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易新聞的跟帖為什麼那麼強?

有人說, 在房價瘋漲的年代, 什麼都不保值, 但買網易股票卻賺瘋了。 15年來, 網易股價漲幅超過2000倍。 為什麼網易會受資本市場青睞?可以說是網易業績驅動, 但透過現象看, 則是網易以工匠精神做產品的態度, 擊中了消費者和用戶的心。

從網易郵箱、網易養豬, 網易雲音樂, 到網易嚴選, 再到網易號……網易每涉足一個領域, 都以務實的態度, 以工匠精神, 做到行業極致, 顛覆了線民的看法。 4月19日, 2017“網易媒體合夥人大會”在北京舉行, 網易與媒體精英、內容創業者一起, 分享了內容消費升級的洞察。

2017網易媒體合夥人大會召開

4月19日, 是網易號上線一周年的日子, 見證了網易號從弱小到羽翼漸豐。 1年前, 網易號帳戶僅有1萬, 現在已突破20萬。 短短一年時間裡, 網易號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 那麼, 切入時間有些晚的網易號, 為何能在資訊氾濫的資訊紅海中脫穎而出?與其他同行相比,

網易號有何特質和區隔?下一步又該如何走?

網易新聞的“態度”

媒體行業風雲際會, 過去幾年時間裡, 不僅紙媒遭遇了重創, 傳統互聯網同樣經歷了一次洗牌, 不能在移動端佔有優勢的互聯網門戶, 徹底輸掉了這場戰役。 而今日頭條等興趣閱讀平臺的興起, 又給互聯網門戶製造壓力。 內容消費升級, 催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啟動了內容創業。 對“有態度”的網易新聞來說, 它是怎麼看待這場內容大戰的?

4月19日, 網易傳媒CEO李黎在媒體合夥人大會說, 網易新聞作為網易產品矩陣中內容沉澱最深、使用者黏性最強的產品, 一直秉承“有態度”的媒體理念, 以優質的原生內容、鮮明的報告角度、獨特的跟貼文化, 贏得了用戶口碑。

時下媒介平臺打得正酣的這場戰役, 是技術驅動所致, 也是內容消費升級驅動所致。 在李黎看來, “移動技術的升級, 新的媒介形態出現, 不僅改變了內容生產的方式, 也改變了消費者內容消費的行為和習慣。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 消費者被動接受資訊, 平臺提供什麼內容, 他們就閱讀什麼內容;今天, 興趣閱讀正在興起, 精准的機器演算法, 讓讀者看到了千人千面的內容。

但千人千面的新聞, 有利有弊, 若不能駕馭, 放任機器推薦, 便會失控。 這是一個內容聚合時代, 洶湧而來的資訊, 讓讀者無所適從。 作為一個內容創業者, 對此我深有體會。 一些個性化推薦資訊平臺, 通過資料採擷, 可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內容, 但卻也泥沙俱下,

出現劣幣逐良幣的情況。

怎樣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內容和體驗, 怎樣在內容和使用者之間建立起情感及價值聯繫, 光靠機器演算法遠不夠。 在網易看來, 做內容是一場長跑, 強調的是可持續性。 在機器演算法大行其道的今天, 網易新聞用戶端雖然引入了個性化推薦技術,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卻保留了自己的態度。

李黎透露, 網易新聞今年將從內容的嚴選、多元文化、體驗升級三方面入手, 全面升級現有內容矩陣。 在這裡, 網易提到了內容嚴選, 這是網易新聞“有態度”的體現。 在對待內容的態度上, 網易不會放低要求, 更不會隨波逐流, 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 希望在智慧推薦的基礎上, 發揮網易做產品、內容的經驗,

