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模式進入美國,街頭現青檸色共用單車,剛融資千萬美元

由兩位華人在美國三藩市創辦的LimeBike無樁共用單車宣佈獲得1200萬美元融資, 投資方有IDG、DCM等資本, 帶有智慧鎖、GPS定位和網路連接, 每半小時騎行1美元,

可以通過手機APP定位單車位置。 據創始人介紹他們的單車是由天津富士達公司代加工, 而這家公司同時也是國內共用單車品牌ofo的主要製造商。

我們還是比較關心價格, 來比較一下, 下圖是國內部分共用單車的價格:

資料來自網路, 請以官方價格為准

美國的共用單車價格一般是半小時5美元, 這家LimeBike的價格是半小時1美元, 這是要在美國掀起價格站的節奏?說到這裡, 大家要問了, 國外的價格和國內的無法比, 國內大搞價格戰, 如何賺錢呢?這確實是個問題, 筆者稍作分析:

第一、按美國每小時10美元來收的話, 靠收車費基本就能扳回成本, 使用人群多的話盈利沒有問題, 但這是在美國, 首先用戶量沒有中國大,

其次, 美國人做生意很直接, 做什麼就賺什麼錢, 不像國內的商業模式這麼複雜, 所以說美國人看不懂中國的互聯網模式。

第二、國內的單車背後都有雄厚資本支持, 比如ofo背後是滴滴、小米等, 摩拜融資已上億美元, 小一點的比如小藍單車也融資上億元, 也就是說有資本打價格戰, 價格低的令人髮指也要打下去, 但打價格戰的結果肯定是淘汰賽, 堅持到最後的笑到最後, 就像滴滴一樣。

第三、資本方去推動單車快速發展, 其實目的不是靠收騎行費賺多少, 更多地是獲取用戶量和未來由單車衍生的其它盈利模式, 當使用者量足夠大的時候, 變現的方法很多, 騎行費在未來也是個穩定的收入。

回到美國這個LimeBike, 從它的運作模式來看, 其實和國內蠻像的, 單車的功能基本和摩拜、ofo也很相似, 那麼國內的模式適不適合美國呢?一旦1美元的價格造成5美元的競爭對手無法生存, 政府會干預嗎?這些不得而知, 也許LimeBike的試水, 會為後來者提供一些借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