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畢卡索在布朗裡碼頭

【財新網】幾年前隨朋友去普林斯頓探訪方聞教授。 這位藝術史家談起曾經供職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還有那裡剛剛結束的畢卡索回顧展, 感歎策展敘事水準之驚人。 那次展覽大約彙集了三百餘件作品, 基本覆蓋了藝術家一生創作的主要階段, 從藍色、立體派, 直到粉紅時期。

圍繞畢卡索, 近十餘年來西方各大博物館有過不少展出, 未必都是面面俱到的整體總結, 但不乏角度新奇的策劃。 還是在紐約, 現代藝術館曾把他和年齡稍長的馬蒂斯互為參照, 揭示彼此之間隱秘的影響互動, 其中很多細節曾長期被世人忽略。

一個展出是否有意思, 主要取決於是否能開腦洞, 否則文化機構的公共教育功能頓成空談。

最重要倒不是結論, 而是角度。 筆者曾在休斯頓的自然科學館, 見到過一具恐鳥的化石。 這種早已滅絕的古鳥類素被視為猛禽之最。 然而這裡附有古生物學家巴克的一項研究, 闡釋他如何從過解剖研究, 發現恐鳥其實以植物果實為食。 結論對錯不好講, 但你由此對鳥類的喙、爪功能, 以及相關進化, 會有不一樣的瞭解。

畢卡索出名是在巴黎, 在那個當時的藝術中心獲得影響, 同時接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影響。 其中對他風格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部分, 到還不是同行的啟發, 而是非洲藝術。 說及此事, 還要扯上百年前,

《蒙娜麗莎》在盧浮宮那次失竊。 事情早已明瞭:一個自命的義大利民族主義者在巴黎混得不好, 心生怨憤, 做下那起大案。

偵辦過程中, 警方發現詩人阿波利奈爾倒賣過盧浮宮偷出來的原始雕像, 買主是畢卡索。 當時畫家尚未脫貧, 又新認識一蘿莉, 賭咒發誓在要藝術世界改天換地, 同時積極搜羅各種獨家專享的風格資源, 以圖創新。 後來那件原始雕像的造型, 啟發他畫出了《阿維尼翁的姑娘們》, 開創一代立體派畫風。

從人類早期文化獲取素材, 是法國藝術的長期傳統。 浪漫主義以降都是如此。 在這方面, 後來跑到波利尼西亞群島的高更, 當屬典範人物。 畢卡索的靈感資源, 更多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這和法國在該地區有過的殖民統治有關。

倒退一個世紀, 不光非洲原住民的文化, 就連非洲人本身, 都曾當作展品出現在巴黎, 叫做“人類動物園”。

浸淫在這樣的氛圍中, 畢卡索瞭解到非洲藝術的某些元素, 並援為己用, 倒也不足為奇。 奇怪的是他不肯承認這種影響, 反而把一切歸於自己的獨創。 “黑人藝術?沒聽說過。 ”他這樣表白, 雖然種種證據指向相反的事實。 巴黎布朗裡碼頭美術館, 正在舉辦名為《原始畢卡索》的新展, 其中一幅照片恰好記錄了他裝扮成非洲酋長的樣子。 如果圖即真相。

照片只能證明畫家接觸過來自遙遠大陸的藝術品。 再接下去, 就是作品本身的並置對比。 藍色時期之後的畢卡索, 經常把人物的眼睛處理成一對空洞,

和非洲的木雕和面具一樣。 現在我們知道, 當年畫家德蘭從另一位畫家佛拉芒克手裡, 收購過不少來自加蓬一個部落的面具, 它們正是同在一個圈子裡的畢卡索, 最早接觸的非洲藝術。

文化的影響, 並不只是發達一方對非發達一方的單向輸送, 反之亦然。 只是我們不知道, 當年改變了西方藝術走向的部落民, 究竟是誰。 這種不公平的交往, 帶來遺憾的同時, 也說明個人主義文化並非四海普適。

布朗利碼頭博物館, 是巴黎一座近年新建的展館, 位於左岸, 朝西沒多遠就是埃菲爾塔。 這裡擁有大量來自人類博物館的, 亞非拉美及大洋洲的原住民藝術品。 讓•努維爾設計的建築本身, 也已成為一個遊人前往拍照的新景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