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你知道《小白楊》這首歌是怎麼來的嗎?

“當初呀離家鄉, 告別楊樹莊, 媽媽送樹苗, 對我輕輕講, 帶著它, 親人囑託記心上羅喂, 栽下它, 就當故鄉在身旁。 ”這是軍旅歌曲《小白楊》的歌詞選段。 1984年, 中國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1984年慶“八一”文藝晚會上, 將梁上泉作詞、士心作曲的《小白楊》帶給觀眾, 引起了巨大反響。 30年間, 《小白楊》唱遍了大江南北, 至今歌曲的旋律依然在很多人的記憶中迴響。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探尋,為體現的愛國精神和紀念一位普通母親對孩子戍守邊疆的鼓勵和支持而創作《小白楊》的始末......

“小白楊哨所”位於中哈邊界,

中國新疆境內塔城裕民縣塔斯提邊防哨所。 歌曲《小白楊》取材於發生在塔城地區中哈邊境線塔斯提邊防哨所的一個真實故事。 1982年, 在該哨所服役的錫伯族戰士程富盛回到察布查爾縣紮庫齊牛錄鄉紮庫齊牛錄村探望家人。 母親富吉梅在聽聞兒子講述哨所環境艱苦, 周邊沒有一棵樹時, 就從家中挖了10棵樹苗讓兒子帶回哨所栽上。 程富盛說, 在錫伯人看來, 有家的地方就有樹, 有樹的地方就是家。 受母親囑託, 他將樹苗帶回哨所, 栽種在哨所邊上。

見到程富盛背回的樹苗, 戰友們甭提有多高興了。 但是轉念一想到哨所周圍多為沙礫石子所覆蓋, 下面的土質鹼性很大, 且方圓5公里之內沒有水源, 小樹很難成活的殘酷現實,

戰士們又不免心情沉重起來。

面對困難, 大家沒有氣餒, 下了崗哨的戰士硬是輪流把黑土從10多公里外背上了哨所。 培上黑土、背水澆樹, 20棵小白楊喜盈盈地排列在哨所的房前屋後。 為了小樹儘快成長, 戰士們一改原先每星期到5公里外的布林幹河背一次水為現在的每天背一趟。 同時戰士們還改變了生活習慣, 每日不擦香皂, 不用洗衣粉, 以便澆灌小白楊。 即便如此, 兩個多月後, 依舊有19棵樹苗相繼枯死, 唯有離哨所最近的那棵還在頑強地與大自然抗爭著, 官兵們為此痛心不已。 在戰士們的精心呵護下, 這棵小白楊一天天茁壯成長起來。

官兵們悉心照料小白楊的故事被哨所的一名戰士寫進了日記, 其中有“小白楊陪我一起守邊防”的句子。

當哨所辦宣傳壁報時, 這篇日記遂被抄在了黑板報上。

1982年, 已經轉業到四川省作協的梁上泉受戰友之邀, 到新疆軍區部隊體驗生活。 新疆多白楊, 有過多年軍旅生涯的梁上泉立刻聯想到英姿挺拔的戰士們, 這不就是一排排的白楊樹麼?有了這個形象, 梁上泉揮筆寫了一首《林帶閱兵曲》, 這首詩為梁上泉後來創作出唱紅軍內外的《小白楊》作了感情的鋪墊和藝術的積累。

後來, 梁上泉又參加了由中國音樂家協會組織的訪問團, 赴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大興安嶺林區體驗生活。 一天, 看到下哨的戰士在讀書、寫家信, 梁上泉望望青春樸實的戰士, 瞅瞅風中搖曳的小白楊樹苗。 陡然間,

他全身像電流通過一樣的顫抖, 腦海裡映現出在新疆見到的白楊。

電光石火, 點燃了梁上泉的靈感和激情, 新疆的小白楊和北疆的小白楊疊加在一起, 生活積累和藝術積累終於厚積薄發, 噴湧而出。 大概只用半小時, 就寫出了名揚天下的歌詞《小白楊》。 為了記下這難忘的情節, 他特意在文稿上注明:1983年7月16日, 呼倫貝爾盟。 這就是《小白楊》的誕生時間和地點。

與梁上泉同行的採訪團裡有著名的作曲家聲茂同志, 他看到這首歌詞後產生了創作欲望, 為它譜了曲。 但這支曲子剛健有餘, 柔美不足, 沒有適應80年代邊關軍人的審美情趣, 因此沒有傳唱流行開來。 不久, 梁上泉把這首歌詞發表在《解放軍歌曲》上, 被總政歌舞團作曲家士心看到了,

