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盧旺達飯店》,嗜血荒漠中的一片生命綠洲,如何從大屠殺中拯救

最近看了《盧旺達飯店》這部電影, 也再次詳細的看了當年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的相關資料, 心裡感到非常沉重。

先介紹這部這部電影

《盧旺達飯店》

《盧旺達飯店》是一部由英國、南非、加拿大和義大利四國於2004年共同拍攝的戰爭片。 該片取材於發生在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 以此為背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 講述了一位盧旺達胡圖族飯店經理保羅·路斯沙巴吉那在種族仇殺中設法挽救1268點陣圖西族及胡圖族難民的故事。

在1962年盧旺達宣佈獨立後, 胡圖族與圖西族兩部族之間矛盾重重, 並且多次發生了衝突, 戰事持續不斷升級。 1994年4月6日, 一架載著盧旺達胡圖族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和布隆迪總統西普裡安·恩塔里亞米拉的座機在盧旺達首都吉佳利上空被火箭擊落, 兩國元首同時罹難。 4月7日, 空難在盧旺達國內引發了胡圖族與圖西族兩族的互相猜疑,

從而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武裝衝突和種族大屠殺, 令世界震驚的人間慘劇拉開了帷幕。 被胡圖族種族主義者控制的廣播電臺也為大屠殺的行為煽風助陣, 他們叫囂著“讓一切的鬱積都爆發出來吧。 在這樣一個時刻, 鮮血將滾滾而出”, 失控的人群在媒體的號召下四處搜尋和殺死圖西族人, 空氣中彌漫著血腥的味道。

劇照

當一個國家陷入了瘋狂, 世界也閉上了雙眼時, 有一個名叫保羅·盧斯賽伯吉納的飯店經理卻敞開了溫暖的懷抱, 他經營著當地一家雲集著歐洲遊客和軍界政要的米勒·科林斯飯店, 八面玲瓏地運用著一切關係盡心地呵護著飯店的顧客們。 保羅是胡圖族人, 而他的妻子塔莎娜卻是圖西族的, 對他而言, 在動盪的時局中, 保護他的圖西族的親戚與朋友成為了一生中面臨的最大使命與挑戰。 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無所作為和與世界媒體的隔絕使得保羅夫婦二人和在飯店中避難的1268名當地居民更加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心與勇氣,

“我們一定讓全世界都無地自容地去採取應有的行動”。 事態越來越嚴重, 百日之內竟有約100萬人死於非命, 但米勒·科林斯飯店卻成為了嗜血荒漠中的一片生命綠洲。

影片中沒有對恐怖血腥的屠殺場面進行刻意的描寫, 導演特瑞·喬治選擇去表現了人們面對隨時可能失去的生命之時的行為、神態和心理,

重點刻畫了保羅行為變化後的心理。 影片似乎有意淡化真實事件的殘酷性, 從視覺角度來說似乎削弱了整體的穿透力和表現力, 這也正是該片的缺憾之處。

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相關背景資料

盧旺達種族大屠殺又稱盧旺達內戰, 發生於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 是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 先後約有80萬至100萬人慘死在胡圖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槍支、彎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 絕大部分受害者是圖西族人, 也包括一些同情圖西族的胡圖族人, 盧旺達全國1/8的人口消失, 另外還有25萬至50萬盧旺達婦女和女孩遭到強姦。 死亡人數占當時世界總人口1/5000以上, 大屠殺得到了盧旺達政府、軍隊、官員和大量當地媒體的支持。除了軍隊,對大屠殺負主要責任的還有兩個胡圖族民兵組織: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時大量的胡圖族平民也參與了大屠殺。

事件背景

盧旺達地處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國”之稱,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1992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47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胡圖族和圖西族兩個民族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99%,其中胡圖族人口占85%,圖西族人口占14%。

圖西族和胡圖族是世仇。16世紀圖西族人在盧旺達建立了封建王國;19世紀中葉起盧旺達逐漸淪為殖民地;20世紀60年代以前,人口少的圖西族在盧旺達佔據統治地位,88%的政府官員都是圖西族人,擁有絕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圖族農民推翻圖西族貴族的統治掌握政權,西族貴族逃;1962年,盧旺達宣佈獨立,但民族之間的對立問題並未解決,兩族之間的衝突戰事不斷。在20多年的時間裡,盧旺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圖西族一直企圖推翻由胡圖族領導的政府。1990年,內戰開始,在盧旺達政府控制的媒體鼓吹下,許多胡圖族人開始著迷于胡圖族權利意識形態,宣稱圖西族應當被奴役,胡圖族人應當不惜任何代價來平定圖西族的騷亂。持續的種族衝突導致反對派佔領了北方,從而取代了北方的大量胡圖族人,而在南方,胡圖族則定期屠殺圖西族人。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領導的盧旺達政府迫於國際壓力,在1993年簽訂了停火協定,這個協定也叫作阿魯沙協定。

1994年4月份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總統被暗殺,在盧旺達國內掀起了激烈的暴力反應。胡圖族人開始大規模屠殺圖西族人(其中也包括那些幫助和同情圖西族的胡圖族人)。這次種族大屠殺由胡圖族組織阿卡祖(Akazu)策劃,這個組織中的許多人就職於國家政府高層職位。

