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首席評論丨李揚解讀2017中國經濟熱點

本期看點: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5月召開

中國將如何擔當大國責任?

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里程碑式進展

未來有哪些新機遇?

房地產調控密集加碼下如何見成效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今晚為您解讀2017經濟熱點

嘉賓簡介:

李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 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 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副會長,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第三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曾五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著作獎和論文獎。 2015獲“中國軟科學獎“。 同年獲首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專業領域:金融、宏觀經濟、財政。

文字實錄: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還在路上

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 儘管目前存貸款利率的上下限均已放開, 但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還在路上。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主要分為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和債券利率的市場化;貸款利率、貼現利率的市場化;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三個階段。 自1996年開始, 已經推行了二十年, 目前已基本完成。

李揚:中國利率市場化還在路上, 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

就是利率, 無論是它的風險借給還是它的期限結構, 都必須由市場決定, 這個說起來很簡單, 其實我們現在還做不到, 因為比如說我們整個利率水準, 你說中國的利率水準應該是多少?特別是前幾年, 全世界都是負利率、零利率的時候, 中國利率還挺高, 對不對?因為利率最終決定是儲蓄和投資的平衡關係, 中國長期是儲蓄大於投資, 也就是理論上說中國應該長期的負利率才對, 但是我們長期是高利率。 但是為什麼沒有呢?我們有管制, 就是說我們可以讓資金交易, 但是對資金的供應和需求是管的, 最大的管制, 我今天剛剛說了, 就是那個法定準備金率, 法定準備金率的意思就是說有17%的資金是不許進入市場交易的,
就好象股市上一樣, 有好多是不能交易的股, 不可交易的股, 就那一點可交易的股代表整個企業交易, 當然扭曲。

所以撤銷一切管制, 包括像法定準備金率這種手段, 其實法定準備金這個手段在國際金融界已經都認定它是個行政手段, 要撤出, 它必須解放供應, 解放需求, 然後供求關係在市場上才能形成一個均衡的利率。

第二, 要有基準利率, 就是剛剛談的這個事情, 哪個是中國的基準利率, 哪個是, 哪個都是, 哪個都不是, 那麼實際上利率還是分割的, 我們說基準利率的意思就是說讓它來決定整個利率水準, 然後因為它是所謂基準, 和別的市場的利率要有一個非常平滑的聯動關係, 就是它動, 別人都能動,

而且合理的去動, 現在中國上基本上這個動, 那個不一定動, 還是分割市場, 分割利率, 這必須打破, 要打破, 談何容易?就要打破監管、部門關係, 你說是銀行拆借利率決定還是財政的短期債券的利率?這就是說銀行和財政就說不到一起, 永遠就這麼拖著, 兩個都不是基準, 兩個都是基準, 這個問題也要解決。

第三, 當講利率市場化的時候, 我們監管當局就說了, 這個沒有, 那個沒有, 他也要回答一個問題, 你自己市場化沒有, 你對利率的調控是不是市場手段呢?也不是。 舉個例子, 中國利率怎麼調?宣佈一下一年期定期存款從1.5升到1.75, 這就是中國的調控利率, 然後大家就跟著這個東西來算帳, 中國利率調控實際上是一個會計的算帳手段,

是一個再分配的手段, 就是它從1.5到1.75這個過程沒有用市場手段, 這個可以比一下美國, 這個過程是什麼呢?比如說準備提了, 宣佈要從1.5到1.75, 於是就在市場上開始購買, 買的就把市場利率逼上來了, 逼到1.75停下來, 所以是用市場化的手段實現了一個利率調控, 我們就宣傳一下, 並沒有資金的供求跟上, 所以利率的調整變成了有些人很敏感就可以套利, 這個東西就是說央行在調控利率的時候也要用市場化的手段。

人民幣國際化如何掃清障礙?

