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萬里長江上的大橋:重慶段

NO44.巫山長江大橋又名巫峽長江大橋, 公路橋, 是一座鋼管中承式拱橋, 項目總投資1.96億元。 大橋全長612.2米, 橋面淨寬19米, 雙向4車道, 主跨492米。 大橋引道全長7.4千米, 路基寬8~12米, 為山嶺重丘二級路。 它被稱為“渝東門戶橋”、“渝東第一橋”。

巫山長江大橋在建設中創造了當時橋樑建設的5項世界第一。 巫山大橋屬中承式鋼管拱橋, 主跨跨徑492米, 居同類型橋樑世界第一;大橋創下組合跨徑、每節段繩索吊裝重量、吊塔距離、拱圈管道直徑和吊裝高度5個世界第一。 該橋已被列為世界百座名橋。

NO45.重慶奉節長江大橋, 是一座雙塔雙繩斜拉橋, 其橋主跨長四百六十米, 在同類橋中居世界第四位;橋樑主塔高二百一十一米, 居國內同類型橋樑前列。 如今, 三峽庫區被譽為橋樑之都。

長江大橋全長639米, 世界排名第4, 全國排名第3。

2006年7月1日, 重慶奉節夔門長江大橋通車。 重慶奉節夔門長江大橋建在奉節新縣城旁,

是一座雙塔雙索斜拉橋, 主跨460米, 雙向四車道。 大橋通車後, 夔門天塹將變成通途。

NO46.雲陽長江大橋是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前重慶開建的最後一橋。

大橋起於北岸雲陽縣新縣城, 止于南岸區磐石鎮, 全橋長1278.6米, 主橋長637米, 引橋長為641.6米。 大橋按照雙向四車道設計,

總投資1.84億元, 其中國家無償下撥資金6000萬元, 重慶高等級公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24億元, 比蓄水後再建節約了資金上億元。 大橋於2002年11月6日開工建設, 2005年9月28日, 重慶雲陽長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

NO47.萬州長江二橋工程位於萬州主城區下游聚魚沱河段,

北接枇杷坪街道辦事處的康家坡, 南連江南新區的南山寺, 子母塔懸索橋型, 是一座城市移民基礎設施特大型橋樑。 該工程已於2000年開工, 2003年6月建成通車。

萬州長江二橋位於萬州主城區下游聚魚沱河段。 全橋長1148.86米, 橋寬20.5米, 子母塔懸索橋型, 主孔為1孔580米懸索橋, 雙向4車道。 萬州長江二橋為主橋大跨度懸索橋, 工程規模大, 技術要求高, 受制約因素多, 其設計具有顯著技術特點。 總投資25487萬元。

NO48.重慶宜萬鐵路萬州長江大橋

全長1106.3m, 其中主橋長696m, 採用跨度佈置為(168m+360m+168m)的連續鋼桁系杆拱橋。 萬州側引橋為一聯(46.6m+46m+50m+51.3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 梁高3.65m;宜昌側引橋為一聯(43.6m+3×42.7m+43.3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 梁高3.05m。

主橋所採用的連續鋼桁系杆拱橋為結構內部自平衡體系, 結構無外部推力, 拱肋推力由系杆拉力平衡。 上部結構的支承體系類似于連續梁, 設一個固定鉸支座和三個活動鉸支座, 固定支座採用鑄鋼鉸軸支座, 活動支座採用四氟滑板式鑄鋼鉸軸支座。

NO49.萬縣長江大橋是國家骨幹上海至成都公路在重慶萬州跨越長江的特大型公路橋樑。大橋主孔跨徑420米,全長856米,橋面全寬24米,橋高147米(枯水位以上)。主拱軸線為懸鏈線,矢跨比1/5,拱軸係數1.6。拱圈為單箱三室截面,箱高7米,寬16米,拱箱標準段頂、底板各厚0.4米,腹板厚0.3米,拱腳段頂、底板各厚0.8米,腹板厚0.6米。拱上及引橋為同一孔跨貫通佈置,共27孔30.668米預應力混凝土T梁,橋面連續。拱圈採用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外包C60級高強混凝土複合結構。其中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先期是施工構架,在拱圈形成後它就成為拱圈內的勁性鋼筋。

NO50.忠縣長江大橋為懸索橋,全長1199.73米(主橋560米,引橋639.73米),橋面淨寬18米,大橋引道長2904米,總投資24600萬元。主橋為單跨加勁桁架梁懸索橋,跨徑560m。索塔兩座,南塔高142.3米,北塔高153.3米。

錨碇4個,錨洞長36米,主纜單根長1100米,吊索140根,長2937.3米,加勁梁35個塊段,橋面板1540塊。2001年9月竣工通車。

NO51. 萬州長江三橋北岸起于牌樓社區萬明路,南岸止于陳家壩街辦大石社區中部路,兩岸各設互通立交與南、北濱江路相連,推薦橋型為主跨700米雙塔斜拉橋,主線總長約2.2公里,雙向六車道,橋面寬度35米,設計行車時速60公里/小時,設計荷載等級:公路 -I級;通航標準:一級通航;地震裂度:Ⅵ度,按Ⅶ度設防。橋樑估算投資約20.69億元。

