅斯主流媒體可謂是給足了重視。 北京《光明日報》報導, 連日來, 俄新社、俄衛星新聞網等新聞媒體先後詳盡地報導了“天舟一號”的發射計畫。 此外, 俄媒還特別介紹了中國首艘貨運飛船承擔的目標任務以及對於中國航太事業的歷史意義。 俄軍事專家卡申應邀為俄衛星新聞網撰文盤點了2016年中國在航太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文章無不欣羡地表示, 中國在保持高速實施航太計畫的同時, 又把事故的發生率降至相對較低的水準。 在這方面, 中國要強於俄羅斯和美國。 而在軌道發射航天器方面, 中國更是早在2014年就已把俄羅斯甩在了身後。

雖然“進步號”在歷史上經歷過幾次失敗, 卻並非都是飛船本身的問題。 圖為1997年6月25日,

不僅是送貨那麼簡單 俄“進步號”曾鑄就傳奇

雖然被稱作“太空快遞員”, 但專家指出:貨運飛船, 不僅是送貨那麼簡單。 中新社報導,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說, “貨運飛船開創人類太空長期駐留時代。 ”

1978年1月20日, 蘇聯拜科努爾航太中心成功發射人類首艘貨運飛船“進步一號”, 並在發射兩日後與在軌運行的禮炮六號空間站對接, 為兩名太空人送去1.3噸的食物、給養、零件備份和科學儀器, 以及帶去1噸的推進劑和氧氣。 自此“進步”系列開啟了它長達幾十年的傳奇之旅。

中國航太報飛天科普週刊介紹,

作為人類第一型為空間站服務的貨運飛船, “進步號”成就輝煌, 先後為“禮炮六號”、“禮炮七號”、“和平號”等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僅為美國的1/9。 我們所有雄心勃勃的項目都表明, 我們應當將生產率提高150%。 但即便我們提高了150%, 終究還是趕不上他們。 ”

鮑裡索夫文章裡至少有一點沒說錯:“即便算上出口火箭發動機和向美國航天局宇航員出售‘聯盟’號飛船席位的收入, 俄羅斯在全球航太市場上佔據的份額依然不超過1%。 ”

上海觀察者網獨立軍事評論員席亞洲撰文指出, 鮑裡索夫文章裡至少有一點沒說錯:“即便算上出口火箭發動機和向美國航天局宇航員出售‘聯盟’號飛船席位的收入, 俄羅斯在全球航太市場上佔據的份額依然不超過1%。

文中也提到, 2015年俄羅斯在全世界航太運載火箭發射中, 從發射次數來說獨佔鰲頭, 達到33%(29次)。 但在航太市場上最大的兩個領域——太空通信和衛星平臺、航太設備製造方面——俄羅斯幾無立足之地。 換句話來說, 幹了很多事, 卻賺不到多少錢, 這就是羅戈津所說的“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1/9”說法的所指。

我們不能單純地把航太視為一門生意, 但光就商業航太來說, 母庸諱言俄羅斯確實並不成功。

上述評論員指出, 國際航太發射市場目前已經處於市場極度飽和、幾乎賺不到多少錢的狀態, 而卻陷入惡性價格戰。 據報導, 目前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火箭價格為5400至6200萬美元。 眾所周知, 這家“太空探索”公司是美國“高科技私企”的典範。 然而,由於其與航天局關係密切,它能從美國航天局直接免費獲得許多關鍵技術,且有大量航天局提供的訂單。且“獵鷹9”完全採用商用標準,按照傳統的運載火箭標準,它的可靠性安全性是相當可疑的,但這並不影響媒體吹捧它。

報導指出,“獵鷹9”現在的價格可與中國“長征2號”媲美——這就讓俄羅斯非常難堪。他們的“質子”運載火箭目前被迫降價到7000萬美元以內,以與“獵鷹9號”競爭——幾年前,它的發射價格是1億美元。此外,印度也帶著造價1億美元以下的運載火箭進入世界航太發射市場。這更是讓俄羅斯主力中型火箭“質子”受到兩重夾擊。

當然,俄羅斯也有一些利潤率還好的發射項目,例如出租“聯盟”飛船席位給外國宇航員,送他們去國際空間站,以及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等。

