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校長劉向兵:讓勞動精神長駐人間

作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唯一普通高等院校,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擁有悠久的歷史, 與中國人民大學同根同源。 日前,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向兵接受採訪, 他表示:“大國工匠進校園不應只到職業院校, 包括普通高校在內的所有學生都需要培養工匠精神。 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不應僅僅用於工業領域, 也應將其延伸到大學生群體中、放到全社會來弘揚。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向兵

學校專業設置囊括六大學科門類 人才培養特色鮮明

目前,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擁有14個學院(系、部),

開設16個普通本科專業, 涵蓋管理學、法學、經濟學、文學、工學、藝術學等6大學科門類, 作為全國首家開設勞動關係專業的高校, 現已形成以勞動關係、勞動法學、勞動經濟、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安全衛生、社會工作、人力資源管理等特色專業為核心的本科教育體系和公共管理碩士學科點。 劉向兵表示, 培養 “政治素質過硬、勞動情懷深厚、專業功底扎實、實踐技能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是學院培養人才的鮮明特色。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 對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為迫切的要求, 同時“雙一流”建設也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劉向兵表示,

“十三五”期間, 學校將推進有特色的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打造一流的應用型本科教育、建設一流的高職教育、辦好一流的工會幹部培訓和繼續教育、開展高水準的科學研究和智庫建設, 推進高水準的師資隊伍建設, 爭取到2029年建校80周年之際, 將學院建成勞動關係和工會領域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學。

學院長期舉辦勞模本科班 弘揚傳承勞動情懷和工匠精神

2015年, 全國總工會制定下發《全國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2015—2019年)》。 劉向兵認為, “工匠精神不應只是工匠才有的精神”, 他表示, 工匠精神不只是製造業工作者或職業教育領域才需要, 普通高校的學生同樣需要。

為在學校學生中強化勞動情懷, 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學校長期舉辦勞模本科班, 截至目前, 先後有近600名全國或省市級勞模到學校進行本科學習, 他們中既有來自紡織、冶煉、鋼鐵等重要產業生產一線的傑出職工代表, 也有柳祥國、鄭貴有等10餘位“大國工匠”級高級技師。 這些勞模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 也通過“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等活動與在校學生近距離交流, “在宣講先進事蹟的同時, 弘揚傳承勞動情懷和工匠精神”。

此外, 劉向兵介紹說, 學校還成立了全國首家大國工匠和勞動模範研究所, 整合企業管理、經濟學、勞動關係、人力資源、職工文化和工會理論等多學科的學者, 探討工匠精神的養成機制, 探索培育措施, 為讓更多“大國工匠”引領中國製造的創新、轉型和發展建言獻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