全橋長度1.4142公里,橋面寬度:2.75米(人行道)+21m(車行道、六車道)+2.75m(人行道)+橋樑構造所需寬度(主橋),橋式方案:9孔40m簡支T梁+(160+360+160)m斜拉橋+9孔40m簡支T梁。總投資:47000萬元。

NO52.重慶豐都長江大橋

大橋總長620米,主跨450米,橋寬15米,橋型為鋼筋砼結合梁淺加勁懸索橋,橋面高程208米,引道長1.48千米。中鐵二局股份公司承建,獲國家優質工程銀獎。

該橋於1994年10月18日開工,1997年1月20日建成通車,大橋直接投資8500萬元。大橋選址選在了長江河床最窄的上游觀音灘,離兩岸的生產生活聚集地有十多公里,這使得大橋的作用難以顯現,過河渡船依然與大橋遙相共存,成為一道奇特景觀。

NO53.重慶涪陵韓家沱長江大橋

全長1137.49m,由主橋5跨斜拉橋及北引橋8跨簡支梁橋組成,主橋跨徑組合為(81.9+135+432+135+81.9)m,塔高184m。

大橋於2008年12月開工,合同工期35個月。該橋由中鐵二院集團設計,中鐵大橋局集團承建,大橋上部結構鋼桁梁由武橋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目前,國內已建或在建的純鐵路橋最大跨度的是336m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韓家沱長江大橋建成後將成為我國最大跨度的鐵路橋梁。

NO54.涪陵長江大橋是座雙塔雙索面PC梁斜拉橋,倒Y形主塔高163m,跨徑佈置為43+97+330+97+ 43m,大橋全長631米,主跨330米,橋面寬18米,4車道,引道長5.3公里,橋高163米。

主樑採用預應力鋼筋砼雙縱梁肋板式斷面,粱高2.3m,板厚25cm,橋面設2 雙向橫坡,全橋3‰雙向縱坡,縱肋底部寬i.7m。梁頂全 寬21.2m,底部全寬22.Im。主粱採用50號高標號砼 拉索間距6m,梁體內除鋼筋外還有 縱、橫向預應力束和斜拉索錨箱。全橋在距斜拉索0.6m處設一道馬蹄形橫隔板,厚25cm。

NO55.重慶石板溝長江大橋

於2005年1月開工,總投資4.77億元。該橋位於烏江、長江匯合口下游1.7公里處,大橋北起北山坪東麓,向東跨越長江,沿涪陵汙水處理廠旁石板溝溝穀上岸,與江東城市幹道涪豐南線相接。大橋起點樁號K0+010.00,終點樁號K0+985.00,全長975.0米,橋跨佈置為200M+450M+200M米,邊中跨比為0.444,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及兩側人行道寬度為1.75米,主橋全寬22.0米,橋型為預應力混凝土雙塔雙索面斜拉橋。

NO56.重慶涪陵李渡長江大橋按城市橋樑標準設計,線路等級為城市主幹道Ⅰ級,橋型為對稱雙塔雙索預應力斜拉橋,大橋總投資3.55億元,全長822米,橋型為對稱雙塔雙索面混凝土梁斜拉橋,橋面寬22.5米,雙向四車道。採用SMA瀝青砼路面,設計車速50km/h。它位於涪陵主城區長江上游,設計基準年限為100年。斜拉索呈扇形排列,採用加強防腐材料製造,美觀實用。它也是涪陵首次採用BOT模式進行城市建設專案。

李渡長江大橋北岸接線始于李渡片區中心道路骨架的交叉點,經李渡南北快速幹道與渝涪高速公路相接;南岸採用隧道通過石龍山公園、聚雲山直連主城區道路網路。

NO57.重慶長壽長江大橋

全長1.2公里,主跨450米,寬20.5米,投資3億元,跨長江連接長壽城區與江南鎮。規劃中的長壽長江大橋為鋼索斜拉橋,由重慶高等級公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投資總額20000萬元人民幣。

該橋為長壽首座跨江大橋,它的建成通車,標誌著重慶市沿長江的所有區縣都有了長江大橋。同時,也意味著長壽和主城區距離拉近,通過長江大橋,長壽城區到南岸茶園只需50多分鐘。

NO58.渝懷鐵路長壽長江特大橋(以下稱長壽長江大橋)為渝懷鐵路重點控制工程之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境內,橋跨佈置為2×24m+3×32m簡支梁+(144+2×192+144)m下承式連續鋼桁梁+2×32m簡支梁,橋樑全長898.36米。

全橋墩台均按一次複綫設計,上部按近期單線、遠期複綫設計。主橋為下承式連續鋼桁梁,為當時我國最大跨度的雙線鐵路下承式連續鋼桁梁。主橋橋墩為圓端形空心墩,採用3米的大直徑鑽孔樁基礎,施工水深達32米,採用雙壁鋼吊箱圍堰方法施工。該橋工程造價為2.56億元。

NO59.大佛寺長江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渝黔高速公路上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位於重慶市朝天門碼頭下游約五公里處,於1997年11月開工建設,2002年1月建成通車。大橋造價2億餘元,由重慶交科院獨立承擔設計任務,總設計師為劉毓湘教授、高級工程師。