2016年人民幣正式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國際儲備貨幣格局因此發生改變。 G20杭州峰會上, 各國共同討論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性、增強特別提款權的作用。 同時,人民幣成為全球第八大交易貨幣,並取代墨西哥比索成為全球交易最為活躍的新興市場貨幣。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麼在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有哪些機遇,還將面臨哪些難題?

李揚:我想說人民幣國際化,中國貨幣當局非常明確提出過這個目標,中國政府並沒有特別明確說過要把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政府要努力的目標,這點很重要,是一個國家行為還是一個部門行為還是市場行為,這個我們要區分清楚。

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講到相關問題的時候說了一句非常準確的話,維持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這就是說,其實杜絕了超越我們的實力來人為國際化的這樣一些事情,應該說過去一段時間是有的,覺得人民幣該國際化,國內有很多人研究人民幣國際化,還做了很多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我說這個很危險,這個不是國家目標,第二國際化,今天1,明天1.1,後天1.3,如果從1.3降到0.9,就不好了,你沒法解釋的。

所以這個事情我覺得李克強總理已經講的非常穩定了,保持這個地位,這個地位就是說與我們實體經濟相稱的貨幣地位。

一個貨幣國際化是要有好多的要素,第一,它能成為計價標準,第二能成為交易仲介,第三能成為財富,如果財富再上升一點成為儲備,再上升一點能成為管理風險的貨幣,避險貨幣,按照這個,中國目前只是交易貨幣,所以你看俄羅斯跟中國貿易很多,所以人民幣在俄羅斯就可以用,反過來盧布在我們中國也能用,這就是雙方有交易,於是我們約定用雙方的貨幣來計價,減少匯率損失,減少匯率風險,這個可以的。我們現在基本上還是在交易貨幣這個層面上,因為中國去年是從第一大貿易國已經變成第二大了,我們很長時間是第一大貿易國,因此我們在貿易貨幣方面進展還是很快的,但是作為資產曾經有點吸引力,人民幣不斷升值,但是一下子貶值之後人們就不想要它了,所以作為資產的穩定性受到了挑戰。所以下一步這方面恐怕還是要慢慢的,心態放平。

房地產調控要回歸本質 並非著眼於價格

去年九月底以來刮起的一輪樓市調控風暴,仍在繼續。據資料顯示,自2016年“930”政策以來,全國已有45個以上城市出臺了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140餘次,限制投資客炒房。

李揚:我想說幾個事實,一個事實就是說,我們從90年代末期開始到現在有房地產,有哪一次調控成功了嗎?沒有。所以我們根本就沒有搞對。

還有一個,我們調控房地產的依據是什麼呢?價格,那我就要問一下價格高到底是有什麼問題嗎?房地產價格低,也什麼問題?就是說這個問題沒有很有效的回答,就說明對這種市場調控,不該把著眼點放在價格上。

有一個類似的例子,股市,股市的價格高,價格低,有什麼問題嗎?曾經說的慢牛有可能嗎?節奏什麼等等,所有這樣一些資產市場,如果把眼光盯在資產價格上,你就是本末倒置了,我們這麼多年調控基本上都是在本末倒置之中。

我們的建議就是說,你要對房地產,還是回歸它的本性,習主席的話說的非常準確,非常到位,你回歸它作為人民必需品的本性,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應該調控那樣一些可能影響價格的制度規定。我在兩會期間我和黃奇帆,我們就談要幹點事,其中做的一點事就是要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提供一個建議,就是你該調控什麼,至少調控幾個東西:

第一,你一定要確立城市化的步調和土地供應的關係,你看這個和現在的調控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個城市增加一萬人就要增加一平方公里的住房用地,而我們現在是城市化是一條線,土地供應又是一條線,互相不搭界,而且會出現房價漲,土地供應減的情況,這就不對,一定要確立城市化的步調和土地供應步調穩定的聯繫。

