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如何用網路強國戰略思想指導創新發展?

小新說

2016年4月19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從改革發展全域高度提出網路強國思想。 網信事業代表著新時代的先進生產力, 是推動經濟社會關係深刻變革, 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助力。

那麼, 如何用網路強國戰略思想指導創新發展?2017年4月19日, 座談會召開一周年之際, 中國電科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群力結合企業發展經驗, 接受《中國電科》報記者專訪。 小新為您轉載如下。

1

中國電科在網信領域做了哪些重點工作?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

習總書記“4·19”講話把網信事業提升至新的戰略高度, 在網信事業發展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給予我們極大鼓舞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一年來, 中國電科圍繞網信事業主要做了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堅持軍民深度融合, 以網信技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風起雲湧、方興未艾, 資訊技術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 資訊資料成為新的社會生產力要素, 對社會和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主導性越來越明顯。 中國電科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資源優勢, 聚焦網信事業, 加快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為科技強國、網路強國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做出了積極努力。 建設海洋電子資訊研究院,

打造海洋資訊產業基地, 建成首艘海上電子任務系統綜合試驗船“電科1號”;建立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技術創新聯盟, 開發建設空天一體的國家資訊基礎設施;打造行業網路安全整體解決方案, 實現了基於國產CPU和作業系統的整機產品;落實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政法、智慧交通、智慧文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 推動關鍵行業、公務服務重點領域的智慧化管理能力提升, 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是發揮網信技術優勢, 持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訊化建設。 “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的潮流, 是推動沿線國家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區域合作的戰略抓手。

中國電科積極回應國家戰略, 著力提升品牌影響力, 著力融入沿線國家資訊化建設體系, 著力提高產品成系統出口能力, 著力抓好基礎性和前沿性重點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推進從“有什麼賣什麼”向“要什麼賣什麼”轉變, 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賣知識”轉變, 從“出口為主”向“出口和本土化相結合”轉變, 為沿線國家提供更豐富的產品和服務。 中國電科探索海外經營和國際合作新模式, 實施海外兼併重組, 強化全球安防監控龍頭地位, 提高國際競爭力;與有關國家開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合作, 優化綠色環保產業的國際化佈局。

三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 以打造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企業助力科技強國建設。

習總書記指出, “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必須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 能夠持續湧現一大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 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 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骨幹和中堅,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 必須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大作為, 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做出積極貢獻。 我們制定了建設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企業方案並開始實施;出臺了科技創新“二十條”意見, 著力突破制約創新的人才、平臺、機制等問題;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 組織策劃“熠星”創新創意大賽, 搭建創新資源彙聚平臺, 探索創新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

總之, 作為中央企業,

中國電科始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 站在國家國防建設和資訊化建設頂層需求的角度,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激發人的活力, 通過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推動科技創新, 通過科技創新來促進企業的發展, 通過企業的發展來實現對國家的責任和使命的全面履行, 以集團公司科研、生產、經營的良好業績夯實黨和國家的政治基礎和物質基礎。

2

在創新發展、參與國際競爭方面, 中國電科做了哪些工作?未來有怎樣的計畫?

中國電科的歷史就是一部科技創新史, 可以說創新對於我們來說是與生俱來的。 我們始終把創新作為保持自身優質高速發展的根本和動力源泉, 在獨有獨創上下功夫, 敢於突破、勇於探索, 以更多的原創發現、發明,掌握新一輪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堅持不懈的推進科技創新。

一是按照“重構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技術創新業態”思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式創新體系架構。加強集團公司各類重點實驗室的統籌建設,搭建國內外創新資源彙聚平臺;按照總書記“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的要求,正聯合北京市共同打造網路資訊科學技術國家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基礎設施。

