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華為:智慧手機的未來之路

4月20日, 2017年“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加博會)在廣東東莞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作為加博會的六大專業展之一, “世界智慧手機及移動終端產業大會”成為今年展會重頭戲, 組委會在開幕大會、高峰論壇及圓桌會議上邀請了包括工信部和商務部出席展覽的領導、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專家Shawn Sheng等重要來賓參加。

此外, 大會還對2016年表現突出的企業和產品頒獎, 華為、麒麟960晶片獲得了“智慧手機行業突出貢獻獎”及“產品技術進步獎”。 隨後Shawn Sheng發表了“智慧手機未來之路”的演講, 闡述了華為對智慧終端機未來的思考。

當下所處的路口:智慧終端機創新蓄勢期

智慧手機已經經歷了飛速發展的十年, 當下正處在創新瓶頸期, 為下一代智慧終端機的革命性創新蓄勢。

從1980年開始, AMPS蜂窩技術讓人們初嘗通信服務帶來的便利。 發展到2000年, GSM/2G的高品質數位語音技術普及。 再到2015年, 4G時代所能完成的不再只是高品質音訊廣播, 人與世界的關係開始呈現出多維度、多時空互動的超級預期,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試圖成就人們對於“智慧手機”的暢想, 從而實現更加“智慧”的終端體驗。

此前互聯網領域興起2016年為“VR元年”的說法,

雖然VR話題不再是坊間討論的人們, 但是VR的確給未來智慧終端機的發展方向打開了一扇想像的大門:2020年至2030年將進入智慧交互互聯網時代成熟期。 屆時, 終端與雲能力將更加成熟, 資訊的管道和展現方式都將呈現多樣化趨勢, 圍繞家居、辦公、出行、娛樂的智慧生態逐漸形成, 設備與內容、服務的屏障打通, 人類將步入更加便捷、高效的終端3.0體驗時代。

終端3.0時代的兩大特徵是以人為中心和互聯網的智慧化, 智慧手機作為人與數位世界的介面, 在未來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跟隨對話模式和人工智慧兩大層面的核心技術革命, 終端3.0時代裡, 人們享受到的智慧手機體驗會有飛躍性的提升。

對話模式的改變所帶來的體驗提升主要表現在“無邊界顯示”, 未來的顯示不再依賴於手機螢幕, 甚至可以延伸到投射到人眼內的投影;而在輸入上也會更加靈活和多樣化, 除了語音輸入和識別外, 人的行為和動作也會透露出許多資訊, 而自主感知行為和運動也成為一種重要的“輸入”方式,

甚至包括視覺跟蹤技術, 即跟隨人的目光聚焦即可獲取相關的資訊, 而無需再動手或者主動輸入資訊。

更靈活的對話模式為用戶帶來了諸多方便, 智慧革命也將進一步融合數位世界和現實世界, 未來的智慧終端機體驗將告別單向交互的方式, 具備主動提供服務能力, 不僅基於海量的大資料, 設備本身將具備“看”、“聽”、“思考”等能力, 成為用戶的分身或助理。

華為通過這些技術能力, 將能夠提供給使用者智慧時代“終端3.0”的體驗。 Shawn Sheng表示, 終端體驗3.0是區別於2G與4G移動的體驗, 其所提供的智慧交互、無邊界顯示、主動性智慧服務將是未來智慧終端機發展最重要的一個趨勢。

華為近年來在研發上也頗為關注智慧革命和交互革命, 華為與徠卡合作的麥克斯·別雷克聯合實驗室,將在新光學系統、計算成像、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領域開展聯合研發,而華為2012實驗室也在語音語義等領域有所涉及。

目前,華為的人工智慧技術已經部分用於華為手機的EMUI系統中,VR等設備也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產品。在人工智慧時代,華為的思想先行,技術同樣緊隨時代浪潮。

智慧互聯網時代的終端形態:智慧手機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快速發展多年的智慧手機也將在形態上發生改變,智慧手機是下一代終端的新方向。

