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淘”監管放寬 進口商品定性為個人物品或將常態化

【財新網】跨境進口零售監管正趨於寬鬆。 “4.8新政”推出一周年之際,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將按照個人物品監管。 4月18日, 在天貓國際全球商家大會上,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表示, 新監管政策或將常態化。

一個月前, 商務部表示, 為促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平穩健康發展, 經國務院批准, 現階段保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總體穩定, 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

“現在的政策總體上是讓監管更加可行。 4.8新政出來, 要求通關單前置、貼中文標識等,

不具有操作性。 現在的調整, 最核心的目的是讓監管可操作。 ” 李鳴濤對財新記者解釋稱:“這表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更寬鬆了。 但整個跨境監管的初衷, 是為了保護國內消費者的權益。 ”

杭州檢驗檢疫局電商處處長王一晨認為, 這將是對整個跨境電商零售業態的巨大利好。 他表示:“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 以奶粉為代表的食品幾乎所有保健品以及化妝品, 我們做跨境電商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可以這樣說, 不符合要求的。 但是把它定義為個人自用物品的就放行了。 ”

洋碼頭創始人兼CEO曾碧波接受財新記者採訪表示, 新政明常態化確了跨境電商的監管標準按照個人物品進行, 不再受制于通關單, 這也就意味著從檢驗檢疫這塊已經為跨境電商松了綁,

對於行業發展意義重大;同時, 通過門檻降低, 流通效率提高, 消費者將受益于市場競爭享受到更低的價格。

王一晨解釋稱, 是否允許商品進口, 有兩個因素, 一個是許可問題, 一個是標準問題。 一個商品取得許可往往非常困難, 時間長、程式複雜。 而從標準問題倆看, 各個國家的標準彼此之間都不統一, 中國也是如此, 各國之間的標準差異形成了商品准入方面的諸多門檻。

杭州檢驗檢疫部門在試圖協調更統一的進出口規範。 王一晨透露, 他們將在近期與紐西蘭展開試點合作, 在互認、採信、追溯和預檢基礎上, 建立相對一致的標準。

天貓國際總經理邢悅同時表示, 將與關鍵部門對接資料,

共建企業信用體系, 進一步便利通關程式。

跨境電商政策經歷反復。 過去三四年, 跨境進口零售從無到有, 並隨著巨頭加入, 迅速興起。 2012年, 國家開始推動整個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體系的建設。 進口通過海淘寄回國內, 各部委嘗試做示範城市體系搭建, 由海關總署牽頭選擇城市做跨境試點。

李鳴濤說, 通過試點發現, “海淘”存在大量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 有部分問題回饋到了中央領導層面上;此外, 也存在部分消費者購買大量進口商品然後轉賣的現象。 各部委希望為跨境電商的進口和出口打造一個陽光化通道, 解決跨境電商所面臨的出口退稅、進口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

由此產生了“4.8”新政。

2016年4月8日, 跨境電商新政出臺, 因新政實施過急、緩衝期太短, 同時“正面清單”實施細節不明、權威部門解讀缺失, 諸多技術問題存在, 讓商家、平臺、跨境服務企業及海關集體陷入“熔斷”危機。

新政的初衷更多是想通過換一個監管思路, 來解決跨境電商, 尤其是保稅進口面臨的問題。 “當時有關部門想到的是, 既然它有一定貿易屬性, 是不是可以回歸到貿易的通道進行相對的監管。 ”李鳴濤說。

但強烈的市場反應讓各部位不得不再次審視監管要求。 多個部位成立聯合調研組實地考察, 一個月後, 財政部關稅司宣佈, 跨境進口零售新稅政暫緩一年實施, 然後再次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政策已經延長至2017年底。

李鳴濤稱, 目前的調整也是共識性的內容,

並不只是某一兩個部委的決定。

此外, 他還透露, 監管將加大跨境電商平臺的責任要求, 下一步相關部門會出臺一些具體可細化的政策措施, 包括《電子商務法》也將進一步明確平臺責任。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