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依靠“買家”質檢是網上質檢的“失職”

昨日上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中心召開了最後一場部委記者會, “壓軸出場”的是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兼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孫大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 會上, 支樹平就海淘、網購等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並表示將對網上商品進行全鏈條質檢。 (3月15日中國青年網)

所謂全鏈條質檢, 就是從商品上網前就開始質檢, 一直到商品下網後才終止質檢, 它可以質檢商品在網上流通的全過程, 一共分為三個前後相連的質檢環節。 第一個是質檢局建立電子商務品質管制標準體系,

商品上網前要經過這個體系質檢, 質檢過關的可以上網, 過不了關的不能上網。 第二個是質檢局建立“3C”認證即強制性商品品質認證認可系統, 通過“雲橋”, 與阿裡巴巴、京東等七家主要網上商品流通平臺對接, 對網上流通的22大類158小類1100萬件商品的品質證書進行強制性認證認可, 經過認證認可系統的, 可以繼續在網上流通;經不過認證認可系統的, 則要下網下架。 第三個是質檢局組織“神秘買家”上網購買, 對網上流通後下網交貨的商品進行質檢, 質檢不合格的要整治下架。

但是, 在以上三個質檢環節中, 筆者卻認為第一、第二個質檢環節並沒有起到應有的職能作用, 只有第三個質檢環節才把住了事後品質關。

其主要依據有三:一是電子商務品質管制標準目前只建立了七八項, 遠遠還沒有形成體系, 其商品上網前的品質“安檢門”形同虛設。 二是網上流通的商品多達億級, 強制性進入“3C”品質認證認可系統的只有22大類158小類1100萬件, 在一年多來102萬項商品品質證書中, 也沒有披露識別出不合格證書。 三是僅去年一年, “神秘買家”就質檢了6891批下網交貨的商品, 不合格的有2122批, 不合格率30.8%, 對不合格商家進行了整治, 不合格商品全部下架。 而這種“神秘買家”質檢下網交貨的商品, 在實質上又不是質檢局的職能, 更不是質檢局在網上的職能, 它只不過是廣大買家在網下接收商品時所具有的最簡單識貨驗貨本能。
所以, 依靠“神秘買家”質檢並沒有發揮網上質檢的職能作用, 而只能是網上質檢的“失職”。

這種網上質檢的失職之存在, 對網上商品流通是有負面效應的。 一是降低網上商品品質, 沒有嚴格的網前、網中商品質檢, 就沒有高品質的網上商品流通, 一些不法商家也會利用這個縫隙, 在網上推銷假冒偽劣商品, 以求謀取不義之財。 二是損害網上買家的權益, 在網上商品流通品質下降的情況下, 買家是無法在網前、網中就質檢發現的, 他們不具備這麼先進的職能手段, 等到網後商品到貨發現假冒偽劣, 不法商家早已逃之夭夭, 根本難以索賠, 只好自認倒楣。 三是有的買家權益受損後, 在網下追打外逃商家, 造成社會秩序混亂,

還有的遷怒於網上商品流通平臺, 大鬧京東、阿裡巴巴, 嚴重干擾網上商品交易。 而我們要打擊假冒偽劣商品, 不斷提高商品品質, 切實維護網上商品流通秩序, 則必須把質檢的關口由網後向網中、網前延伸, 從各個環節充分發揮網上質檢鏈條的職能作用。

首先要繼續組織“神秘買家”在網上買一些商品進行質檢, 依靠廣大買家在網後把好商品品質關, 打一場消滅假冒偽劣商品的“人民戰爭”。 其次要加快電子商務品質管制標準的“立法”工作, 儘早形成體系, 在網前設立一道科學有效的品質“安檢門”, 努力將品質不合格的商品在上網前就最大限度地攔截下來。 再次要革新“3C”品質認證認可系統, 開展技術研發,

將人力認證認可改為機器認證認可, 大大提升網中識別能力, 使認證認可的商品由原來的22大類158小類1100萬件擴大到多達億級的全部商品, 使品質不合格的商品一進入認證系統就能被機器自動識別出來。 這樣, 就一定可以保證網上商品的流通品質。 (作者:黃可陽)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膠東線上立場, 僅供參考。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