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叢枝病導致金針菇減產或絕產

金針菇叢枝病是指金針菇菇柄周身垂直於菇柄長出無數個小金針菇的現象, 是金針菇出菇期的一種生理性病害。

金針菇叢枝病發病症狀

發生金針菇叢枝病的金針菇子實體, 菇柄周身垂直菇柄長出無數個幼小的金針菇, 一般直徑只有一兩毫米, 單個金針菇有完整的形態, 菇帽較小, 嚴重時不形成菇帽, 金針菇叢枝病發病嚴重時, 嚴重影響產量, 甚至絕收。

金針菇叢枝病發病條件

金針菇叢枝病多發於防空洞、半地下式菇房等容易出現通風不良的栽培情況下, 一般工廠化金針菇栽培時很少發生。 金針菇生長環境通風不良, 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是金針菇叢枝病發病的重要誘因,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濕度較大, 就會發生金針菇叢枝病。 金針菇叢枝病一般發生在因二氧化碳過高而導致的針尖菇的菇柄上, 但是針尖菇不會一定有金針菇叢枝病。

金針菇叢枝病預防措施

1、加強通風、降低二氧化碳濃度是預防金針菇叢枝病的主要措施。

2、避免通風不良和高濕情況同時出現, 在夏季陰雨天, 適當減少通風, 潮濕的熱空氣進入低溫的防空洞或者菇房, 濕度會迅速上升。

3、防空洞栽培時, 儘量選擇距離通風孔較近的位置用於金針菇的催芽。

4、採用覆蓋薄膜栽培金針菇技術的, 在金針菇子實體形成後應該經常掀開薄膜進行通風, 逐漸撤掉薄膜。

5、在菇帽形成困難時期可以增加光照, 刺激菇帽的形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