該橋總長1168m,橋面寬30.6米,雙向六車道。主橋為跨徑198+450+198m雙塔雙索面斜拉橋。主墩塔最大高度206.68m,大橋主跨450米,每塔雙面55對斜拉索,索距8.1m(邊支座處除外),斜拉索傾斜角範圍(27°16′~80°27'), 均居全國同類型橋樑之首。

NO60.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

渝懷鐵路長壽長江特大橋(以下稱長壽長江大橋)為渝懷鐵路重點控制工程之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境內,橋跨佈置為2×24m+3×32m簡支梁+(144+2×192+144)m下承式連續鋼桁梁+2×32m簡支梁,橋樑全長898.36米。

全橋墩台均按一次複綫設計,上部按近期單線、遠期複綫設計。主橋為下承式連續鋼桁梁,為當時我國最大跨度的雙線鐵路下承式連續鋼桁梁。主橋橋墩為圓端形空心墩,採用3米的大直徑鑽孔樁基礎,施工水深達32米,採用雙壁鋼吊箱圍堰方法施工。該橋工程造價為2.56億元。

NO61.重慶長壽長江特大橋

為渝懷鐵路重點控制工程之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境內,橋跨佈置為2×24m+3×32m簡支梁+(144+2×192+144)m下承式連續鋼桁梁+2×32m簡支梁,橋樑全長898.36m。全橋墩台均按一次複綫設計;上部按近期單線(I線)、遠期複綫設計。主橋為下承式連續鋼桁梁,為目前我國最大跨度的雙線鐵路下承式連續鋼桁梁。主橋橋墩為圓端形空心墩,採用3m的大直徑鑽孔樁基礎,施工水深達32m,採用雙壁鋼吊箱圍堰施工。該橋工程造價為2.56億元。

NO62.重慶魚嘴長江大橋

為西部開發省際公路通道重慶外環高速公路東段跨越長江的一座特大型橋樑工程。橋位起與廣陽鎮葵花山莊,在長江南岸石盤氹附近跨越長江,於長江北岸的師母灘登陸,止於魚嘴鎮的下果園。大橋為懸索橋,全長1440米,主跨616米,為重慶外環高速公路全線的重點控制工程。

整個工程已於2009年4月完工通車,從南岸區廣陽到江北區魚嘴,車程由1個多小時變為不足5分鐘。魚嘴長江大橋設計為雙向6車道,時速100公里。北橋頭有一座立交,跨越渝懷鐵路。

NO62.廣陽島面積為6.4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約200-281m,內河長7公里、水面寬200~400米,常年四面環水,以前一般只有在大興場(南岸區的峽口鎮)乘船前往,只有特別枯水之時才能坐車上島。

2006年,政府修建了廣陽島大橋,把這個曾經幾乎與世隔絕的神秘小島展現在我們面前。廣陽島大橋位於彈子石至廣陽壩之間,全橋總長1129.16米,將連通彈廣公路和通江大道,使廣陽鎮及周邊地區到重慶主城區僅需20分鐘車程。

NO63.重慶東水門長江大橋

起于重慶市南岸區塗山路,自東向西跨越長江,通過引橋及匝道與兩江大橋渝中隧道及陝西路連接。路線全長1124.947米,主橋為222.5+445+190.5米三跨雙塔單索面連續鋼桁斜拉橋,鋼樑全長858米。主桁採用變高度的三角形桁式,等節間佈置,節間長度16米,全橋共55個節間。索塔是國內目前唯一採用天梭形構造的主塔。大橋為公軌兩用橋樑,上層為雙向四車道汽車通道(城市次幹道),下層為雙線軌道交通,上、下層橋面均採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

NO64.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T型剛構橋。正橋全長1120m,分跨為86.5+4×138+156+174+104.5(m),最大跨度174m,懸臂端梁高3.2m,根部高11.0m,吊梁跨度35m,橋寬21m,四車道,兩邊各有2米人行道。

上部結構由兩個單室箱梁組成,較三肋式節省材料,施工方便;採用三向預應力,懸臂澆築法施工,3天強度要求達到R30;在國內首次採用帶有加勁型鋼和氯丁橡膠管的預應力彈性伸縮縫,伸縮量可達200mm。

NO65.重慶長江大橋複綫橋位於重慶市南北幹道上.是重慶主城南北交通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觀橋樑。複綫橋主跨就確定為174m+156m= 330m,能較好適應未來通航需要,也使該橋跨徑成為世界梁式橋之最,比原世界最大跨徑301m(挪威1998年建成的斯托爾馬橋)長29m。

重慶長江大橋複綫橋為連續剛構與連續梁組合體系,全橋長1103.5m,主跨330m,由北向南跨度為87.75m+4×138m+330m+133.75m,單向四車道,橋面寬19m。工程總投資決算4.05億元,2003年12月28日開工,2006年9月24日竣工。

NO66.重慶菜園壩長江大橋(又名珊瑚長江大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公共交通和城市輕軌兩用大跨徑拱橋,主跨420米,為中國第二大跨度拱橋,鋼結構總重18000噸。該橋結構形式採用中承式無推力鋼管混凝土系杆拱橋,這種結構形式不僅在我國絕無僅有。

菜園壩長江大橋創下了三項世界第一:鋼箱拱梁跨距420米,為世界第一長;是世界第一座公路輕軌兩用城市大橋;也是世界第一座採用纜索吊機安裝的大橋。此外,該大橋建設採用了纜索吊裝系統施工工藝,在國內橋樑建設史上開創了三個第一:塔吊最高(202米)、跨度最大(420米)、起吊最重(420噸)。