第二,整個我們解決居民住房問題,是買為主還是租為主。我們迄今為止沒有明確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事實上是以買為主,所以就造成了中國的住房自有率世界最高,我看一些數字調查86%,都不低於80%,你知道世界上住房最好的是美國,也就66%,它只有66%的人是自己買房,有34%的人是租房。你讓人買房就出現很多的問題,我們現在大學畢業生剛剛畢業,如果買不起房子,那就要叫,甚至下崗工人買不起房也要叫,從經濟的合理性上來講他該不該買,這個問題要回答。

我們的建議是租為主,逐漸要轉到租為主,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美國是66%,算是買為主,但是德國你看只有30%人買房,70%的房子是租的,而且大家看德國就根本沒有發生過因房地產市場波動而造成的經濟危機,美國、日本不斷的是房地產危機,然後經濟危機,一定要切斷這一塊,我們現在房地產再搞也會引發危機,這個要解決。大家看到我們國務院最近不斷的在說,要擴大租房市場等等,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這是第二。

第三,土地價格在房地產中的位置、比例。黃市長說1/3,就是說土地價格必須被控制在房價的1/3以內,你如果任由它搞的話不得了,因為現在從南到北,在中國建築材料的價格沒有多少的,也沒有多少變化,最貴的4000多,房子能賣十幾萬,別的都是土地,然後稅費那些價格。所以你要把成本給控制住,你只能這麼多,我能管你這個地價在房價的比重。

最後一個,就是關於杠杆率的問題,就是說我可以用杠杆率非常有效地調控這個市場,我何必限制你呢?我說你要再買,100%的自有資金就完了,你全部用你的錢去買,我根本不管你,管得著嗎?因為你只要不對社會產生外溢影響,你有了杠杆就對別人有影響,沒有杠杆隨便你賣多少,這個手段很有效所以在中國,現在看正確的提出問題,現在監管講穿透,揭開你的面紗,其實是最重要的,不要在那兒哆嗦了,有多少惡名是假人民之名在行。

“一帶一路”推動合作共贏的全球化

自2013年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取得豐碩成果。近三年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投資已超500億美元,2016年總投資達140億美元。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實施該倡議,並且有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定,初步形成了覆蓋亞、非、拉、歐四大洲的國際產能合作格局,形成新的區域經濟貿易格局。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將在北京舉行,那麼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上將扮演怎樣的責任與使命?

李揚:全球化,由西方發達國家引導的話是一個規則先行的過程,你不同意不讓你進來,就像中國加入WTO,那是它的規則,一個一個談,有一個國家不同意,你就進不去。這個還是有殖民主義色彩的,中國的“一帶一路”提出才三年,獲得很多國家的贊同,有幾個特點:一個特點就是你開始說的,“一帶一路”,很多人這個有什麼搞頭?都是窮國,你想發達國家的全球化都是富國,這就是區別之一,我們是窮哥們兒的全球化,是,過去的全球化把“一帶一路”很多沿線國家是遺忘了的,或者只是提供你有什麼原材料,給你捲入這個市場而已,整個劃不進去,我們的方向就是要走這條路,就是要彌補300年全球化沒有做的事,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注意到,這些國家是窮國,它要發展,根據中國的經驗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我們是一個基礎設施先行的全球化,你看現在出去的基本上就是基礎設施,到哪兒都受歡迎,美國的領導全球化不會告訴你這個東西的,但是中國會告訴你先修那個。錢從哪兒來?我們搞了一個銀行,所以我們那個銀行為什麼一成立馬上全世界都回應,就是美國和日本在旁邊懷著鬼心思,但是全世界都回應,知道這是問題的要點,沒有人去搞,中國來搞了。所以我們這個正好是“一帶一路”國家都歡迎的。

第三個,我們是發展導向,其實與我們產能合作有關,外國人老是惡意解釋你是過剩產能,你怎麼不想巴基斯坦就要水泥,他還在水泥短缺的階段,我們把這樣一個產能配置到那裡,皆大歡喜的事情,怎麼不能幹呢?當然我們以前解釋有點問題,我們自己的解釋也有點問題。就是說這些國家是窮國,要工業化,工業化就是這些東西,鋼材、水泥、玻璃,我們正好這些東西多得不得了,大家就可以在這方面合作。

