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吉林地理|磐石城垣的興廢

↑點擊上方“曼陀羅文化”關注我們

說起吉林省磐石縣城的興建, 不能不提到磨盤山。 磨盤山坐落在縣城偏東北方2.5公里處, 海拔501.4米,

相對高度170米, 周圍7.5 公里。 東山坡曾有巨石, 形似磨盤, 當地墾荒者稱此山為磨盤山。 清光緒八年(1882年)在此山之南設磨盤山分防巡檢。 光緒十三年(1887年), 吉林將軍希元因磨盤山地區方圓500裡, 山深林密, 一員巡檢難以“震懾”而奏請添官設治。 光緒十四年(1888年)議准裁去巡檢, 改設州同, 名曰磨盤山分州, 分州治所設於磨盤山腳下。

數年之後, 磨盤山地區“人口稠密”, 農工商業發展迅速, 希元將軍奏請“亟宜修建城池, 便於施治, 以保民生, 而固邊守”。 為此, 分州衙門開始選地, 籌畫修建磨盤山城垣。 最初選地在七個頂子山西側, 擋石河以東, 以其地勢平坦開闊, 城池可大可小, 有伸縮餘地。 而當地鄉紳大戶考慮到在河南修建城垣, 自己宅院遠離城外不安全,

如若拆遷損失又頗大, 便暗借“堪輿者”之口, 以找不到絕地(舊社會迷信之說, 收監犯人的牢獄必須建立在絕地之上, 否則囚犯就要反獄)不能修大獄為由, 出面勸阻, 說磨盤山腳下有可以修牢獄的“絕地”。 州官認為, 牢獄的安危, 關係到地方官的前程大事, 遂採納了他們的建議, 把城址改選在磨盤山腳下了。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 工程要員、當地士紳趙仙瀛主持修建磨盤山城。 城牆、城門均用大號青磚砌成。 城正方形, 牆高5.5米, 周長3.2華里, 每邊長為0.8華里。 全城設五門, 東曰東來門, 西曰麗澤門, 南曰崇禮門, 北曰天一門, 直對北門修一小南門曰阜成門。 門洞一律為青磚起劵拱門, 寬約7米, 深5米, 裝有木制對開板門兩扇, 門表面密排直徑約5公分的鑄鐵大帽圓釘。 城門上均築有城樓, 飛簷疊拱, 雄偉壯觀, 牆外周圍開鑿護城池, 池闊2.6米, 深1米。 五門之外均設輿梁, 城內每面打水井兩眼, 四面共鑿水井8眼, 各門外都設輿橋, 因年久坍塌。 民國二至四年, 經縣知事黃守愚重新修復。 後來輿橋填平為道,

護城河被水淤平 , 唯城牆、城門如故。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吉林將軍長順奏請改建縣治獲准, 因磨盤山名不雅, 取“安如磐石”之意, 定名“磐石縣”, 磨盤山城也隨之改稱磐石城, 縣治所設在磐石城。 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九月十日, 宋國榮率“抗日救國軍及殿臣部”攻打磐石縣城時, 曾把東來門、崇禮門擊毀。 事後崇禮門修復, 東來門未修。 “八一五”光復後, 城門城牆已殘破不全, 被陸續拆除。

消息來源/江城日報 2015年11月25日05版

作者/李蔭棠

原文無圖, 圖片來自網路

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 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大吉林, 大東北,

聚焦鄉梓歷史, 傳播吉林人物語;

大文化, 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 弘揚慢生活情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