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獨家解讀:功勳飛機退役的真正原因,可能遠比想像中複雜!

提起“飛豹”戰鬥轟炸機, 作為中國第一種三代戰鬥轟炸機, 是寄託了中國軍迷很多美好回憶的一款飛機。 但最近的消息是它已經停產並開始逐步退出現役, 雖然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比想像更複雜。

“飛豹”戰鬥轟炸機

前幾天, 中國軍網發表了一篇題為《南海艦隊某飛行團49年創海軍航空兵史7個首次》的文章, 引起了廣大軍迷注意, 從字裡行間裡面, 大家推測出參與了那次攔截任務的是海航的一架殲轟七, 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想要攔截的就是美國的RQ-4全球鷹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 雖然作為戰鬥轟炸機“飛豹”不已攔截為主業, 相比已經服役近20年的su-30MKK和su-30MK2相比, 飛豹戰機明顯已經不能勝任逐年提高標準的作戰任務。

就是這篇文章, 被大家猜測出奉命攔截的是一架殲轟七

現有的證據證明, 殲轟7A不能夠攜帶並使用雷達制導中程空對空導彈,

其只具備攜帶並使用近程空對空導彈的能力, 也就是說只能用於自衛空戰, 而縱觀世界上先進的三代戰鬥轟炸機, 一架只有防禦的可能卻沒有能力自保的戰鬥轟炸機, 根本無法勝任突擊任務。

美國全球鷹無人機

發動機落後也是殲轟七退役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兩天滿編滿載的南海某部的“飛豹”編隊霸氣的外掛著實讓國人“揚眉吐氣”了一把, 但作為一款雙發的戰鬥轟炸機, 所使用的發動機國產渦扇9發動機, 依然英國60年代發動機的仿製品, 技術性上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空戰的需要, 而在發動機裝備上我軍大量使用的俄式發動機, 也和殲轟七的英國血統發動機格格不入, 而單純改造發動機, 並不能有效提升“飛豹”的戰鬥力。

發動機制約了“飛豹”的提高

最後就是為新機讓路。 前兩天筆者寫過一篇名為《獨家解讀:中國空軍未來的主力戰機會是誰?》的文章, 文章著重分析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軍隊可能會大量製造的主力戰機, 那就是殲-16, 作為我軍新研製的戰鬥轟炸機, 殲-16擁有更先進的氣動設計, 更強的機動性能, 更大的改造潛力和更強悍的載彈量, 它的出現就是用來替換老舊的蘇-30、強五, 以及已停產並開始逐步退役的“飛豹”戰鬥轟炸機。 所以說“飛豹”退役有它的必然性, 也有它的偶然性。

網傳最新生產尚未交付的殲-16戰鬥機

當然在逐步退出現役的過程中, “飛豹”戰機還將接受新的任務需求, 比如電子壓制和取得制空權後的地面支援等任務, 彌補我軍空對面攻擊戰術飛機“量”的不足, 為我軍對面打擊火力提供“增量”。

“飛豹”後繼有人,可以安心退役了

“飛豹”後繼有人,可以安心退役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