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能手機AI元年竟是個偽命題

在電影故事中, 人工智慧總是跟機器人聯繫在一起, 例如《終結者》系列裡天網指揮下的殺手機器人。 但也有相對溫和的人工智慧案例, 比方說《鋼鐵俠》中幫助托尼史塔克調節戰甲的賈維斯。

這不是我要看的人工智慧

在藝術表現形式上, 人工智慧由於對人類智慧的衝擊性總會給人帶來一種對立排斥感。 而在現實生活中, 人工智慧也已經在真實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阿爾法狗在圍棋對弈上的勝利就是對人類智慧的一次打擊。

但到了智慧手機領域, 所謂的人工智慧卻有點名不副實。 它既不具備電影中的未知恐懼屬性,

也不像阿爾法狗一樣在某個領域碾壓人類。 所以, 至少在2017年, 我們可能正在經歷一個假的智慧手機AI元年。

1、智慧手機的智慧窘境

從約伯斯帶來iPhone、Android興起、諾基亞隕落、功能機淘汰以來, 手機的歷史雖然不長, 但在進入智慧手機時代之後可以說是經歷了從石器到工業文明一般的大跨度。 十幾年前單純的移動通訊工具, 進化成移動互聯網內容服務的I/O終端, 並且人手一台連接起整個世界。

然而, 智慧手機走到今天似乎正在面臨一些窘境。 首先在硬體基礎上, 過快的反覆運算使得性能對於智慧手機的價值影響越來越弱, 即便是千元機也能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其次在系統交互上, 全觸屏也缺乏繼續挖掘的潛力,

無論是蘋果的3D Touch抑或三星的曲面屏都只是錦上添花。

可以看到, 在智慧手機產品形態上, 手機廠商的創新更多集中在一些“邊邊角角”的方向。 例如通過雙攝技術縮進手機與單反的拍攝差距, 或者在快充方面做做文章中和下續航短板。 但本質上這些行為只是對智慧手機的功能性補強, 讓你更容易拍出好照片或者丟掉充電寶。

實話實說, 雖然對於廠商在功能創新上的努力表示尊重, 但很難把這些進步歸類為“智慧”。

2、為什麼說手機人工智慧是偽AI

智慧手機加持人工智慧這件事情, 在2016年被手機廠商發掘, 並逐漸成為新品發佈會上的必備環節。 但發佈會上宣傳的AI是憑空冒出來的嗎?阿爾法狗這種經歷了長期深度學習演算法才打敗人類的成果,

到了手機廠商這裡怎麼開個發佈會就實現了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這也是為什麼說手機人工智慧是偽AI的原因。

在手機廠商們大講人工智慧之前, 他們其實已經做了大量相關方向的工作, 卻沒有意識到這些功能可以被叫做“AI”。 例如蘋果的Siri語音助手, 其實就是現在所講的“AI智慧語音”。 HTC Sense曾經推出過“使用場景識別”功能, 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手機人工智慧概念的雛形。

舉個例子, 最新的三星S8旗艦為Bixby專門留出實體按鍵, 並對其所帶來的智慧語音交互充滿信心。 但同樣的事情, 在2015年的榮耀7手機上, 也存在一枚獨立的“智鍵”。

3、真體驗還是偽需求

冷靜一點, 再從用戶的角度去想想, 我們需要這樣的人工智慧嗎?或者說得更坦白一點,

你真的認為智慧手機必須具備人工智慧嗎?