雖然智慧手機的具體形態還不確定,但它的重要變革特徵在於“全新的資訊管理架構”。

智慧手機全新的資訊管理架構預示著——人與智慧終端、現實世界及數位世界的溝通不再是單向輸出,而是多線交叉的交互。今天,人通過手機和數位世界交互,而未來,手機不再是物,而成為人的分身,同時直接向現實世界和人發起資訊流。智慧手機將引發兩個關鍵的改變,一方面是手機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包括主動觀察和認知現實世界並與現實世界交互;另一方面是手機和人的關係,手機從以前的被動使用,變成今天的雙向溝通,並主動為人提供有用的資訊。

這項浩瀚的工程,如此讓人心動的智慧革命具體如何來實現呢?Shawn Sheng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華為的具體佈局和實現方法。

首先,華為在端側佈局,相當於智慧終端的“身體”。它就如同人類的眼、耳、舌、鼻、身、意,智慧手機也將依照這種關係,來實現這些具體能力。其中,眼睛就是電腦視覺,耳朵是語音辨識,舌是味覺感測器,鼻是空氣感測器,身是各種機器人技術,而意則是本地決策,包括本地演算法,這部分要保證高效和快速的處理,而避免雲端延遲技術。海量感測器和端側人工智慧能夠全面複製人類感知現實世界的能力。

這種智慧能力使得手機和人的關係變得更為微妙,以華為旗下的運動健康平臺為例,用戶只需要設定自己的目標,平臺就會輸出一套完整的運動計畫,幫助用戶在規定是時間內達到期望目標;在車聯網平臺,可實現智慧手機螢幕和車載大螢幕同步,實現導航等應用和媒體內容的同步;在智慧家居方面,根植華為HiLink開放智慧平臺,定義統一語言,串聯家庭應用場景下的智慧設備,通過手機方便的管理。

Shawn Sheng強調,華為智慧手機將通過統一的語言真正意義上實現萬物互聯。體現在智慧終端機在端側的能力,要具備觀察、瞭解、分析現實世界的能力,同時也強調通過智慧手機延展到生活方方面面,連接人、家、辦公等等,實現IoT萬物互聯,打通與現實世界的交流障礙。

華為的能力:系統性的創新技術

目前華為所有的創新都是依據核心業務來展開,華為在智慧手機上擁有緊密圍繞它的一系列的創新能力。

華為在晶片、通信、電池、自動化生產、安全、拍照、工業設計領域均有突破性領先技術。如,麒麟系列晶片搭載自研Modem,幫助移動互聯網用戶實現了更快速、更可靠的聯接,並從處理器核心、架構、系統、工藝等方面深入優化,實現了高性能和長續航的新突破。

華為旗艦推出新一代徠卡雙鏡頭,除了配備兩千萬單色和一千兩百萬彩色雙攝像頭及兩倍雙攝變焦多種混合自動對焦技術外,雙攝像頭更大的意義在其支撐了智慧化的應用,類比人類雙眼結構。雙攝像頭可感知現實世界的深度,而基於深度感知,可實現準確的3D人臉識別,從而進一步進行美化處理。

多攝像頭技術會持續發展,現階段的深度識別更傾向於近距離的識別,未來借助更多輔助感測器,還可對周圍環境進行建模等。

在VR領域,華為目前初步實現了系統、設備、內容鏈的佈局,發佈性能卓越的移動VR系列產品,基於晶片優勢,華為的移動VR解決方案可實現更好的體驗。

得益于華為聚焦創新的發展戰略,華為的巨大研發投入回報值明顯。普華永道資料顯示,華為2016年位列全球創新研發投入榜第9位,達到94.5億美元。相應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快速增長,2016年的年收入同比增長達到44%,智慧手機發貨同比增長29%,在33個國家份額超過15%,18個國家超過20%。

在所有這些佈局、技術實現、業務收入等等後面,是華為一直把品質視為生命線的發展原則。Shawn Sheng表示,華為在利用世界上一切的優勢資源實現高品質,在製造品質上樹立起的信心,將讓我們心懷世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綜合體驗。

華為與徠卡合作的麥克斯·別雷克聯合實驗室,將在新光學系統、計算成像、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領域開展聯合研發,而華為2012實驗室也在語音語義等領域有所涉及。

目前,華為的人工智慧技術已經部分用於華為手機的EMUI系統中,VR等設備也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產品。在人工智慧時代,華為的思想先行,技術同樣緊隨時代浪潮。

