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監管套利成風暴中心 人民日報質問“銀行能否寫好一個“主”字?

《人民日報》今日刊文聚焦銀行業“脫實向虛”問題, 稱經濟調整帶來的大環境變化, 以及跨市場期限錯配套利和監管套利, 讓銀行更多關注資金市場業務, 卻逐漸偏離主業。

報導稱, 銀行應放棄對短期利潤的過度追求, 更加注重長遠、穩固的銀企關係。 銀行增強主業的監管環境也要改善。

去年下半年以來, 銀行間市場的資金越來越緊張, 市場利率大幅上升, 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卻沒明顯上升, 說明此前銀行資金直接進入實體企業的不多, 所以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的變化也沒有體現在企業融資成本的變化上。

資料顯示, 傳統信貸資產業務作為銀行主業, 在商業銀行總資產中的比重迅速下降, 非信貸資產業務的占比不斷增加。 截至2015年末, 16家上市銀行非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的占比已達到34.96%, 同比上升3.46個百分點, 個別銀行的非信貸資產占比甚至已超過信貸資產規模。

錢去哪裡了?

報導援引某股份制商業銀行部門負責人稱, 銀行的錢通過一些非信貸資產業務, 轉道進入房地產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或者在銀行體系內空轉, 直接送達實體經濟的信貸資金在減少:

有些資金來自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 通過券商、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的資管計畫與信託計畫對接, 輾轉進入房地產企業;有的資金在債券市場內部空轉,

環環相套、層層加杠杆;有的發展配資業務, 用於定向增發等證券市場交易……

脫實向虛的原因

報導指出, 導致銀行偏離主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 經濟下行期間, 企業自身有效信貸需求下降, 同時銀行信用風險會上升, 導致銀行對實體經濟信貸占比下降。

 第二, 利率市場化推進, 存貸款淨息差收窄, 靠傳統信貸賺得的收入下降, 促使銀行去金融市場尋求新的收入來源。

 第三, 對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監管趨嚴, 也導致銀行有偏離主業的衝動。 傳統銀行業務有行業集中度和信貸額度限制, 還有嚴格的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準備金要求, 這些都會推高銀行信貸成本。

突出主業

報導認為, 應該從銀行的考核機制和監管環境入手,

引導銀行非信貸資金歸位:

 1. 銀行風險和利潤考核應著眼長遠:相關政府部門、社會和股東都應該放寬對銀行盈利的片面性要求, 主動調低銀行利潤預期, 使銀行更多關注長遠、穩固的銀企關係, 而不是在意某項創新能否實現短期收益, 放任中長期風險上升。

 2. 銀行脫實向虛, 根子在於監管套利:監管套利在於不同市場監管規則不統一, 對銀行不同業務的監管要求有松有嚴, 適當降低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的監管成本, 能引導銀行簡化業務流程, 減少不必要的通道, 讓信貸過程更加清晰、透明, 讓更多資金支援實體經濟。

 銀行業監管風暴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介紹, 近日, 銀監會密集發佈包括《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開展銀行業“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關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在內的監管政策,

要求針對過去兩年間快速膨脹的同業鏈條及其資產端高速增長的債券投資從嚴監管。

 華創債券屈慶、周冠南指出, 整體來看, 今年勢必成為銀行體系的監管大年, 過去兩年內快速發展的同業鏈條將面臨非常嚴格的監管, 無論是在負債端還是資產端都將出臺針對性的監管要求, 且直接通過行政化的監管方式進行管理。 具體來看:

一是負債端同業存單的發行將受到更嚴格的管理, 未來發行規模將被動下降;

二是委外投資的資產端將嚴格穿透管理,

表外理財的資產端將進一步“表內化”管理;

三是通過資管產品的多層嵌套延長同業鏈條, 進行監管套利的行為將受到嚴格限制;

四是債券投資的杠杆操作將受到嚴格管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