國際態度

由於美國在索馬里進行的“黑鷹墜落”行動的失敗,因此美國並不想介入盧旺達內戰。

比利時政府因10名比利時維和軍人遭到殺害為由,撤出了全部在盧旺達的部隊,並帶走了所有的武器。

聯合國在盧旺達種族大屠殺事件中表現消極。大屠殺發生的第四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投票,決定象徵性地在盧旺達保留260名維和人員,職責僅僅是調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盧旺達種族大屠殺持續了近一個半月後,聯合國才決定將聯合國駐盧旺達援助團人數增加到5500人,擴大其行動授權,並說服其他國家參與救援。

法國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戰醫院,嘗試收容難民。加拿大、以色列、荷蘭和愛爾蘭也提供了一些援助。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國際救援組織無懼炮火,到達當地,拯救平民百姓。

事件影響

1994年的盧旺達內戰和種族大屠殺,給盧旺達帶來了巨大災難,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雪上加霜,大批勞動力喪失,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大屠殺還使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14歲以下的兒童約占總人口的40%,許多婦女成為寡婦,大量逃亡鄰國的胡圖族極端主義分子滲入鄰近國家,給這些國家的安定帶來負面影響。

事件後續

1994年聯合國在坦尚尼亞的阿魯沙成立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審判盧旺達種族大屠殺高級政府官員或軍人。盧旺達政府則負責審判較低層級的領導人或平民。

聯合國大會於2003年12月23日宣佈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旺達大屠殺國際日”。

願世界和平!

大屠殺得到了盧旺達政府、軍隊、官員和大量當地媒體的支持。除了軍隊,對大屠殺負主要責任的還有兩個胡圖族民兵組織: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時大量的胡圖族平民也參與了大屠殺。

事件背景

盧旺達地處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國”之稱,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1992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47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胡圖族和圖西族兩個民族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99%,其中胡圖族人口占85%,圖西族人口占14%。

圖西族和胡圖族是世仇。16世紀圖西族人在盧旺達建立了封建王國;19世紀中葉起盧旺達逐漸淪為殖民地;20世紀60年代以前,人口少的圖西族在盧旺達佔據統治地位,88%的政府官員都是圖西族人,擁有絕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圖族農民推翻圖西族貴族的統治掌握政權,西族貴族逃;1962年,盧旺達宣佈獨立,但民族之間的對立問題並未解決,兩族之間的衝突戰事不斷。在20多年的時間裡,盧旺達政府一直對圖西族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圖西族一直企圖推翻由胡圖族領導的政府。1990年,內戰開始,在盧旺達政府控制的媒體鼓吹下,許多胡圖族人開始著迷于胡圖族權利意識形態,宣稱圖西族應當被奴役,胡圖族人應當不惜任何代價來平定圖西族的騷亂。持續的種族衝突導致反對派佔領了北方,從而取代了北方的大量胡圖族人,而在南方,胡圖族則定期屠殺圖西族人。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領導的盧旺達政府迫於國際壓力,在1993年簽訂了停火協定,這個協定也叫作阿魯沙協定。

1994年4月份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總統被暗殺,在盧旺達國內掀起了激烈的暴力反應。胡圖族人開始大規模屠殺圖西族人(其中也包括那些幫助和同情圖西族的胡圖族人)。這次種族大屠殺由胡圖族組織阿卡祖(Akazu)策劃,這個組織中的許多人就職於國家政府高層職位。

國際態度

由於美國在索馬里進行的“黑鷹墜落”行動的失敗,因此美國並不想介入盧旺達內戰。

比利時政府因10名比利時維和軍人遭到殺害為由,撤出了全部在盧旺達的部隊,並帶走了所有的武器。

聯合國在盧旺達種族大屠殺事件中表現消極。大屠殺發生的第四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投票,決定象徵性地在盧旺達保留260名維和人員,職責僅僅是調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盧旺達種族大屠殺持續了近一個半月後,聯合國才決定將聯合國駐盧旺達援助團人數增加到5500人,擴大其行動授權,並說服其他國家參與救援。

法國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戰醫院,嘗試收容難民。加拿大、以色列、荷蘭和愛爾蘭也提供了一些援助。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國際救援組織無懼炮火,到達當地,拯救平民百姓。

事件影響

1994年的盧旺達內戰和種族大屠殺,給盧旺達帶來了巨大災難,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雪上加霜,大批勞動力喪失,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大屠殺還使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14歲以下的兒童約占總人口的40%,許多婦女成為寡婦,大量逃亡鄰國的胡圖族極端主義分子滲入鄰近國家,給這些國家的安定帶來負面影響。

事件後續

1994年聯合國在坦尚尼亞的阿魯沙成立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審判盧旺達種族大屠殺高級政府官員或軍人。盧旺達政府則負責審判較低層級的領導人或平民。

聯合國大會於2003年12月23日宣佈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旺達大屠殺國際日”。

願世界和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