NO67.重慶鵝公岩長江大橋由大橋和東西引道組成,全線長6.91公里,其中大橋長1428米,引道長5.428公里,包括三座立交橋,全線路基寬度為54米,該項目建設費用約需140185.28萬元人民幣,其中大橋83269.16萬元人民幣,引道56916.12萬元人民幣(含征地拆遷)。

主橋為8車道210m+600m+210m三跨懸索橋。橋寬35.5m,有效橋寬32.5m。雙向六車道,兩邊各2.5m 人行道。設計荷載汽車-20 級,驗算荷載掛車120 及平板車300T,設計車速80km/h。1997年底開始施工,大橋已於2000年12月建成通車。

NO68.重慶李家沱長江大橋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和巴南區之間,大橋南岸為李家沱工業區(巴南區),北岸為九龍坡區。主孔全長1288m,跨徑組合為:過渡孔(53m)+主孔(169m+444m+169m)+過渡孔(53m)+南引橋(8x50m),橋面寬度為4車道(中間設置分隔帶),寬24m。

該橋結構體系為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塔、墩固結。主樑為縱向懸浮體系,塔梁交叉處設置橫向限位元裝置,在過渡孔於北台及南引橋結合處設置大位移量伸縮縫。

NO69.魚洞長江大橋

全長1541.6m。主橋為四跨145.32+2×260+145.32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橫向為並列雙幅橋,佈置六個車道和兩個輕軌道。主橋主樑為單箱雙室斷面,分上、下游雙幅橋,橋面總寬41.6m,單幅寬20.3m,箱寬12.9m,最大懸臂4.8m,根部梁高15.1m,跨中梁高4.6m,箱梁高均以外腹板外側邊緣為准,箱梁高度從合龍段中心到懸臂根部按1.8次抛物線變化,邊跨現澆段底板厚從合龍段到支承端按直線變化。有分離式立交橋三處,平交兩處;互通式立交一處。

NO70.迎賓長江大橋

全長6066米,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里,其中津西立交至江洲立交段為雙向四車道,江洲立交至小灣立交段為雙向六車道。其中,主橋長897米,主跨為464米的雙塔斜拉橋,大橋上層為公路通道,下層預留軌道交通5號線通道。項目建設工期為4年,估算總投資為25.52億元。

該橋為雙塔斜拉橋,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公路,下層預留軌道交通5號線通道,雙向六車道。工程南起現江津長江公路大橋南橋頭,向北穿過艾坪山隧道與鼎山大道銜接,主橋跨越長江進入九龍坡區,在西彭小灣互通立交與重慶外環高速公路銜接。

NO71永川長江大橋,

北起重慶市永川區松溉鎮,經跨長江後,進入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是重慶市三環高速公路的關鍵性工程,也是永川區第一座長江大橋,重慶市轄區內上游的第一座長江大橋。目前,同類型斜拉橋跨徑在全國排名第十二位,全世界排名第十四位。

永川長江大橋為主跨608米的雙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全長1008米,橋跨佈置為(64+68*2+608+68*2+64)米,其中永川側塔高196.7米,江津側塔高207.4米。大橋採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橋涵設計荷載為公路I級。

NO72馬桑溪長江大橋全長1104.23米,寬30.6米,系三跨雙塔雙索面漂浮體系斜拉橋,採用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平等鋼絞線斜拉索體系,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勘察設計研究研究勘察設計,造型美觀,線條簡潔明快,待裝飾和燈飾工程建成後,將成為萬里長江上的又一道壯麗景觀。

該大橋於1998年10月開工,由重慶市渝通公路工程總公司和鐵道部大橋局五處聯合中標承建,合同工期為36個月,工程總造價1.6億元。

NO73.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位於靠近重慶西南郊的白沙沱和江津區珞璜鎮之間,是一座雙線鐵路橋,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後的第二座長江大橋又名小南海大橋。

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全長820.3m。由中鐵大橋局承建。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80m一聯下承鉚接連續鋼桁梁,北3孔、南9孔均為40m上承式鋼板梁。修建雙線橋(先單線架梁),1978年增設雙線。原設計載重為中-22級,施工中下部結構同時按中-26級設計。由中鐵大橋局設計施工。

NO74. 位於重慶市西郊大渡口區跳蹬鎮白沙沱 與江津區珞磺鎮之間,是第一座完全由企業自籌資金投資(重慶騰輝地維水泥有限公司)修建的長江大橋。結構形式為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梁斜拉橋,倒Y型索塔高148.89m,鋼絞線斜拉索。全長734.8米,總寬15米,雙車道,設計車行時速40公里,最大可通過120噸的車輛。2002年12月開工,2004年8月22日通車運行。

大橋結構形式為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梁斜拉橋,全長734.8米,總寬15米,雙車道,設計車行時速40公里,最大可通過120噸的車輛。跨徑佈置為141米+ 345米+ 141米,倒Y型索塔高148.89m,鋼絞線斜拉索。

