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晴天霹靂!花木蘭竟是唐朝人 曾跟隨薛仁貴

花木蘭, 中國歷史上代父從軍的女將軍, 一首《木蘭辭》道出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經過和結果, 但是關於花木蘭就算是不熟悉歷史的人也都知道花木蘭和唐朝並沒有多大的干係, 可是, 事情就是這麼的奇怪, 據聞, 有人說花木蘭是唐朝人士, 還曾隨著薛仁貴出戰契丹, 你說奇不奇怪?一起來看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關於花木蘭的身世, 唯一參考資料就是《木蘭辭》這首詩歌。 因此任何一個考證者都必須從這首詩歌入手, 從而撥草尋蛇, 捋出一條線來。 風月君現在就用胡適之先生所謂“小心假設, 大膽求證”的態度,

試為大家一一開釋, 以為引玉之磚。

胡適之名言 “唧唧複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惟聞女歎息”。 木蘭為何要“當戶織”。 織就是織布織緞。 為何要織, 為了給國家交稅。 大唐賦稅制度為租庸調製。 租就是地租, “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粟2石”;調就是繳納布匹綢緞。 “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絹2丈、綿3兩( 或布2丈4尺、麻3斤)”;庸就是做義務工, 參加國家修橋鋪路等公共基礎建設和建陵寢造長城等大型項目建設。 “服役20日, 稱正役, 不役者每日納絹3尺(或布3.6尺)” 。

為何代役用絹布而不是糧食, 因為在大唐絹布也作貨幣使用, 屬於硬通貨。 木蘭當戶織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帖即軍中文告, 貼在牆上的關於軍事資訊的佈告。

簡明扼要的寫清楚為什麼打仗, 跟誰打仗, 相當於戰爭動員令。 軍帖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名。 軍書就是徵兵花名冊。 一般來說, 書寫花木蘭父親名字的軍書只要一卷即可, 用不了十二卷。

網路配圖

為何需要十二卷, 原來花木蘭家族屬於北魏六鎮治下的軍戶, 六鎮居民屬於遊牧民族, 每隔三年造一次兵冊, 名叫“比丁”, 也叫記名字。 凡男子年滿十六歲即記名入兵籍, 至六十歲退役。 木蘭父親十六歲入兵籍, 經過十二次比丁, 最多五十二歲, 沒到退伍年齡, 因此需要繼續服役。

花木蘭父親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征。 阿爺就是父親。 唐人稱呼父親為阿爺, 耶耶, 哥哥。 李世民寫給李治的信,

自稱耶耶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大唐實行府兵制。 府兵制是一種民兵性質的義務兵役制。 農忙務農, 農閒訓練, 開戰入伍。 府兵在服役期間本人免除課役, 但軍資、衣裝、輕武器(弓箭、橫刀、陌刀、長槍等)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糧食均須自備。 每一火(一火十人)還得共備供運輸的馬六匹, 即所謂“六馱馬”。

唐人戰馬這就是花木蘭一家人為啥要買馬的原因所在。 至於武器鎧甲等等裝備, 都在兵器庫存著, 標著服役者的姓名編號, 平時庫房有專人保管, 只在訓練和出征時才會發放。 因此不用臨時買, 只要去兵器庫領取即可。 東市西市是長安城的兩大集貿市場, 長安城沒有南市北市。 當然花木蘭不是長安人,

她也不是在長安城買東西。 後世的東西一詞就來自唐時的東市西市。 那麼花木蘭是哪裡人, 這裡留個懸念, 後文解讀。

唐長安城, 大家看一下東市西市旦辭爺娘去, 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 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這裡說的很清楚, 花木蘭從家鄉出發, 一天走到黃河邊。 第二天從黃河邊出發, 一天走到黑山。 打仗地點就在黑山。

在黑山只聽到陣營中燕山胡騎嘶鳴。 啾啾, 淒切尖細的聲音。 為何戰馬的聲音會淒切尖細, 因為唐軍都是訓練有素的沙場戰士。 懂得控制駿馬嘶鳴。 這裡的燕山胡騎是唐軍的騎兵, 並非敵人的騎兵。 燕山胡騎黑山, 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小罕山。

唐顯慶五年(西元660年) 十二月, 唐遣大將薛仁貴率軍攻伐契丹, 大軍進入草原, 戰於黑山, 俘虜契丹首領阿不固, 解至洛陽。

薛仁貴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將軍就是薛仁貴, 壯士就是花木蘭。

花木蘭沒有當過將軍, 她的"孝烈將軍"是後來英雄事蹟突出之後武則天追封的。 武則天當了皇帝, 為了提高婦女地位, 更為了證明自己上位的合法性, 於是樹立了花木蘭這一榜樣, 號召全國婦女學習。

於是大周上下掀起一股巾幗不讓鬚眉的風氣, 女兒們出門一律男裝胡服, 騎馬射獵, 強勁之風盡顯。 這裡的百戰, 十年都是藝術修辭, 唐朝沒有十年的服兵役期, 最多三年就會輪換。 唐朝末期就是因為士兵們服役期太長不能回家導致嘩變,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的。因此花木蘭不可能在外打仗十年。

網路配圖

唐代女子胡服男裝圖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廟”。“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稱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唐高宗時長安缺糧,因此每隔幾年就會帶著朝臣去洛陽居住,被人稱為“逐糧天子”。

明堂就是辦公場所。這裡的明堂為隋煬帝所建,後來武則天為了稱帝,進行了大規模改建。《新唐書/高宗紀》:顯慶五年十二月辛未,獵于安樂川。己卯,如東都。《新唐書/薛仁貴傳》:(顯慶五年)與辛文陵破契丹於黑山,執其王阿蔔固獻東都。

就是說,唐高宗李治是在東都洛陽的明堂裡接見了薛仁貴和花木蘭等人,對有功將士進行了賞賜,而且舉行了獻俘禮。 洛陽明堂效果圖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尚書郎指尚書省的員外郎,從六品,掌付諸司之務,舉稽違,署符目,知宿直。就是說,這個職務比較忙,既要批審檔,還得晚上值班。相當於皇帝的秘書班子成員。上面有尚書左右丞(四品),尚書左右僕射(從二品),尚書令(正二品)。尚書員外郎是尚書左右丞的副手。

唐朝末期就是因為士兵們服役期太長不能回家導致嘩變,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的。因此花木蘭不可能在外打仗十年。

網路配圖

唐代女子胡服男裝圖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天子之廟”。“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稱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唐高宗時長安缺糧,因此每隔幾年就會帶著朝臣去洛陽居住,被人稱為“逐糧天子”。

明堂就是辦公場所。這裡的明堂為隋煬帝所建,後來武則天為了稱帝,進行了大規模改建。《新唐書/高宗紀》:顯慶五年十二月辛未,獵于安樂川。己卯,如東都。《新唐書/薛仁貴傳》:(顯慶五年)與辛文陵破契丹於黑山,執其王阿蔔固獻東都。

就是說,唐高宗李治是在東都洛陽的明堂裡接見了薛仁貴和花木蘭等人,對有功將士進行了賞賜,而且舉行了獻俘禮。 洛陽明堂效果圖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尚書郎指尚書省的員外郎,從六品,掌付諸司之務,舉稽違,署符目,知宿直。就是說,這個職務比較忙,既要批審檔,還得晚上值班。相當於皇帝的秘書班子成員。上面有尚書左右丞(四品),尚書左右僕射(從二品),尚書令(正二品)。尚書員外郎是尚書左右丞的副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