通過一整套的內容嚴選以及品控和合作體系, 給讀者呈現乾淨的內容源。

網易內容消費升級三大法則

在其他互聯網忙於收購和資本運作時, 網易潛心打磨產品。 網易調侃, 公司七年前開始養豬, 被人戲稱為“豬場”。 然而, 網易卻用七年時間, 養出了“有態度”的豬。 20年來,網易不管是做遊戲、做郵箱、養豬,還是做內容,都能做出態度。正如網易傳媒副總編輯楊彬彬所說:網易成立的初心,是讓用戶簡單、方便地用上互聯網服務,現在還要用互聯網幫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吃上更安全的豬肉,聽到更好的音樂,買到更好的商品,看到更好的內容。

不可複製的優勢

在資訊過剩的今天,在內容同質化的今天,內容平臺同樣面臨困惑。與內容甄選造成的困惑相比,更大的困惑來自於自身體驗。消費升級必然導致體驗升級,消費者對平臺呈現的體驗更為重視。我們閱讀文章,還要及時參與互動,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立場,並渴望看到他人的看法,如果其中一個環節遇堵,便索然無味。

那麼,網易號的優勢在哪?在於使用者體驗、產品功能和品質感,它做到了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區隔。如果要我說,體驗排在第一位。同樣一篇文章,在其他平臺,和在網易平臺,閱讀體驗是完全一樣的。今天,讀者不喜歡被動接納資訊,而是渴望主動參與到內容中去。

“在內容和使用者之間,建立起更深刻的情感和價值聯繫,是網易的優勢。”網易傳媒副總編輯楊彬彬說,“網易新聞的跟貼可謂藏龍臥虎,蓋樓文化和跟貼文化,是在説明內容、消費者及使用者之間建立起聯繫。”

網易新聞跟帖臥虎藏龍

我給網易新聞寫過幾年專欄,也是網易號運營者,對此深有體會,我有好些文章跟帖超過1萬條,最多的一篇文章跟帖超過3條,對於科技和財經領域寫作的我,已十分滿意。有時候,我會花較多時間去看跟帖,跟網友互動。我以為,這些跟帖是在不斷提出和更新觀點,甚至是對文章重新解構,讓作者有更豐滿的認識。

網易新聞跟帖有多強?山東辱母案,網易新聞的總跟貼量超過28039萬條,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可見網易新聞使用者與內容、平臺的參與度之深。儘管其他平臺也在學習網易新聞,試圖複製這套模式,但跟帖文化是不可複製的。有個別興趣閱讀平臺雖然文章的評論較多,但跟帖的水準與網易新聞有較大的差距。網易新聞的跟帖文化,說到底是網易20年的沉澱與積聚。

網易有種說法,“在網易,一篇文章10+閱讀不算事兒,10萬+跟貼才是本事”。網易20年潛心打磨的新聞產品,網路了數億的優質讀者,其中不凡一些高手,他們有娛樂精神,敢於自嘲,正是這種自嘲,讓網易新聞的跟帖趣味橫生。我甚至聽說,這些“出口成詩”的跟帖高手,是網易花錢雇請的。當然,這種說法站不住腳,高手在民間,高手在網易,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構建內容生態

從去年到今年,今日頭條、一點資訊、UC號以及天天快報等,都拿出較大補貼的力度,扶持內容創業,提高平臺的熱度。尤其是今日頭條,提出了“千人萬元”計畫,對自己認可的優質帳戶,提供每月保底收益。對於這個問題,楊彬彬說,網易不缺錢,帳戶裡躺著300多億元現金。“對內容創作者來說,錢固然重要,但持續獲得收益,持續獲得成長,才是更重要的。”

4月19日的“網易媒體合夥人大會”現場,鋪就的紅地毯格外醒目,這是很多內容創業者,首次享受這種待遇。楊彬彬引用公司創始人丁磊的話說,網易從來不是流量公司,而是一個內容公司。作為內容公司,網易特別能夠理解內容創業者的酸甜苦辣。網易希望與有態度的內容創業者合夥,一起迎接內容的消費升級。