NO75.重慶繞城江津觀音岩長江大橋主橋主跨為436米,橋寬36.2米,屬雙塔雙索面5跨連續鋼-混凝土結合梁斜拉橋,斜拉索最大索力達820噸,目前是重慶外環高速南段中規模最大的特大橋、是交通部第一座跨度最大橋面最寬的結合梁斜拉橋,同時也是交通部在建繞城高速公路中唯一一條“典型示範、科技示範”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2009年9月15日,大橋正式合龍。江津觀音岩長江大橋是繞城高速公路西南段的控制性工程,是我國首座跨長江疊合梁斜拉橋。

NO76.重慶江津粉房灣長江大橋南起現江津長江公路大橋南橋頭,向北穿過艾坪山隧道與鼎山大道銜接,主橋跨越長江進入九龍坡區,在西彭小灣互通立交與重慶外環高速公路銜接。道路全為一級公路,路線全長6066米,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里,其中:大橋長2037.5米、互通立交3座、隧道2座共2400米、橋氹跨線橋461.5米。

重慶市江津區粉房灣長江大橋為雙塔斜拉橋,全長897米,主跨464米,採用雙塔雙索面的體系,上層為城市道路,雙向六車道,下層預留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通道,共計使用的鋼材量超過1.3萬噸。

NO77.江津長江公路大橋分為主體和引道工程兩部分。大橋主體為連續鋼構,全長1360米,主橋為140米+240米+140米三跨連續剛構長520米,居國內同類型橋樑第二位。重慶岸引道為14X50米簡支T梁,江津岸引橋為4X22。5米連續空心板梁。主、引橋墩均為拉基礎。橋面淨寬21。5米,其中行車道4X3。75米,中間分隔帶1。5米,人行道寬2X2。0米,隔離墩2X0。5米,設計荷載:汽-超20級;掛-120;人群-3。5KN/平方米,設計洪水頻率1/300。

NO49.萬縣長江大橋是國家骨幹上海至成都公路在重慶萬州跨越長江的特大型公路橋樑。大橋主孔跨徑420米,全長856米,橋面全寬24米,橋高147米(枯水位以上)。主拱軸線為懸鏈線,矢跨比1/5,拱軸係數1.6。拱圈為單箱三室截面,箱高7米,寬16米,拱箱標準段頂、底板各厚0.4米,腹板厚0.3米,拱腳段頂、底板各厚0.8米,腹板厚0.6米。拱上及引橋為同一孔跨貫通佈置,共27孔30.668米預應力混凝土T梁,橋面連續。拱圈採用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外包C60級高強混凝土複合結構。其中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先期是施工構架,在拱圈形成後它就成為拱圈內的勁性鋼筋。

NO50.忠縣長江大橋為懸索橋,全長1199.73米(主橋560米,引橋639.73米),橋面淨寬18米,大橋引道長2904米,總投資24600萬元。主橋為單跨加勁桁架梁懸索橋,跨徑560m。索塔兩座,南塔高142.3米,北塔高153.3米。

錨碇4個,錨洞長36米,主纜單根長1100米,吊索140根,長2937.3米,加勁梁35個塊段,橋面板1540塊。2001年9月竣工通車。

NO51. 萬州長江三橋北岸起于牌樓社區萬明路,南岸止于陳家壩街辦大石社區中部路,兩岸各設互通立交與南、北濱江路相連,推薦橋型為主跨700米雙塔斜拉橋,主線總長約2.2公里,雙向六車道,橋面寬度35米,設計行車時速60公里/小時,設計荷載等級:公路 -I級;通航標準:一級通航;地震裂度:Ⅵ度,按Ⅶ度設防。橋樑估算投資約20.69億元。

全橋長度1.4142公里,橋面寬度:2.75米(人行道)+21m(車行道、六車道)+2.75m(人行道)+橋樑構造所需寬度(主橋),橋式方案:9孔40m簡支T梁+(160+360+160)m斜拉橋+9孔40m簡支T梁。總投資:47000萬元。

NO52.重慶豐都長江大橋

大橋總長620米,主跨450米,橋寬15米,橋型為鋼筋砼結合梁淺加勁懸索橋,橋面高程208米,引道長1.48千米。中鐵二局股份公司承建,獲國家優質工程銀獎。

該橋於1994年10月18日開工,1997年1月20日建成通車,大橋直接投資8500萬元。大橋選址選在了長江河床最窄的上游觀音灘,離兩岸的生產生活聚集地有十多公里,這使得大橋的作用難以顯現,過河渡船依然與大橋遙相共存,成為一道奇特景觀。

NO53.重慶涪陵韓家沱長江大橋

全長1137.49m,由主橋5跨斜拉橋及北引橋8跨簡支梁橋組成,主橋跨徑組合為(81.9+135+432+135+81.9)m,塔高184m。

大橋於2008年12月開工,合同工期35個月。該橋由中鐵二院集團設計,中鐵大橋局集團承建,大橋上部結構鋼桁梁由武橋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目前,國內已建或在建的純鐵路橋最大跨度的是336m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韓家沱長江大橋建成後將成為我國最大跨度的鐵路橋梁。

NO54.涪陵長江大橋是座雙塔雙索面PC梁斜拉橋,倒Y形主塔高163m,跨徑佈置為43+97+330+97+ 43m,大橋全長631米,主跨330米,橋面寬18米,4車道,引道長5.3公里,橋高163米。