智慧互聯網時代的終端形態:智慧手機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快速發展多年的智慧手機也將在形態上發生改變,智慧手機是下一代終端的新方向。

雖然智慧手機的具體形態還不確定,但它的重要變革特徵在於“全新的資訊管理架構”。

智慧手機全新的資訊管理架構預示著——人與智慧終端、現實世界及數位世界的溝通不再是單向輸出,而是多線交叉的交互。今天,人通過手機和數位世界交互,而未來,手機不再是物,而成為人的分身,同時直接向現實世界和人發起資訊流。智慧手機將引發兩個關鍵的改變,一方面是手機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包括主動觀察和認知現實世界並與現實世界交互;另一方面是手機和人的關係,手機從以前的被動使用,變成今天的雙向溝通,並主動為人提供有用的資訊。

這項浩瀚的工程,如此讓人心動的智慧革命具體如何來實現呢?Shawn Sheng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華為的具體佈局和實現方法。

首先,華為在端側佈局,相當於智慧終端的“身體”。它就如同人類的眼、耳、舌、鼻、身、意,智慧手機也將依照這種關係,來實現這些具體能力。其中,眼睛就是電腦視覺,耳朵是語音辨識,舌是味覺感測器,鼻是空氣感測器,身是各種機器人技術,而意則是本地決策,包括本地演算法,這部分要保證高效和快速的處理,而避免雲端延遲技術。海量感測器和端側人工智慧能夠全面複製人類感知現實世界的能力。

這種智慧能力使得手機和人的關係變得更為微妙,以華為旗下的運動健康平臺為例,用戶只需要設定自己的目標,平臺就會輸出一套完整的運動計畫,幫助用戶在規定是時間內達到期望目標;在車聯網平臺,可實現智慧手機螢幕和車載大螢幕同步,實現導航等應用和媒體內容的同步;在智慧家居方面,根植華為HiLink開放智慧平臺,定義統一語言,串聯家庭應用場景下的智慧設備,通過手機方便的管理。

Shawn Sheng強調,華為智慧手機將通過統一的語言真正意義上實現萬物互聯。體現在智慧終端機在端側的能力,要具備觀察、瞭解、分析現實世界的能力,同時也強調通過智慧手機延展到生活方方面面,連接人、家、辦公等等,實現IoT萬物互聯,打通與現實世界的交流障礙。

華為的能力:系統性的創新技術

目前華為所有的創新都是依據核心業務來展開,華為在智慧手機上擁有緊密圍繞它的一系列的創新能力。

華為在晶片、通信、電池、自動化生產、安全、拍照、工業設計領域均有突破性領先技術。如,麒麟系列晶片搭載自研Modem,幫助移動互聯網用戶實現了更快速、更可靠的聯接,並從處理器核心、架構、系統、工藝等方面深入優化,實現了高性能和長續航的新突破。

華為旗艦推出新一代徠卡雙鏡頭,除了配備兩千萬單色和一千兩百萬彩色雙攝像頭及兩倍雙攝變焦多種混合自動對焦技術外,雙攝像頭更大的意義在其支撐了智慧化的應用,類比人類雙眼結構。雙攝像頭可感知現實世界的深度,而基於深度感知,可實現準確的3D人臉識別,從而進一步進行美化處理。

多攝像頭技術會持續發展,現階段的深度識別更傾向於近距離的識別,未來借助更多輔助感測器,還可對周圍環境進行建模等。

在VR領域,華為目前初步實現了系統、設備、內容鏈的佈局,發佈性能卓越的移動VR系列產品,基於晶片優勢,華為的移動VR解決方案可實現更好的體驗。

得益于華為聚焦創新的發展戰略,華為的巨大研發投入回報值明顯。普華永道資料顯示,華為2016年位列全球創新研發投入榜第9位,達到94.5億美元。相應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快速增長,2016年的年收入同比增長達到44%,智慧手機發貨同比增長29%,在33個國家份額超過15%,18個國家超過20%。

在所有這些佈局、技術實現、業務收入等等後面,是華為一直把品質視為生命線的發展原則。Shawn Sheng表示,華為在利用世界上一切的優勢資源實現高品質,在製造品質上樹立起的信心,將讓我們心懷世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綜合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