他讀後深受感動, 於是下了一番功夫, 為其譜曲。 他的曲子既有軍人的陽剛之氣, 又有對家鄉和親人的眷戀之情, 剛柔相濟, 旋律優美, 撥動了每個戰士的心弦, 很快在軍營廣為傳唱, 並且迅速流行全社會。

1982年梁上泉去新疆途經石河子時, 遇到一個四川人在此開設的名叫“峨眉酒家”的小吃店。 在荒僻的北疆, 川人艱苦創業, 梁上泉對這位敢於闖天下的同鄉很敬佩, 於是寫下詩歌《峨眉酒家》。 該詩登載在《人民文學》上, 被鬱鈞劍看見, 他將該詩稍加修改, 推薦給士心作曲。 這首歌很快在社會上廣為傳唱, 閻維文還憑藉這首歌獲得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民族唱法一等獎。 由於有過這段緣分, 所以士心一看到《小白楊》歌詞便愛不釋手, 尚未謀面的二人再度攜手。

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1984年慶“八一”文藝晚會上,歌唱家閻維文首次公開演唱了《小白楊》歌曲,博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198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再度亮相螢屏,從而使它進一步走入千家萬戶,為全國人民所耳熟能詳。閻維文因此而聲名大噪,迅速走紅。此後,隨著《小白楊》在全國各地特別是部隊的廣泛傳唱,位於新疆塔城地區裕民縣境內的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塔斯提邊防哨所,在一夜之間廣為人知。2003年,該哨所更名為“小白楊哨所”。201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拍攝電影《小白楊》,以本歌曲及其背後故事為主題展開。

梁上泉,四川達縣人。中共黨員。1950年達縣高級中學畢業前夕參軍,歷任川北軍區文工團、西南軍區公安部隊文工團創作組副組長,軍委公安軍文工團創作員,重慶市歌舞劇團編劇、市文聯專業作家,曾任四川省及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創作一級。中國音樂文學學會、詩歌學會、歌謠學會理事,重慶音樂文學學會會長,重慶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全國第七屆人大代表。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士心,1955年11月26日生於天津的一個音樂世家,是我國著名弓弦樂大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劉明源次子。士心1970年7月參加工作,同年9月入伍。歷任戰士、師宣傳隊演員、創作員、創作組組長。1979年3月借調總政歌舞團獨奏板胡、二胡、高胡、京胡,表演山東快書和相聲。1984年調入總政歌舞團任演員、演奏員、創作員等職。1984年至1987年曾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並從師蘇夏教授。

特別推薦

綜合稿件

編輯 | 任 豔

責編 | 白 羽

審核 | 舒 丁

尚未謀面的二人再度攜手。

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1984年慶“八一”文藝晚會上,歌唱家閻維文首次公開演唱了《小白楊》歌曲,博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198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再度亮相螢屏,從而使它進一步走入千家萬戶,為全國人民所耳熟能詳。閻維文因此而聲名大噪,迅速走紅。此後,隨著《小白楊》在全國各地特別是部隊的廣泛傳唱,位於新疆塔城地區裕民縣境內的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塔斯提邊防哨所,在一夜之間廣為人知。2003年,該哨所更名為“小白楊哨所”。201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拍攝電影《小白楊》,以本歌曲及其背後故事為主題展開。

梁上泉,四川達縣人。中共黨員。1950年達縣高級中學畢業前夕參軍,歷任川北軍區文工團、西南軍區公安部隊文工團創作組副組長,軍委公安軍文工團創作員,重慶市歌舞劇團編劇、市文聯專業作家,曾任四川省及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創作一級。中國音樂文學學會、詩歌學會、歌謠學會理事,重慶音樂文學學會會長,重慶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全國第七屆人大代表。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士心,1955年11月26日生於天津的一個音樂世家,是我國著名弓弦樂大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劉明源次子。士心1970年7月參加工作,同年9月入伍。歷任戰士、師宣傳隊演員、創作員、創作組組長。1979年3月借調總政歌舞團獨奏板胡、二胡、高胡、京胡,表演山東快書和相聲。1984年調入總政歌舞團任演員、演奏員、創作員等職。1984年至1987年曾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並從師蘇夏教授。

特別推薦

綜合稿件

編輯 | 任 豔

責編 | 白 羽

審核 | 舒 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