太空競賽已悄然展開 國際市場將誰主沉浮

當然,中國也將是民用航太市場上有力的爭奪者。中國近年來太空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成果領世界驚歎,而這都將成為其爭奪民用市場的重要資本。此前媒體報導稱,作為2016年2月份剛剛成立的中國首家按照商業模式開展研發和應用的專業化火箭公司,中國航太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半年就已簽成上億元人民幣大單。

其實中國航太產業與SpaceX的較量,早在四五年前就開始了。廣州《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SpaceX憑藉低成本掌握了賽跑的主動權,中國企業要真正“叫陣”,需要用低成本對抗低成本。2016年10月19日,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在揭牌儀式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直接表示,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的成立,意味著中國火箭的商業化時代正式來臨。中國火箭公司總裁韓慶平也表示,降成本是該公司商業應用研發的重點方向。相比於型號較少的SpaceX,多種車型任君選擇的中國火箭公司能通過不同發射方案的選擇搭配,獲得低廉的價格。

2016年,“航太國家隊”航太科工集團和航太科技集團,先後在2月和10月成立航太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航太火箭公司”)與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火箭公司”)。這兩家企業將提供“快舟”系列和“長征”系列火箭,均被視為中國版“SpaceX”。與此同時,被媒體稱為中國版“SpaceX”的“民間隊”至少還有OneSpace(零壹空間)、珠海上市企業歐比特。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唐國宏表示,在航太技術逐步成熟、市場應用需求多樣的情況下,中國航太產業將走出從服務國家任務為主的“封閉”、“半封閉”狀態,向大眾消費、商業應用場景“開放融合”的狀態靠近。

如果說中國航太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這段旅程已悄然開始……

然而,由於其與航天局關係密切,它能從美國航天局直接免費獲得許多關鍵技術,且有大量航天局提供的訂單。且“獵鷹9”完全採用商用標準,按照傳統的運載火箭標準,它的可靠性安全性是相當可疑的,但這並不影響媒體吹捧它。

報導指出,“獵鷹9”現在的價格可與中國“長征2號”媲美——這就讓俄羅斯非常難堪。他們的“質子”運載火箭目前被迫降價到7000萬美元以內,以與“獵鷹9號”競爭——幾年前,它的發射價格是1億美元。此外,印度也帶著造價1億美元以下的運載火箭進入世界航太發射市場。這更是讓俄羅斯主力中型火箭“質子”受到兩重夾擊。

當然,俄羅斯也有一些利潤率還好的發射項目,例如出租“聯盟”飛船席位給外國宇航員,送他們去國際空間站,以及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等。

太空競賽已悄然展開 國際市場將誰主沉浮

當然,中國也將是民用航太市場上有力的爭奪者。中國近年來太空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成果領世界驚歎,而這都將成為其爭奪民用市場的重要資本。此前媒體報導稱,作為2016年2月份剛剛成立的中國首家按照商業模式開展研發和應用的專業化火箭公司,中國航太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半年就已簽成上億元人民幣大單。

其實中國航太產業與SpaceX的較量,早在四五年前就開始了。廣州《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SpaceX憑藉低成本掌握了賽跑的主動權,中國企業要真正“叫陣”,需要用低成本對抗低成本。2016年10月19日,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在揭牌儀式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直接表示,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的成立,意味著中國火箭的商業化時代正式來臨。中國火箭公司總裁韓慶平也表示,降成本是該公司商業應用研發的重點方向。相比於型號較少的SpaceX,多種車型任君選擇的中國火箭公司能通過不同發射方案的選擇搭配,獲得低廉的價格。

2016年,“航太國家隊”航太科工集團和航太科技集團,先後在2月和10月成立航太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航太火箭公司”)與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火箭公司”)。這兩家企業將提供“快舟”系列和“長征”系列火箭,均被視為中國版“SpaceX”。與此同時,被媒體稱為中國版“SpaceX”的“民間隊”至少還有OneSpace(零壹空間)、珠海上市企業歐比特。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唐國宏表示,在航太技術逐步成熟、市場應用需求多樣的情況下,中國航太產業將走出從服務國家任務為主的“封閉”、“半封閉”狀態,向大眾消費、商業應用場景“開放融合”的狀態靠近。

如果說中國航太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這段旅程已悄然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