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老乾媽辣醬”被檢出重度致癌物?探究致癌背後的真相

她, 不僅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國民女神”, 也溫暖了廣大海外華人的愛國胃, 更是征服了千千萬萬的歪果仁。 她就是——老!幹!媽!

“老乾媽”對於中國人來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個在中國著名的油制辣椒醬品牌, 獲得眾多國人的青睞。

飯桌上總放著那麼一兩瓶!不管吃吃米還是吃面, 來一勺, 香!

相信諸位身處加拿大的小夥伴們飯桌上也不少見!

事實上, 老乾媽的影響力可大了!不只是中國人,

就連老外也愛吃。

在國外可是比國內貴多了, 美國亞馬遜上280克的那瓶老乾媽豆瓣辣醬賣8.99美元(大概58軟妹幣)。 對此, 陶華碧女士曾經毫不客氣地說“我要把老乾媽賣到外國去, 賺外國人的錢。 ”(《貴州都市報》)

但是, 最近有中國網站優恪(www.okoer.com)就對老乾媽等市面上十種品牌的油制辣椒醬做了一份測評, 結果… 竟全是差評?!

中國優恪測評網選擇了老乾媽、老乾爹、海天等幾個品牌共十款最受中國人喜愛的油辣椒產品, 送檢德國著名協力廠商消費品檢測機構Öko-Test, 進行權威測評。

檢測結果顯示, 這些產品成分評分都相當差, 只拿了D-(警示)等級(最高評級為卓越A+, 代表產品沒有或只有輕微缺陷)。

這幾款產品的主要扣分點為油辣椒中含有的礦物油、多環芳烴化合物、增塑劑及增味劑等成分。

這些成分對人體的危害超級大!

礦物油:中低黏度的MOSH類物質能在動物體內積聚, 並在肝臟、脾臟及淋巴結等器官中產生微肉芽腫。

多環芳烴化合物:致癌!

增塑劑:塑劑又稱塑化劑,

添加到塑膠聚合物中可增加塑膠的可塑性。 某些成分在動物實驗中會顯示出生殖毒性。

增味劑(此處涉及谷氨酸鈉/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 對於極少數敏感人群來說, 如果臨床上直接攝入3克或以上的谷氨酸鈉, 可引發頭痛、頸部僵硬、乏力等症狀。

以下檢測報告↓↓↓

關於這項檢測的真實性, 優恪網堅稱沒貓膩!

在優恪網的檢驗報告中, 對產品的採購管道表明了來源。

這些送檢樣品採購時間為2016年12月-2017年1月, 均由優恪員工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 在大型電商自營管道(京東、天貓)等國家認可的正規銷售管道匿名購買。 優恪不接受廠商送檢的產品,這樣可以保證送檢產品不受廠商控制。同時,優恪自主決定送檢何種產品。廠商既不能阻止優恪送檢其產品,也不能促使優恪根據其意願送檢他們的產品。

這項測評也很是認真走心啊!

測試結果無疑給了大家一個晴天霹靂!這份報告在各大社交平臺引起瘋轉,引發了公眾恐慌。

大家先別急著“累覺不愛”,對於這篇瘋傳的檢測報告,其實也存在幾點疑問:

礦物油超標真的致癌嗎?

多家媒體轉載這份檢測機構的報告,稱老乾媽等品牌的產品礦物質油含量偏高,且“礦物油超標恐傷肝致癌”。

那麼,礦物油到底是何方“妖怪”?讓某評級機構警示為(D-),讓公眾談“油”色變?

據相關文獻報導,碳數低於10的礦物油在室溫下容易揮發,所以不易在食品中殘留而引起污染;而碳數高於50的礦物油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不小心誤食也能夠直接通過胃腸道排出體外,所以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其中碳數介於10到50之間的礦物油有一定毒性,但毒性也非常低,安全性甚至高於食鹽。

由於其毒性非常低,目前中國、歐盟均未對食品中的礦物油成分提出限值。

而食品中礦物油的毒性非常低,含量也非常低,在正常飲食攝入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這個德國實驗室靠譜嗎?

這份報告依據的是Öko-Test在德國的實驗室檢測,但搜索了一些這家機構,也有幾點可疑:

1、在其所有的網上資料中,這家機構的身份是一個德語的消費者雜誌。

作為一家媒體,經營範疇內並沒有自己的實驗室。

2、遍搜網路也根本找不到 Öko-Test 在德國實驗室的任何資訊,位址在哪兒?

有無ISO認證,有無參加proficiency program 以及它的成績?這些資訊都沒有,如何鑒定它的權威性?

3、評級標準模糊,沒有公開資料包告。

報告通篇在說某某產品檢出某某有害物質含量偏高。但檢測值是多少?法規的限量是多少?不合格的指標複檢了嗎?有害物質毒理學資料是怎樣的?這些資料都沒公開。連測評方法和測試資料都不敢公開的測評報告能有可信度麼?

只能說,這次的報告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檢測結果以及報告的可靠性。如今,大家對食品安全日益重視,所以,公正、權威的協力廠商監督和檢測就顯得更為重要。

下次,我們再碰上嚇死人的消息時,請勿輕信,多想一步,某些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優恪不接受廠商送檢的產品,這樣可以保證送檢產品不受廠商控制。同時,優恪自主決定送檢何種產品。廠商既不能阻止優恪送檢其產品,也不能促使優恪根據其意願送檢他們的產品。

這項測評也很是認真走心啊!

測試結果無疑給了大家一個晴天霹靂!這份報告在各大社交平臺引起瘋轉,引發了公眾恐慌。

大家先別急著“累覺不愛”,對於這篇瘋傳的檢測報告,其實也存在幾點疑問:

礦物油超標真的致癌嗎?

多家媒體轉載這份檢測機構的報告,稱老乾媽等品牌的產品礦物質油含量偏高,且“礦物油超標恐傷肝致癌”。

那麼,礦物油到底是何方“妖怪”?讓某評級機構警示為(D-),讓公眾談“油”色變?

據相關文獻報導,碳數低於10的礦物油在室溫下容易揮發,所以不易在食品中殘留而引起污染;而碳數高於50的礦物油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不小心誤食也能夠直接通過胃腸道排出體外,所以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其中碳數介於10到50之間的礦物油有一定毒性,但毒性也非常低,安全性甚至高於食鹽。

由於其毒性非常低,目前中國、歐盟均未對食品中的礦物油成分提出限值。

而食品中礦物油的毒性非常低,含量也非常低,在正常飲食攝入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這個德國實驗室靠譜嗎?

這份報告依據的是Öko-Test在德國的實驗室檢測,但搜索了一些這家機構,也有幾點可疑:

1、在其所有的網上資料中,這家機構的身份是一個德語的消費者雜誌。

作為一家媒體,經營範疇內並沒有自己的實驗室。

2、遍搜網路也根本找不到 Öko-Test 在德國實驗室的任何資訊,位址在哪兒?

有無ISO認證,有無參加proficiency program 以及它的成績?這些資訊都沒有,如何鑒定它的權威性?

3、評級標準模糊,沒有公開資料包告。

報告通篇在說某某產品檢出某某有害物質含量偏高。但檢測值是多少?法規的限量是多少?不合格的指標複檢了嗎?有害物質毒理學資料是怎樣的?這些資料都沒公開。連測評方法和測試資料都不敢公開的測評報告能有可信度麼?

只能說,這次的報告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檢測結果以及報告的可靠性。如今,大家對食品安全日益重視,所以,公正、權威的協力廠商監督和檢測就顯得更為重要。

下次,我們再碰上嚇死人的消息時,請勿輕信,多想一步,某些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