做內容消費升級的引領者

為了抓住這個機遇,網易傳媒提出了“媒體合夥人”計畫,以網易號、網易視頻、網易直播為載體,邀請更多的內容創造者、視頻與直播的PGC,與網易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內容生產的新模式,打造開放共贏的內容生態鏈。

在過去一年裡,網易開放平臺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網易號每天的閱讀量超過10億次。此外,網易的短視頻也出現爆炸式增長。2017年,網易將加大投入,下放更多平臺許可權,分享更多的平臺價值,與有態度的內容創業者合作。

那麼,網易“媒體合夥人”能享受什麼紅利?網易的解讀是,除了對內容生產者進行流量補貼外,更希望一起分享網易的平臺價值、使用者價值、內容價值及商業價值。比如,網易號會向優質帳號開放跟貼管理,讓合夥人除了在平臺上獲得流量,還能沉澱用戶,收穫粉絲。這些沉澱下來的用戶,是具有商業價值的。今年,網易還會聯合優質帳號成立TOP100“自媒體聯盟”,做一些聯合推廣和商業化變現。

從這次合作夥伴大會可以看出,網易對內容創業者的扶持,主要分兩個部分,一是流量補貼和現金補貼,此外還提供差異化舉措——對優質帳號(頭部帳號)給予保底式補貼,並針對個性化的特色內容帳戶給予扶持,挖掘更多優質的、個性化的內容,豐富網易的內容生態。

好的平臺,僅靠流量推動是不夠的,這成了大部分人的共識。“錢可以買來流量,但買不來用戶;錢可以買來排名,但買不來口碑;錢可以買來眼球,但錢買不來態度。”楊彬彬說,2017年,網易將拿出10億元生態基金,投入內容消費升級,與內容合夥人一起,打造嚴選的內容生態。

網易堅信,內容是一場長跑。楊彬彬認為,雖然互聯網、人工智慧、機器演算法是新的技術,但內容消費其實是古老的聲音,只要網易堅持自己的理念和態度,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與網易同行。

文/徐上峰

20年來,網易不管是做遊戲、做郵箱、養豬,還是做內容,都能做出態度。正如網易傳媒副總編輯楊彬彬所說:網易成立的初心,是讓用戶簡單、方便地用上互聯網服務,現在還要用互聯網幫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吃上更安全的豬肉,聽到更好的音樂,買到更好的商品,看到更好的內容。

不可複製的優勢

在資訊過剩的今天,在內容同質化的今天,內容平臺同樣面臨困惑。與內容甄選造成的困惑相比,更大的困惑來自於自身體驗。消費升級必然導致體驗升級,消費者對平臺呈現的體驗更為重視。我們閱讀文章,還要及時參與互動,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立場,並渴望看到他人的看法,如果其中一個環節遇堵,便索然無味。

那麼,網易號的優勢在哪?在於使用者體驗、產品功能和品質感,它做到了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區隔。如果要我說,體驗排在第一位。同樣一篇文章,在其他平臺,和在網易平臺,閱讀體驗是完全一樣的。今天,讀者不喜歡被動接納資訊,而是渴望主動參與到內容中去。

“在內容和使用者之間,建立起更深刻的情感和價值聯繫,是網易的優勢。”網易傳媒副總編輯楊彬彬說,“網易新聞的跟貼可謂藏龍臥虎,蓋樓文化和跟貼文化,是在説明內容、消費者及使用者之間建立起聯繫。”

網易新聞跟帖臥虎藏龍

我給網易新聞寫過幾年專欄,也是網易號運營者,對此深有體會,我有好些文章跟帖超過1萬條,最多的一篇文章跟帖超過3條,對於科技和財經領域寫作的我,已十分滿意。有時候,我會花較多時間去看跟帖,跟網友互動。我以為,這些跟帖是在不斷提出和更新觀點,甚至是對文章重新解構,讓作者有更豐滿的認識。