對於這個問題, 事實上無法否認人工智慧在智慧手機上所帶來的新體驗, 但從邏輯上來講AI現在還是偽需求。

很簡單的道理, 沒了AI智慧手機就不智能了嗎?用戶的體驗會大打折扣嗎?顯然不是這樣的, 因為從本質上講, 例如語音助手這個最容易被“偽裝”成人工智慧的交互, 它所完成的功能實際上是把原本一步一步的手動操作語音化。

“我下午三點要去國貿, 幫我叫個車。 ”這句語音指令如果讓使用者自己來完成, 過程大概是這樣的:解鎖手機-打開滴滴-輸入目的地國貿-選擇出發時間-呼叫司機-等待應答。 原來需要這麼多步驟的操作,

在語音交互下只需要說一句話, 剩下的智慧手機會在後端完成。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 你可以理解為這是手機“聽懂了你的話”, 但這距離真正的人工智慧還差著十萬八千里遠。

4、現階段智慧手機的AI上限

現階段智慧手機所能達到的AI上限到底在哪兒, 廠商在發佈會上所吹噓的功能無非也就是語音助手、個性推送、學習使用者習慣、優化系統調度等等, 新瓶裝老酒罷了。

但客觀地說, 要求智慧手機達到阿爾法狗那種人工智慧識別的維度顯然過分苛刻。 而且人工智慧技術還沒有細化到可以大規模商用於智慧手機的程度, 這塊研發應該靠專業的人工智慧公司去推動, 而不是手機廠商去強行扮演這一角色。 手機廠商需要做的只是找到給力的合作夥伴, 考慮如何把人工智慧的成果結合在自家產品上。

有情懷的羅老師便深諳此道,在錘子M系列發佈會上,就順勢借助訊飛語音的雞生了錘子手機的蛋。其實這麼做無可厚非,能整合到足夠的資源達成最終的用戶體驗就算贏。對於人工智慧和手機的結合也是如此,相反地,手機廠商所具備的使用者資料獲取以及雲端大資料分析能力也能對人工智慧予以反哺。

所以說現階段智慧手機的AI上限,這個命題壓根兒就不存在。

5、手機對於人工智慧的意義

手機對於人工智慧的意義,可能不在於能實現多少AI體驗的落地。語音交互發展了這麼多年,事實證明並不具備對觸屏交互革命的能力。人工智慧也是一樣,而且本身兩者也不衝突,所以手機廠商所期望的AI一定不會是推動智慧手機的下個風口。

但智慧手機作為性能強大的隨身終端,在未來對於人工智慧意義重大。首先是上面說到的採集能力,人工智慧進行深度學習也需要“教材資料”,這方面應該不會有能比手機收集到更多使用者個人資料的終端存在。

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是,人工智慧未來必將應用於各個領域特別是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服務上。這才是AI在智慧手機上正確的打開方式,人工智慧作為底層技術驅動,而不是拿到紙面上來作為華而不實的噱頭。

如果腦洞再大一些,未來智慧手機的形態或許也會發生變化,終結者和賈維斯正在趕來的路上。(程遠)

考慮如何把人工智慧的成果結合在自家產品上。

有情懷的羅老師便深諳此道,在錘子M系列發佈會上,就順勢借助訊飛語音的雞生了錘子手機的蛋。其實這麼做無可厚非,能整合到足夠的資源達成最終的用戶體驗就算贏。對於人工智慧和手機的結合也是如此,相反地,手機廠商所具備的使用者資料獲取以及雲端大資料分析能力也能對人工智慧予以反哺。

所以說現階段智慧手機的AI上限,這個命題壓根兒就不存在。

5、手機對於人工智慧的意義

手機對於人工智慧的意義,可能不在於能實現多少AI體驗的落地。語音交互發展了這麼多年,事實證明並不具備對觸屏交互革命的能力。人工智慧也是一樣,而且本身兩者也不衝突,所以手機廠商所期望的AI一定不會是推動智慧手機的下個風口。

但智慧手機作為性能強大的隨身終端,在未來對於人工智慧意義重大。首先是上面說到的採集能力,人工智慧進行深度學習也需要“教材資料”,這方面應該不會有能比手機收集到更多使用者個人資料的終端存在。

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是,人工智慧未來必將應用於各個領域特別是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服務上。這才是AI在智慧手機上正確的打開方式,人工智慧作為底層技術驅動,而不是拿到紙面上來作為華而不實的噱頭。

如果腦洞再大一些,未來智慧手機的形態或許也會發生變化,終結者和賈維斯正在趕來的路上。(程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