主樑採用預應力鋼筋砼雙縱梁肋板式斷面,粱高2.3m,板厚25cm,橋面設2 雙向橫坡,全橋3‰雙向縱坡,縱肋底部寬i.7m。梁頂全 寬21.2m,底部全寬22.Im。主粱採用50號高標號砼 拉索間距6m,梁體內除鋼筋外還有 縱、橫向預應力束和斜拉索錨箱。全橋在距斜拉索0.6m處設一道馬蹄形橫隔板,厚25cm。

NO55.重慶石板溝長江大橋

於2005年1月開工,總投資4.77億元。該橋位於烏江、長江匯合口下游1.7公里處,大橋北起北山坪東麓,向東跨越長江,沿涪陵汙水處理廠旁石板溝溝穀上岸,與江東城市幹道涪豐南線相接。大橋起點樁號K0+010.00,終點樁號K0+985.00,全長975.0米,橋跨佈置為200M+450M+200M米,邊中跨比為0.444,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及兩側人行道寬度為1.75米,主橋全寬22.0米,橋型為預應力混凝土雙塔雙索面斜拉橋。

NO56.重慶涪陵李渡長江大橋按城市橋樑標準設計,線路等級為城市主幹道Ⅰ級,橋型為對稱雙塔雙索預應力斜拉橋,大橋總投資3.55億元,全長822米,橋型為對稱雙塔雙索面混凝土梁斜拉橋,橋面寬22.5米,雙向四車道。採用SMA瀝青砼路面,設計車速50km/h。它位於涪陵主城區長江上游,設計基準年限為100年。斜拉索呈扇形排列,採用加強防腐材料製造,美觀實用。它也是涪陵首次採用BOT模式進行城市建設專案。

李渡長江大橋北岸接線始于李渡片區中心道路骨架的交叉點,經李渡南北快速幹道與渝涪高速公路相接;南岸採用隧道通過石龍山公園、聚雲山直連主城區道路網路。

NO57.重慶長壽長江大橋

全長1.2公里,主跨450米,寬20.5米,投資3億元,跨長江連接長壽城區與江南鎮。規劃中的長壽長江大橋為鋼索斜拉橋,由重慶高等級公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投資總額20000萬元人民幣。

該橋為長壽首座跨江大橋,它的建成通車,標誌著重慶市沿長江的所有區縣都有了長江大橋。同時,也意味著長壽和主城區距離拉近,通過長江大橋,長壽城區到南岸茶園只需50多分鐘。

NO58.渝懷鐵路長壽長江特大橋(以下稱長壽長江大橋)為渝懷鐵路重點控制工程之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境內,橋跨佈置為2×24m+3×32m簡支梁+(144+2×192+144)m下承式連續鋼桁梁+2×32m簡支梁,橋樑全長898.36米。

全橋墩台均按一次複綫設計,上部按近期單線、遠期複綫設計。主橋為下承式連續鋼桁梁,為當時我國最大跨度的雙線鐵路下承式連續鋼桁梁。主橋橋墩為圓端形空心墩,採用3米的大直徑鑽孔樁基礎,施工水深達32米,採用雙壁鋼吊箱圍堰方法施工。該橋工程造價為2.56億元。

NO59.大佛寺長江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渝黔高速公路上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位於重慶市朝天門碼頭下游約五公里處,於1997年11月開工建設,2002年1月建成通車。大橋造價2億餘元,由重慶交科院獨立承擔設計任務,總設計師為劉毓湘教授、高級工程師。

該橋總長1168m,橋面寬30.6米,雙向六車道。主橋為跨徑198+450+198m雙塔雙索面斜拉橋。主墩塔最大高度206.68m,大橋主跨450米,每塔雙面55對斜拉索,索距8.1m(邊支座處除外),斜拉索傾斜角範圍(27°16′~80°27'), 均居全國同類型橋樑之首。

NO60.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

渝懷鐵路長壽長江特大橋(以下稱長壽長江大橋)為渝懷鐵路重點控制工程之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境內,橋跨佈置為2×24m+3×32m簡支梁+(144+2×192+144)m下承式連續鋼桁梁+2×32m簡支梁,橋樑全長898.36米。

全橋墩台均按一次複綫設計,上部按近期單線、遠期複綫設計。主橋為下承式連續鋼桁梁,為當時我國最大跨度的雙線鐵路下承式連續鋼桁梁。主橋橋墩為圓端形空心墩,採用3米的大直徑鑽孔樁基礎,施工水深達32米,採用雙壁鋼吊箱圍堰方法施工。該橋工程造價為2.56億元。

NO61.重慶長壽長江特大橋

為渝懷鐵路重點控制工程之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境內,橋跨佈置為2×24m+3×32m簡支梁+(144+2×192+144)m下承式連續鋼桁梁+2×32m簡支梁,橋樑全長898.36m。全橋墩台均按一次複綫設計;上部按近期單線(I線)、遠期複綫設計。主橋為下承式連續鋼桁梁,為目前我國最大跨度的雙線鐵路下承式連續鋼桁梁。主橋橋墩為圓端形空心墩,採用3m的大直徑鑽孔樁基礎,施工水深達32m,採用雙壁鋼吊箱圍堰施工。該橋工程造價為2.56億元。