網易新聞跟帖有多強?山東辱母案,網易新聞的總跟貼量超過28039萬條,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可見網易新聞使用者與內容、平臺的參與度之深。儘管其他平臺也在學習網易新聞,試圖複製這套模式,但跟帖文化是不可複製的。有個別興趣閱讀平臺雖然文章的評論較多,但跟帖的水準與網易新聞有較大的差距。網易新聞的跟帖文化,說到底是網易20年的沉澱與積聚。

網易有種說法,“在網易,一篇文章10+閱讀不算事兒,10萬+跟貼才是本事”。網易20年潛心打磨的新聞產品,網路了數億的優質讀者,其中不凡一些高手,他們有娛樂精神,敢於自嘲,正是這種自嘲,讓網易新聞的跟帖趣味橫生。我甚至聽說,這些“出口成詩”的跟帖高手,是網易花錢雇請的。當然,這種說法站不住腳,高手在民間,高手在網易,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構建內容生態

從去年到今年,今日頭條、一點資訊、UC號以及天天快報等,都拿出較大補貼的力度,扶持內容創業,提高平臺的熱度。尤其是今日頭條,提出了“千人萬元”計畫,對自己認可的優質帳戶,提供每月保底收益。對於這個問題,楊彬彬說,網易不缺錢,帳戶裡躺著300多億元現金。“對內容創作者來說,錢固然重要,但持續獲得收益,持續獲得成長,才是更重要的。”

4月19日的“網易媒體合夥人大會”現場,鋪就的紅地毯格外醒目,這是很多內容創業者,首次享受這種待遇。楊彬彬引用公司創始人丁磊的話說,網易從來不是流量公司,而是一個內容公司。作為內容公司,網易特別能夠理解內容創業者的酸甜苦辣。網易希望與有態度的內容創業者合夥,一起迎接內容的消費升級。

做內容消費升級的引領者

為了抓住這個機遇,網易傳媒提出了“媒體合夥人”計畫,以網易號、網易視頻、網易直播為載體,邀請更多的內容創造者、視頻與直播的PGC,與網易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內容生產的新模式,打造開放共贏的內容生態鏈。

在過去一年裡,網易開放平臺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網易號每天的閱讀量超過10億次。此外,網易的短視頻也出現爆炸式增長。2017年,網易將加大投入,下放更多平臺許可權,分享更多的平臺價值,與有態度的內容創業者合作。

那麼,網易“媒體合夥人”能享受什麼紅利?網易的解讀是,除了對內容生產者進行流量補貼外,更希望一起分享網易的平臺價值、使用者價值、內容價值及商業價值。比如,網易號會向優質帳號開放跟貼管理,讓合夥人除了在平臺上獲得流量,還能沉澱用戶,收穫粉絲。這些沉澱下來的用戶,是具有商業價值的。今年,網易還會聯合優質帳號成立TOP100“自媒體聯盟”,做一些聯合推廣和商業化變現。

從這次合作夥伴大會可以看出,網易對內容創業者的扶持,主要分兩個部分,一是流量補貼和現金補貼,此外還提供差異化舉措——對優質帳號(頭部帳號)給予保底式補貼,並針對個性化的特色內容帳戶給予扶持,挖掘更多優質的、個性化的內容,豐富網易的內容生態。

好的平臺,僅靠流量推動是不夠的,這成了大部分人的共識。“錢可以買來流量,但買不來用戶;錢可以買來排名,但買不來口碑;錢可以買來眼球,但錢買不來態度。”楊彬彬說,2017年,網易將拿出10億元生態基金,投入內容消費升級,與內容合夥人一起,打造嚴選的內容生態。

網易堅信,內容是一場長跑。楊彬彬認為,雖然互聯網、人工智慧、機器演算法是新的技術,但內容消費其實是古老的聲音,只要網易堅持自己的理念和態度,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與網易同行。

文/徐上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