再有呢,就是發展的方式問題,現在我們推出若干方式,你比如說全球化還有工業化,也不是說怎麼就怎麼,要有個抓手,有一個從哪兒出發,我們現在比如說浙江義烏模式,義烏現在在沿線國家非常受歡迎,而且推出的很多,義烏是什麼?是流通,而且義烏是平臺,這個平臺可以對接大企業,也可以對接小作坊,你說美國全球化根本就沒這套,我們就能推出,而且非常的有效,你們沿線國家不是經濟不發達嗎,你天天就是搞一點手工藝品也可以在我這個平臺上交易,這個是非常大的貢獻。

再有我們“一帶一路”過程中,金融機構有好幾個,其實發揮很重要作用的是開行,你知道開行叫做開發性金融,我們很清楚了,開發性金融的要點是什麼?給你錢開發,同時把制度也給你帶進去,其實這個問題都缺制度,缺市場經濟制度,缺規則,開發性金融就在給你錢的過程中制度也帶進去了,這個也是了不得的事情。

再有比如說我們的成功經驗,開發區,開發區的好處就在於我不要變你整個的體制、法律,就是你給一個法律在這個地方實施,我們就可以去做,說實話“一帶一路”走出去國家風險是很厲害的,那好,我們就說是不是在這個地方按照我們的規矩商量好,做出來之後對當地就好處了。所以我們發展優先也還是把中國行之有效的,而且最適合窮哥們兒的發展路徑給他們帶過去了。

當然最後我們還是說是合作共贏,歐美主導的全球化關於合作共贏是暗含著的,理論說只要國際分工就是共贏,那是理論上,但實際上可不完全是這樣的,我們非常的明確,共贏是作為我們的原則,其他還有很多,所以仔細看看你這句話的要點這個沿線是窮國,我們搞的是窮國的全球化。

同時,人民幣成為全球第八大交易貨幣,並取代墨西哥比索成為全球交易最為活躍的新興市場貨幣。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麼在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有哪些機遇,還將面臨哪些難題?

李揚:我想說人民幣國際化,中國貨幣當局非常明確提出過這個目標,中國政府並沒有特別明確說過要把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政府要努力的目標,這點很重要,是一個國家行為還是一個部門行為還是市場行為,這個我們要區分清楚。

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講到相關問題的時候說了一句非常準確的話,維持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這就是說,其實杜絕了超越我們的實力來人為國際化的這樣一些事情,應該說過去一段時間是有的,覺得人民幣該國際化,國內有很多人研究人民幣國際化,還做了很多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我說這個很危險,這個不是國家目標,第二國際化,今天1,明天1.1,後天1.3,如果從1.3降到0.9,就不好了,你沒法解釋的。

所以這個事情我覺得李克強總理已經講的非常穩定了,保持這個地位,這個地位就是說與我們實體經濟相稱的貨幣地位。

一個貨幣國際化是要有好多的要素,第一,它能成為計價標準,第二能成為交易仲介,第三能成為財富,如果財富再上升一點成為儲備,再上升一點能成為管理風險的貨幣,避險貨幣,按照這個,中國目前只是交易貨幣,所以你看俄羅斯跟中國貿易很多,所以人民幣在俄羅斯就可以用,反過來盧布在我們中國也能用,這就是雙方有交易,於是我們約定用雙方的貨幣來計價,減少匯率損失,減少匯率風險,這個可以的。我們現在基本上還是在交易貨幣這個層面上,因為中國去年是從第一大貿易國已經變成第二大了,我們很長時間是第一大貿易國,因此我們在貿易貨幣方面進展還是很快的,但是作為資產曾經有點吸引力,人民幣不斷升值,但是一下子貶值之後人們就不想要它了,所以作為資產的穩定性受到了挑戰。所以下一步這方面恐怕還是要慢慢的,心態放平。

