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遼北名山,蟠龍山穿越劄記

蟠龍山, 地處遼寧北部大城市鐵嶺, 在鐵嶺地區久負盛名, 為遼北名山。 我始終有個願望, 一定要穿越一把這遼北名山。 蟠龍山, 一定是型若一條盤臥的巨龍, 要不, 怎麼會成為---蟠龍山呢?

日前, 參加戶外登山群穿越鐵嶺帽兒山--蟠龍山, 算是圓了我許久的夢想。 但是, 全程五個多小時的穿越過後, 我的頭腦中卻很難形成一個“巨龍盤臥”的概念來, 我在想:是我的思維有錯, 還是“盤龍”的叫法“有誤”呢?於是, 回到寓所後便撿拾記憶、搜索史遺、整理思緒後, 似乎有個聲音傳來說:“蟠龍山其實應該叫雙龍山”。 叫“雙龍山”, 有山中一塊石碑為證:“雙龍山-聖水寺”, 這是一塊至今還立於山中的石碑的碑文, 文中的“雙龍山”即指蟠龍山, 那麼碑文中的叫法又從何而來呢?無可考。 那麼, 蟠龍山除了叫雙龍山之外, 還有無其他的叫法嗎?有, 當地人還叫它“香山”和“響山”。 然, 此兩種叫法皆與聖水寺有關。

“聖水寺”, 全稱為“蟠龍山聖水講寺'.講寺, 顧名思義, 定是以“講”著稱, 所以, 聖水寺有講經院, 每到開講時常會聚集四海僧眾數百人, 場面可謂宏大, 北方難見。 相傳元末時某秋日, 一雲遊僧人為躲戰亂, 從南方一路北行, 這日雲至帽山與蟠龍山之間處, 已是饑腸轆轆, 口渴難耐, 四處觀望欲尋化緣之所, 然滿山深秋蕭瑟, 落葉紛紛, 哪裡有煙舍人家, 於是喟歎:命運多舛, 人生不易, 好生絕望。 於是尋一樹下打坐歇息, 雙目微閉, 正似睡非睡之時, 耳邊忽聞“咚、咚、咚”的悠慢的木魚之聲, 初覺似夢, 待凝神細聽,

確信是木魚無疑, 於是起身尋去。 說也怪, 轉過山腳, 映入眼簾已不再是秋風蕭瑟、敗葉枯枝, 而是紅葉漫山、金光耀眼, 你到怎地, 這僧從北坡轉到西坡, 此時正是夕陽璀璨, 山中又多為楓林, 紅葉映晚霞, 夕陽霞滿天就不為奇了。 這雲遊高僧循著木魚梆聲此時更無心攬勝, 只是一門心的向那聲音處盤桓, 踏石避荊, 真個是跌跌撞撞, 待一多時辰後, 來到一處開闊地帶時, 木魚聲止, 淙淙之聲傳來, 細觀則見一處泉水掛於山腰, 四周佈滿參天古樹, 雲僧慨歎:真洞天也!掬水而飲, 清澈甘甜, 一路疲憊頓消, 神清氣爽。 這雲僧於是駐足下來, 以泉水果腹竟不覺饑餓, 遂堆石成屋紮下營寨。 不數日, 山中來一高僧便傳遍附近山村,
人們紛紛來找高僧療病索藥, 高僧亦不推卻, 每每舀出泉水送與村民, 村民敷傷煮米, 傷病痊癒。 高僧神泉治病的消息迅速傳開, 人們都稱這泉水為神水, 高僧也在不愁化緣, 於是生出在此建廟講經佈道的想法來, 十裡八村的鄉民也都願意想應, 紛紛捐錢捐物, 出人出力, 經一年時間, 這廟宇果真立了起來, 因這廟是因水而來, 故取名:聖水寺。

之後,不知是何年何月,人們把這聖水寺所依後山叫做了“蟠龍山”。我今入山觀之,卻怎麼也找不出“盤龍”的影子,但在山脊細觀,卻見山脊蜿蜒起伏,成“之”字形走向,更為奇特的是,四周群山均植被茂密,唯獨山脊處植被稀疏,不時有山石裸露,狀如“魚鱗”,想來,這便應是龍的來由了吧。雖不是盤龍,而應是長龍倒也貼切。附近有民間傳說曰:遠古時曾有二龍鬧海,後被天庭罰下民間化為石龍之說,看來,山中立有“雙龍山”的石碑還是有些因緣的。

之後,不知是何年何月,人們把這聖水寺所依後山叫做了“蟠龍山”。我今入山觀之,卻怎麼也找不出“盤龍”的影子,但在山脊細觀,卻見山脊蜿蜒起伏,成“之”字形走向,更為奇特的是,四周群山均植被茂密,唯獨山脊處植被稀疏,不時有山石裸露,狀如“魚鱗”,想來,這便應是龍的來由了吧。雖不是盤龍,而應是長龍倒也貼切。附近有民間傳說曰:遠古時曾有二龍鬧海,後被天庭罰下民間化為石龍之說,看來,山中立有“雙龍山”的石碑還是有些因緣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