二是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加大基礎前沿技術研究。2013年,我們組建了“電子資訊科學技術研究院”,內部就叫“創新院”。首先,統籌組織和協調全集團的基礎和前沿科技創新;其次,面向海內外廣攬一流電子資訊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以新體制、新機制開展前沿性、基礎性技術學研究;第三,搭建集團內部科研力量與集團外基於海外科研院校、科技型企業合作的橋樑;第四專司集團公司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三年多來,創新院的工作已取得明顯成就,在軍事電子、國民經濟資訊化等重要領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行業的影響力開始形成。

三是著力推動成果轉化,加大科技供給能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型智慧城市從理念進入實踐,頂層設計方案得到試點城市認可,通用功能平臺等核心產品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發佈,開始打造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標準、新模式;大資料創新全面佈局,政府治理大資料應用技術、社會安全風險感知與防控大資料應用等國家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自主可控的物聯網通用體系架構進入示範推廣階段。

四是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海外發展空間。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升國有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有關指示精神,中國電科積極探索國際業務轉型發展和海外經營新模式,打造出安防監控、太陽能光伏等多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國際業務網路基本覆蓋全球主要地區重點市場,形成業務範圍多領域發展、市場開拓多方向推進、經濟效益多維度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

3

中國電科作為互聯網企業,應該怎麼做?下一步如何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總書記“4·19”講話以來,我國在網路資訊技術和網路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與網信事業在黨和國家戰略佈局中的地位相比,與科技強國、網路強國建設的要求相比,我們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國電科作為我國電子資訊領域綜合實力最強、專業門類最廣、歷史傳承最為深厚的科技型企業,我們理應勇於擔當、積極作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率先打造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企業為主線,全面推進中國電科的改革創新和跨越發展。

01

一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著力加強基礎前沿技術研究,提升科技創新的地位和影響力。我們既要努力追趕已知技術,更要敢闖無人區,既要重視應用技術,也要探索前沿基礎科學,爭取彎道超越,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

二是加快成果轉化步伐,加大科技供給能力,來強化科技創新對軍工、產業和國際化等業態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3

三是抓好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管道、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進行系統性科技管理機制改革,提高創新效率。

4

四是強化創新平臺打造,主動開展與國內外的廣泛合作,吸納一切優秀創新資源為我所用,加快創新步伐。

5

五是大力培養網信領域世界一流人才隊伍,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大國工匠和企業家隊伍。

6

六是強化“一日無創新,一日無電科”的創新理念,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

4

中國電科在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和經驗?

人才是創新的根本。中國電科積極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打造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隊伍,改革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全系統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素質不斷提升。目前,中國電科科技人員占比超過一半,45歲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員成為主要力量。

我們在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1

一是暢通高層次領軍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建立由院士和集團首席科學家、首席專家等序列構成的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建立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2

二是建立科技專家作用發揮機制

加強科技專家事業平臺建設,探索落實高層次科技專家的事業平臺保障、資源調配、管理服務和考核評估機制,充分發揮高層次科技專家的重要作用。

3

三是實施科技創新人才特殊支持計畫

結合重點領域發展需要和重大工程項目,評選科技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科技創新團隊並給予經費支持,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熱情。

4

四是完善人才教育培養機制

成立中國電科大學,針對不同類型人才隊伍的特點和需求,分級分類開展教育培訓。

5

五是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完善各要素參與分配的利益共用機制,建立崗位分紅、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等激勵機制。

中國的網信事業任重道遠,大有可為。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肩負起推進國家網信事業發展的使命和責任,集中力量加大網信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力度,搶佔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建立開放協同的網信技術產業創新生態圈,在國家資訊化戰略實施中發揮領軍作用,在國家網路空間安全中發揮脊樑作用,在網信經濟發展中發揮主力作用,在網信技術自主可控中發揮中堅作用,走出一條有中國電科特色的網信事業跨越發展之路,成為網信時代的“大國重器”。

以更多的原創發現、發明,掌握新一輪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堅持不懈的推進科技創新。

一是按照“重構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技術創新業態”思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式創新體系架構。加強集團公司各類重點實驗室的統籌建設,搭建國內外創新資源彙聚平臺;按照總書記“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的要求,正聯合北京市共同打造網路資訊科學技術國家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基礎設施。