房地產調控要回歸本質 並非著眼於價格

去年九月底以來刮起的一輪樓市調控風暴,仍在繼續。據資料顯示,自2016年“930”政策以來,全國已有45個以上城市出臺了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140餘次,限制投資客炒房。

李揚:我想說幾個事實,一個事實就是說,我們從90年代末期開始到現在有房地產,有哪一次調控成功了嗎?沒有。所以我們根本就沒有搞對。

還有一個,我們調控房地產的依據是什麼呢?價格,那我就要問一下價格高到底是有什麼問題嗎?房地產價格低,也什麼問題?就是說這個問題沒有很有效的回答,就說明對這種市場調控,不該把著眼點放在價格上。

有一個類似的例子,股市,股市的價格高,價格低,有什麼問題嗎?曾經說的慢牛有可能嗎?節奏什麼等等,所有這樣一些資產市場,如果把眼光盯在資產價格上,你就是本末倒置了,我們這麼多年調控基本上都是在本末倒置之中。

我們的建議就是說,你要對房地產,還是回歸它的本性,習主席的話說的非常準確,非常到位,你回歸它作為人民必需品的本性,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應該調控那樣一些可能影響價格的制度規定。我在兩會期間我和黃奇帆,我們就談要幹點事,其中做的一點事就是要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提供一個建議,就是你該調控什麼,至少調控幾個東西:

第一,你一定要確立城市化的步調和土地供應的關係,你看這個和現在的調控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個城市增加一萬人就要增加一平方公里的住房用地,而我們現在是城市化是一條線,土地供應又是一條線,互相不搭界,而且會出現房價漲,土地供應減的情況,這就不對,一定要確立城市化的步調和土地供應步調穩定的聯繫。

第二,整個我們解決居民住房問題,是買為主還是租為主。我們迄今為止沒有明確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事實上是以買為主,所以就造成了中國的住房自有率世界最高,我看一些數字調查86%,都不低於80%,你知道世界上住房最好的是美國,也就66%,它只有66%的人是自己買房,有34%的人是租房。你讓人買房就出現很多的問題,我們現在大學畢業生剛剛畢業,如果買不起房子,那就要叫,甚至下崗工人買不起房也要叫,從經濟的合理性上來講他該不該買,這個問題要回答。

我們的建議是租為主,逐漸要轉到租為主,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美國是66%,算是買為主,但是德國你看只有30%人買房,70%的房子是租的,而且大家看德國就根本沒有發生過因房地產市場波動而造成的經濟危機,美國、日本不斷的是房地產危機,然後經濟危機,一定要切斷這一塊,我們現在房地產再搞也會引發危機,這個要解決。大家看到我們國務院最近不斷的在說,要擴大租房市場等等,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這是第二。

第三,土地價格在房地產中的位置、比例。黃市長說1/3,就是說土地價格必須被控制在房價的1/3以內,你如果任由它搞的話不得了,因為現在從南到北,在中國建築材料的價格沒有多少的,也沒有多少變化,最貴的4000多,房子能賣十幾萬,別的都是土地,然後稅費那些價格。所以你要把成本給控制住,你只能這麼多,我能管你這個地價在房價的比重。

最後一個,就是關於杠杆率的問題,就是說我可以用杠杆率非常有效地調控這個市場,我何必限制你呢?我說你要再買,100%的自有資金就完了,你全部用你的錢去買,我根本不管你,管得著嗎?因為你只要不對社會產生外溢影響,你有了杠杆就對別人有影響,沒有杠杆隨便你賣多少,這個手段很有效所以在中國,現在看正確的提出問題,現在監管講穿透,揭開你的面紗,其實是最重要的,不要在那兒哆嗦了,有多少惡名是假人民之名在行。

“一帶一路”推動合作共贏的全球化

自2013年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取得豐碩成果。近三年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投資已超500億美元,2016年總投資達140億美元。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實施該倡議,並且有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定,初步形成了覆蓋亞、非、拉、歐四大洲的國際產能合作格局,形成新的區域經濟貿易格局。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將在北京舉行,那麼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上將扮演怎樣的責任與使命?

