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隨“一帶一路”北上俄蒙的“中國標準”

中新社呼和浩特3月16日電 題:隨“一帶一路”北上俄蒙的“中國標準”

中新社記者 烏瑤

最近幾天, 《中國遊客泰國商店舉國旗掃貨》的新聞又成網路熱點。

近年來, 中國民眾搶購境外馬桶蓋、奶粉、化妝品的熱潮惹人深思。 中國政府已連續多年強調“中國品質”建設, 期望以產品品質打動消費者。 許多中國企業也表示自己也能生產出品質一樣、甚至更好的產品, 但“洋貨”熱度不減。

“都說我在日本買的菜刀是中國造, 但我覺得還是不一樣。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消費者格日勒的看法。

其實, 中國民眾認可的不僅是“洋貨”的生產工藝和品質,

還有生產標準。

“標準的競爭和制定, 關乎一個地區和一個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的品質, 標準背後的競爭隱含著對產業領導權的爭奪和區域品牌的競爭。 ”內蒙古標準化院院長賈雙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中國政府早已意識到這一點, 為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和支撐作用, 特別制定實施《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畫(2015—2017)》。 其中明確表示, 要加強與蒙古國、俄羅斯、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和區域的標準化研究, 推動形成早期成效。

“標準可以帶來巨大經濟利益。 中國標準也可以走出國門, 為別國的生產生活提供借鑒指導。 ”而以賈雙文作為院長所帶領的內蒙古標準化院,

正在積極與蒙古國和俄羅斯建立標準化合作機制, 為中國標準北上俄蒙打基礎。

隨著“一帶一路”的倡議, 中國諸多產品、工程、大專案都“走出去”了。 在俄羅斯, 中國企業開展天然氣管道、動車、鐵路架設等工程。 蒙古國的輕工業大量依賴於中國。

“我們‘走出去’的產品都很先進, 但我們的標準卻並沒有跟進。 以俄蒙為例, 他們大多拿歐洲標準來衡量我們產品的好壞。 但有時我們產品的品質遠遠高於歐洲標準。 ”談及目前現狀, 賈雙文稍顯遺憾。

不僅如此, 在當前的國際進出口規則中, 產品雖然執行產地標準, 但生產品質一定要符合出口國標準。 隨著中國外貿的持續擴大發展, 在越來越多“中國製造”走出國門的同時,

也有越來越多境外產品走入中國市場, 他們產品的各項指標都被要求必須符合中國標準。

目前, “中國標準”北上俄蒙之路已具雛形。

中蒙已確定標準化合作長期機制, 在旅遊、生態修復、鐵路建設、能源、畜牧業、文化等重點領域實現標準互認、人才交流等。 2016年, 中蒙標準化研究中心和中俄標準化研究中心的建設工作提上日程。 研究中心主要承擔對蒙古國、俄羅斯區域標準化各領域的研究與交流。

“標準的建立是一個長遠的規劃。 它能帶來的效益非常大, 對社會、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力非常大。 ”在賈雙文看來, 這樣的投入必要而且值得。 根據美國商務部電腦科學技術標準研究所估計, 使用標準後的效益與制定標準的投入比值約為25∶1。

16日, 記者從內蒙古標準化院獲悉, 日前在蒙古國制訂進口高度酒相關技術法規期間, 中國的茅臺酒標準指標被蒙古國標準及法規採用, 並將體現在將於5月1日起實施的《(蒙古國)進口酒精飲料技術法規》中。

更多的“中國標準”正在籌謀通過歐亞大陸“走出去”。 記者梳理發現, 中國的畜牧業產業標準、蒙古族服飾標準、蒙醫藥標準都已完成初步“接洽”, 正在朝著蒙古國“走出去”;不僅如此, 中蒙、中俄等還在共同研究雙峰駝乳製品產業標準、跨境遊領域標準等工作。

“未來, 我們希望境外民眾也能用中國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產品, 帶動我們的產品走出去。 目前的初步規劃是先走進俄羅斯和蒙古國, 再通過這些節點,

走向歐洲、走向世界。 ”賈雙文如是說。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