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涉煤企業總體面臨較高“水風險”

【財新網】涉煤行業, 包括煤炭開採洗選、煤化工與煤電產業, 一直以來因空氣污染問題而備受關注, 而其對水資源的消耗及其廢水排放問題, 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據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評價, 涉煤上市公司水風險值總體較高, 30 家參評企業的水風險值平均為 58.27 分(百分制評價, 分數越高代表風險越大)。 其中, 開灤股份、*ST 新集和美錦能源等上市公司的水風險排名靠前, 而中國神華等上市公司的水風險相對較低。

4月19日,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召開了《上市公司水風險評價工具及涉煤上市公司水風險評價報告》發佈會。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 報告從用水、排水和合規三個維度, 綜合考慮企業的產業結構、水風險管理等內部因素, 以及企業生產運營所在地的水資源稟賦, 水環境政策等外部因素, 基於公開可獲取的資料和資料對企業水風險進行評價。

報告中提出, 涉煤行業的生產運營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當地的水資源, 若在節水、廢水處理等方面管理不當, 則會對當地水資源產生嚴重影響, 企業自身也將面臨更多來自環境政策、環保監管等方面的風險, 甚至影響未來持續、健康的生產運營。

涉煤行業對水資源高度依賴, 而中國的煤炭資源與水資源呈逆向分佈, 無疑加劇了水資源的消耗速度。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2016年發佈的《煤炭產業如何加劇全球水危機》報告顯示,

中國45%已運行的燃煤電廠(358GW)處於過度取水區, 基準水資源壓力已經超過了100%, 即總取水量已經超過了當地的可用地表水量。

除此之外, 隨著煤炭開採強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斷加大提高, 礦區地下水位大面積下降, 使缺水礦區供水更為緊張, 以致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大量地下水資源因煤系地層破壞而滲漏, 礦井水被排出, 這些礦井水被淨化利用的不足20%, 對礦區周邊環境形成新的污染。

隨著《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水十條”)等國家政策的出臺, 水資源和水環境管理都將更加嚴格, 涉煤行業的水風險正在積聚。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財新記者,

涉煤企業水風險高會帶來多種不利影響。 首先是企業過度耗水和排出廢水會給當地的民眾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影響, 進而引起民眾的反對產生鄰避效應, 最後導致從政策上對這個企業的一些新項目的建設, 或者是既有項目的正常運行產生阻礙。

“可能幾十年來我們都有這種環境的問題, 好像我們還可以正常地去生產經營, 這些企業的效益也沒有受到影響, 投資者也不關注這些事情。 但是我認為現在正是在一個轉換的過程中間, 現在環保督查也是很嚴厲的。 ”馬軍說。

所在地水資源短缺, 企業自身沒有節水意識、披露資訊意識、以及對公眾和環境負責意識, 都會增加企業的“水風險”。

資深煤炭環境保護專家李中和教授同樣認為在企業的生存發展中, 水風險的高低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但他介紹, 各地對水風險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同, 大型國企和中部地區監管比較嚴的地方重視, 地方企業和西部地區監管比較鬆弛的就不夠重視。

李中和告訴財新記者, 對涉煤企業進行水風險評估首先是能讓企業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 評價分數能對做得好的企業起激勵作用, 對做得差的企業起鞭策作用。 其次水風險評估的具體權重和指標能告訴企業是在取水或排水過程中出現問題, 還是有過多的不合規行為, 從而對企業梳理解決水問題的思路起指導作用。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