李揚:全球化,由西方發達國家引導的話是一個規則先行的過程,你不同意不讓你進來,就像中國加入WTO,那是它的規則,一個一個談,有一個國家不同意,你就進不去。這個還是有殖民主義色彩的,中國的“一帶一路”提出才三年,獲得很多國家的贊同,有幾個特點:一個特點就是你開始說的,“一帶一路”,很多人這個有什麼搞頭?都是窮國,你想發達國家的全球化都是富國,這就是區別之一,我們是窮哥們兒的全球化,是,過去的全球化把“一帶一路”很多沿線國家是遺忘了的,或者只是提供你有什麼原材料,給你捲入這個市場而已,整個劃不進去,我們的方向就是要走這條路,就是要彌補300年全球化沒有做的事,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注意到,這些國家是窮國,它要發展,根據中國的經驗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我們是一個基礎設施先行的全球化,你看現在出去的基本上就是基礎設施,到哪兒都受歡迎,美國的領導全球化不會告訴你這個東西的,但是中國會告訴你先修那個。錢從哪兒來?我們搞了一個銀行,所以我們那個銀行為什麼一成立馬上全世界都回應,就是美國和日本在旁邊懷著鬼心思,但是全世界都回應,知道這是問題的要點,沒有人去搞,中國來搞了。所以我們這個正好是“一帶一路”國家都歡迎的。

第三個,我們是發展導向,其實與我們產能合作有關,外國人老是惡意解釋你是過剩產能,你怎麼不想巴基斯坦就要水泥,他還在水泥短缺的階段,我們把這樣一個產能配置到那裡,皆大歡喜的事情,怎麼不能幹呢?當然我們以前解釋有點問題,我們自己的解釋也有點問題。就是說這些國家是窮國,要工業化,工業化就是這些東西,鋼材、水泥、玻璃,我們正好這些東西多得不得了,大家就可以在這方面合作。

再有呢,就是發展的方式問題,現在我們推出若干方式,你比如說全球化還有工業化,也不是說怎麼就怎麼,要有個抓手,有一個從哪兒出發,我們現在比如說浙江義烏模式,義烏現在在沿線國家非常受歡迎,而且推出的很多,義烏是什麼?是流通,而且義烏是平臺,這個平臺可以對接大企業,也可以對接小作坊,你說美國全球化根本就沒這套,我們就能推出,而且非常的有效,你們沿線國家不是經濟不發達嗎,你天天就是搞一點手工藝品也可以在我這個平臺上交易,這個是非常大的貢獻。

再有我們“一帶一路”過程中,金融機構有好幾個,其實發揮很重要作用的是開行,你知道開行叫做開發性金融,我們很清楚了,開發性金融的要點是什麼?給你錢開發,同時把制度也給你帶進去,其實這個問題都缺制度,缺市場經濟制度,缺規則,開發性金融就在給你錢的過程中制度也帶進去了,這個也是了不得的事情。

再有比如說我們的成功經驗,開發區,開發區的好處就在於我不要變你整個的體制、法律,就是你給一個法律在這個地方實施,我們就可以去做,說實話“一帶一路”走出去國家風險是很厲害的,那好,我們就說是不是在這個地方按照我們的規矩商量好,做出來之後對當地就好處了。所以我們發展優先也還是把中國行之有效的,而且最適合窮哥們兒的發展路徑給他們帶過去了。

當然最後我們還是說是合作共贏,歐美主導的全球化關於合作共贏是暗含著的,理論說只要國際分工就是共贏,那是理論上,但實際上可不完全是這樣的,我們非常的明確,共贏是作為我們的原則,其他還有很多,所以仔細看看你這句話的要點這個沿線是窮國,我們搞的是窮國的全球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