NO62.重慶魚嘴長江大橋

為西部開發省際公路通道重慶外環高速公路東段跨越長江的一座特大型橋樑工程。橋位起與廣陽鎮葵花山莊,在長江南岸石盤氹附近跨越長江,於長江北岸的師母灘登陸,止於魚嘴鎮的下果園。大橋為懸索橋,全長1440米,主跨616米,為重慶外環高速公路全線的重點控制工程。

整個工程已於2009年4月完工通車,從南岸區廣陽到江北區魚嘴,車程由1個多小時變為不足5分鐘。魚嘴長江大橋設計為雙向6車道,時速100公里。北橋頭有一座立交,跨越渝懷鐵路。

NO62.廣陽島面積為6.4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約200-281m,內河長7公里、水面寬200~400米,常年四面環水,以前一般只有在大興場(南岸區的峽口鎮)乘船前往,只有特別枯水之時才能坐車上島。

2006年,政府修建了廣陽島大橋,把這個曾經幾乎與世隔絕的神秘小島展現在我們面前。廣陽島大橋位於彈子石至廣陽壩之間,全橋總長1129.16米,將連通彈廣公路和通江大道,使廣陽鎮及周邊地區到重慶主城區僅需20分鐘車程。

NO63.重慶東水門長江大橋

起于重慶市南岸區塗山路,自東向西跨越長江,通過引橋及匝道與兩江大橋渝中隧道及陝西路連接。路線全長1124.947米,主橋為222.5+445+190.5米三跨雙塔單索面連續鋼桁斜拉橋,鋼樑全長858米。主桁採用變高度的三角形桁式,等節間佈置,節間長度16米,全橋共55個節間。索塔是國內目前唯一採用天梭形構造的主塔。大橋為公軌兩用橋樑,上層為雙向四車道汽車通道(城市次幹道),下層為雙線軌道交通,上、下層橋面均採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

NO64.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T型剛構橋。正橋全長1120m,分跨為86.5+4×138+156+174+104.5(m),最大跨度174m,懸臂端梁高3.2m,根部高11.0m,吊梁跨度35m,橋寬21m,四車道,兩邊各有2米人行道。

上部結構由兩個單室箱梁組成,較三肋式節省材料,施工方便;採用三向預應力,懸臂澆築法施工,3天強度要求達到R30;在國內首次採用帶有加勁型鋼和氯丁橡膠管的預應力彈性伸縮縫,伸縮量可達200mm。

NO65.重慶長江大橋複綫橋位於重慶市南北幹道上.是重慶主城南北交通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觀橋樑。複綫橋主跨就確定為174m+156m= 330m,能較好適應未來通航需要,也使該橋跨徑成為世界梁式橋之最,比原世界最大跨徑301m(挪威1998年建成的斯托爾馬橋)長29m。

重慶長江大橋複綫橋為連續剛構與連續梁組合體系,全橋長1103.5m,主跨330m,由北向南跨度為87.75m+4×138m+330m+133.75m,單向四車道,橋面寬19m。工程總投資決算4.05億元,2003年12月28日開工,2006年9月24日竣工。

NO66.重慶菜園壩長江大橋(又名珊瑚長江大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公共交通和城市輕軌兩用大跨徑拱橋,主跨420米,為中國第二大跨度拱橋,鋼結構總重18000噸。該橋結構形式採用中承式無推力鋼管混凝土系杆拱橋,這種結構形式不僅在我國絕無僅有。

菜園壩長江大橋創下了三項世界第一:鋼箱拱梁跨距420米,為世界第一長;是世界第一座公路輕軌兩用城市大橋;也是世界第一座採用纜索吊機安裝的大橋。此外,該大橋建設採用了纜索吊裝系統施工工藝,在國內橋樑建設史上開創了三個第一:塔吊最高(202米)、跨度最大(420米)、起吊最重(420噸)。

NO67.重慶鵝公岩長江大橋由大橋和東西引道組成,全線長6.91公里,其中大橋長1428米,引道長5.428公里,包括三座立交橋,全線路基寬度為54米,該項目建設費用約需140185.28萬元人民幣,其中大橋83269.16萬元人民幣,引道56916.12萬元人民幣(含征地拆遷)。

主橋為8車道210m+600m+210m三跨懸索橋。橋寬35.5m,有效橋寬32.5m。雙向六車道,兩邊各2.5m 人行道。設計荷載汽車-20 級,驗算荷載掛車120 及平板車300T,設計車速80km/h。1997年底開始施工,大橋已於2000年12月建成通車。

NO68.重慶李家沱長江大橋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和巴南區之間,大橋南岸為李家沱工業區(巴南區),北岸為九龍坡區。主孔全長1288m,跨徑組合為:過渡孔(53m)+主孔(169m+444m+169m)+過渡孔(53m)+南引橋(8x50m),橋面寬度為4車道(中間設置分隔帶),寬24m。

該橋結構體系為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塔、墩固結。主樑為縱向懸浮體系,塔梁交叉處設置橫向限位元裝置,在過渡孔於北台及南引橋結合處設置大位移量伸縮縫。

NO69.魚洞長江大橋

全長1541.6m。主橋為四跨145.32+2×260+145.32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橫向為並列雙幅橋,佈置六個車道和兩個輕軌道。主橋主樑為單箱雙室斷面,分上、下游雙幅橋,橋面總寬41.6m,單幅寬20.3m,箱寬12.9m,最大懸臂4.8m,根部梁高15.1m,跨中梁高4.6m,箱梁高均以外腹板外側邊緣為准,箱梁高度從合龍段中心到懸臂根部按1.8次抛物線變化,邊跨現澆段底板厚從合龍段到支承端按直線變化。有分離式立交橋三處,平交兩處;互通式立交一處。