二是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加大基礎前沿技術研究。2013年,我們組建了“電子資訊科學技術研究院”,內部就叫“創新院”。首先,統籌組織和協調全集團的基礎和前沿科技創新;其次,面向海內外廣攬一流電子資訊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以新體制、新機制開展前沿性、基礎性技術學研究;第三,搭建集團內部科研力量與集團外基於海外科研院校、科技型企業合作的橋樑;第四專司集團公司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三年多來,創新院的工作已取得明顯成就,在軍事電子、國民經濟資訊化等重要領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行業的影響力開始形成。

三是著力推動成果轉化,加大科技供給能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型智慧城市從理念進入實踐,頂層設計方案得到試點城市認可,通用功能平臺等核心產品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發佈,開始打造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標準、新模式;大資料創新全面佈局,政府治理大資料應用技術、社會安全風險感知與防控大資料應用等國家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自主可控的物聯網通用體系架構進入示範推廣階段。

四是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海外發展空間。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升國有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有關指示精神,中國電科積極探索國際業務轉型發展和海外經營新模式,打造出安防監控、太陽能光伏等多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國際業務網路基本覆蓋全球主要地區重點市場,形成業務範圍多領域發展、市場開拓多方向推進、經濟效益多維度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

3

中國電科作為互聯網企業,應該怎麼做?下一步如何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總書記“4·19”講話以來,我國在網路資訊技術和網路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與網信事業在黨和國家戰略佈局中的地位相比,與科技強國、網路強國建設的要求相比,我們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國電科作為我國電子資訊領域綜合實力最強、專業門類最廣、歷史傳承最為深厚的科技型企業,我們理應勇於擔當、積極作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率先打造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企業為主線,全面推進中國電科的改革創新和跨越發展。

01

一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著力加強基礎前沿技術研究,提升科技創新的地位和影響力。我們既要努力追趕已知技術,更要敢闖無人區,既要重視應用技術,也要探索前沿基礎科學,爭取彎道超越,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

二是加快成果轉化步伐,加大科技供給能力,來強化科技創新對軍工、產業和國際化等業態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3

三是抓好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管道、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進行系統性科技管理機制改革,提高創新效率。

4

四是強化創新平臺打造,主動開展與國內外的廣泛合作,吸納一切優秀創新資源為我所用,加快創新步伐。

5

五是大力培養網信領域世界一流人才隊伍,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大國工匠和企業家隊伍。

6

六是強化“一日無創新,一日無電科”的創新理念,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

4

中國電科在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和經驗?

人才是創新的根本。中國電科積極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打造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能人才隊伍,改革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全系統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素質不斷提升。目前,中國電科科技人員占比超過一半,45歲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員成為主要力量。

我們在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1

一是暢通高層次領軍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建立由院士和集團首席科學家、首席專家等序列構成的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建立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2

二是建立科技專家作用發揮機制

加強科技專家事業平臺建設,探索落實高層次科技專家的事業平臺保障、資源調配、管理服務和考核評估機制,充分發揮高層次科技專家的重要作用。

3

三是實施科技創新人才特殊支持計畫

結合重點領域發展需要和重大工程項目,評選科技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科技創新團隊並給予經費支持,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熱情。

4

四是完善人才教育培養機制

成立中國電科大學,針對不同類型人才隊伍的特點和需求,分級分類開展教育培訓。

5

五是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完善各要素參與分配的利益共用機制,建立崗位分紅、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等激勵機制。

中國的網信事業任重道遠,大有可為。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肩負起推進國家網信事業發展的使命和責任,集中力量加大網信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力度,搶佔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建立開放協同的網信技術產業創新生態圈,在國家資訊化戰略實施中發揮領軍作用,在國家網路空間安全中發揮脊樑作用,在網信經濟發展中發揮主力作用,在網信技術自主可控中發揮中堅作用,走出一條有中國電科特色的網信事業跨越發展之路,成為網信時代的“大國重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