NO70.迎賓長江大橋

全長6066米,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里,其中津西立交至江洲立交段為雙向四車道,江洲立交至小灣立交段為雙向六車道。其中,主橋長897米,主跨為464米的雙塔斜拉橋,大橋上層為公路通道,下層預留軌道交通5號線通道。項目建設工期為4年,估算總投資為25.52億元。

該橋為雙塔斜拉橋,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公路,下層預留軌道交通5號線通道,雙向六車道。工程南起現江津長江公路大橋南橋頭,向北穿過艾坪山隧道與鼎山大道銜接,主橋跨越長江進入九龍坡區,在西彭小灣互通立交與重慶外環高速公路銜接。

NO71永川長江大橋,

北起重慶市永川區松溉鎮,經跨長江後,進入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是重慶市三環高速公路的關鍵性工程,也是永川區第一座長江大橋,重慶市轄區內上游的第一座長江大橋。目前,同類型斜拉橋跨徑在全國排名第十二位,全世界排名第十四位。

永川長江大橋為主跨608米的雙塔雙索面混合梁斜拉橋,全長1008米,橋跨佈置為(64+68*2+608+68*2+64)米,其中永川側塔高196.7米,江津側塔高207.4米。大橋採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橋涵設計荷載為公路I級。

NO72馬桑溪長江大橋全長1104.23米,寬30.6米,系三跨雙塔雙索面漂浮體系斜拉橋,採用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平等鋼絞線斜拉索體系,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勘察設計研究研究勘察設計,造型美觀,線條簡潔明快,待裝飾和燈飾工程建成後,將成為萬里長江上的又一道壯麗景觀。

該大橋於1998年10月開工,由重慶市渝通公路工程總公司和鐵道部大橋局五處聯合中標承建,合同工期為36個月,工程總造價1.6億元。

NO73.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位於靠近重慶西南郊的白沙沱和江津區珞璜鎮之間,是一座雙線鐵路橋,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後的第二座長江大橋又名小南海大橋。

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全長820.3m。由中鐵大橋局承建。大橋共16孔,主跨為4孔80m一聯下承鉚接連續鋼桁梁,北3孔、南9孔均為40m上承式鋼板梁。修建雙線橋(先單線架梁),1978年增設雙線。原設計載重為中-22級,施工中下部結構同時按中-26級設計。由中鐵大橋局設計施工。

NO74. 位於重慶市西郊大渡口區跳蹬鎮白沙沱 與江津區珞磺鎮之間,是第一座完全由企業自籌資金投資(重慶騰輝地維水泥有限公司)修建的長江大橋。結構形式為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梁斜拉橋,倒Y型索塔高148.89m,鋼絞線斜拉索。全長734.8米,總寬15米,雙車道,設計車行時速40公里,最大可通過120噸的車輛。2002年12月開工,2004年8月22日通車運行。

大橋結構形式為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梁斜拉橋,全長734.8米,總寬15米,雙車道,設計車行時速40公里,最大可通過120噸的車輛。跨徑佈置為141米+ 345米+ 141米,倒Y型索塔高148.89m,鋼絞線斜拉索。

NO75.重慶繞城江津觀音岩長江大橋主橋主跨為436米,橋寬36.2米,屬雙塔雙索面5跨連續鋼-混凝土結合梁斜拉橋,斜拉索最大索力達820噸,目前是重慶外環高速南段中規模最大的特大橋、是交通部第一座跨度最大橋面最寬的結合梁斜拉橋,同時也是交通部在建繞城高速公路中唯一一條“典型示範、科技示範”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2009年9月15日,大橋正式合龍。江津觀音岩長江大橋是繞城高速公路西南段的控制性工程,是我國首座跨長江疊合梁斜拉橋。

NO76.重慶江津粉房灣長江大橋南起現江津長江公路大橋南橋頭,向北穿過艾坪山隧道與鼎山大道銜接,主橋跨越長江進入九龍坡區,在西彭小灣互通立交與重慶外環高速公路銜接。道路全為一級公路,路線全長6066米,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里,其中:大橋長2037.5米、互通立交3座、隧道2座共2400米、橋氹跨線橋461.5米。

重慶市江津區粉房灣長江大橋為雙塔斜拉橋,全長897米,主跨464米,採用雙塔雙索面的體系,上層為城市道路,雙向六車道,下層預留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通道,共計使用的鋼材量超過1.3萬噸。

NO77.江津長江公路大橋分為主體和引道工程兩部分。大橋主體為連續鋼構,全長1360米,主橋為140米+240米+140米三跨連續剛構長520米,居國內同類型橋樑第二位。重慶岸引道為14X50米簡支T梁,江津岸引橋為4X22。5米連續空心板梁。主、引橋墩均為拉基礎。橋面淨寬21。5米,其中行車道4X3。75米,中間分隔帶1。5米,人行道寬2X2。0米,隔離墩2X0。5米,設計荷載:汽-超20級;掛-120;人群-3。5KN/平方米,設計洪水頻率1/30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