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靖康恥,流離苦,哪一種痛更扯心撕肺

作者:陳家萍

01.“靖康恥, 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

時代的列車轟隆隆開到了1127年。 中國迎來了史上最恥辱的一年。

積貧積弱的北宋迎來了恥辱年。

這一年, 稍有廉恥之心的中國人, 都感覺自己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歷史不會忘記。

1127年, 宋欽宗靖康二年, 這年四月, 金軍攻破東京, 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倆, 還有一大批趙氏皇族、後宮妃嬪及貴卿朝臣等計3000餘人, 將這部隊押解北上。

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奇恥大辱。 國恥日。

導致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像一把利斧, 生生劈開漢人久已麻木混沌的內心, 痛苦是那麼新鮮!

“怒髮衝冠”, 把欄杆拍遍的大將岳飛一詞《滿江紅》積蓄了所有華夏赤誠男兒的血與淚!

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靖康恥一日不雪, 為臣子的憤恨一時不能泯滅!

有志之士, 提到靖康二字便老淚縱橫。 不雪靖康恥, 誓不為人!

還等什麼——

“駕長車踏破, 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

好吧。 你有夢想, 很了不起是吧?呵呵, 我偏不給你舞臺。 你有才華, 很稀罕嗎?哼哼, 我偏不給你平臺。 讓你英雄無用武之力之地, 讓你英雄失路。

有秦皇漢武, 唐宗宋祖, 必有李後主陳後主, 必有宋徽宗。

有忠臣良將岳飛, 必有奸臣秦檜。

命運, 往往就作這樣安排!

“莫須有”, 能輕而易舉要了一位令金兵聞風喪膽的武將之命。 讓一位愛國詞人“夢裡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讓另一位愛國詞人, 一生寫了近1萬首都稀釋不了巨大的悲痛, 臨死還交待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時代的巨痛。 一個碩大的苦餅。 每個人掰一塊, 吞咽下去, 心從此有了堅冰, 從此不能開顏!

宋徽宗, 在位25年, 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 終年54歲

02.宋徽宗的血書:《宴山亭·北行見杏花》(一作燕山亭)

裁剪冰綃, 輕疊數重, 淡著胭脂勻注。 新樣靚妝, 豔溢香融, 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 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 問院落淒涼, 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 這雙燕, 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 萬水千山, 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 除夢裡有時曾去。 無據。 和夢也新來不做。

靖康恥, 最恥莫過徽欽二帝。

被擄往北方五國城途中, 宋徽宗趙佶努力讓自己沉到混沌狀態, 無思無感, 無疼無痛, 形似精神上的植物人。

但他沒料到, 視線裡會突然闖進來一株杏花!那開得沒心沒肺的杏花, 硬生生撞疼了他業已混濁的目光!將他似被糊塗油蒙住的心撕了一道大口子。

啊, 杏花!啊, 故國!

他即興創作了一首傷懷之作《宴山亭》。

看啦, 春姑娘用一把剪刀, 剪裁白色絲綢, 輕輕疊成數層, 又將淡淡的胭脂均勻塗抹, 時尚的漂亮衣服, 豔麗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 簡直羞殺了天上的蕊珠宮女。 紅顏易凋零, 更何況, 經歷了多少無情風雨 ,

面對愁苦的情景, 扣問淒涼的院落, 還要經受幾番春暮?

啊, 誰幫我寄去重重的離愁, 這雙飛的燕子哪裡懂得人間的苦痛。 天遙地迥, 萬水千山阻隔, 哪裡知道故園今在何處?只有在夢中有時曾去。 就連夢也難做成, 因我痛苦得徹夜難眠。

啊, 久違的杏花, 你如此多嬌, 你認識我麼?昔為帝王、現為囚徒!

啊, 久違的杏花, 你如此美豔, 你認識後宮佳麗嗎?昔日歡歌笑語, 今日憔悴飄零!

啊, “憑寄離恨重重”。 什麼叫傷心?被傷到心的人, 是連做夢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啊!

連夢都做不成才是千古傷心人!

這位寫得一手“瘦金書”, 畫得一手芙蓉錦雞的才子, 曾為一代名妓李師師和屬下周邦彥爭風吃醋的窩囊皇帝老兒, 被一樹杏花勾起了一臉的熱淚!

啊,故園之思!滿目繁華,轉眼付之東流!

3.蔣興祖女《減字木蘭花》:回首鄉關歸路難

實則,社會動亂,最痛苦最無助的是婦孺。一位元忠義縣令之女以詞作記錄了這一切身之痛。

作為一種資源的存在,男子被擄,或從軍,或從事苦役。

女子的下場要悲慘得多。

《宋史·忠義傳》記載,江蘇常州宜興人蔣興祖,任開封陽武縣縣令。靖康初,金兵侵犯就是,中途路過陽武縣。有人勸蔣興祖:還等什麼,趕快收拾細軟,帶著老婆孩子逃命去吧!

蔣興祖怎麼回答?他說:我蔣家世代受到國家恩典,大丈夫當死於國難!

他疏散百姓,與家人留在城中。

金兵數百騎來攻,沒有攻下,離開了。

第二天,金兵調動更多兵力再攻,蔣興祖組織兵力迎戰,終因寡不敵眾,戰死在城門上。年僅42歲。

他的妻子與長子追隨他相繼而死。妻子本來也想帶女兒一道去,看著女兒姣好的面容,下不了手哇!

她臨死前一再交待女兒:娘帶哥哥去追你爹了,黃泉路上一家人好作陪!閨女,你正如花似玉年齡,上蒼不應奪去你性命!你要活下去,聽娘的話,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忍了,好好活下去!你不答應娘,你做不到,娘死不瞑目!

女兒失聲痛哭:娘,我答應你!我答應你。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都忍,我都認,只求活下去!

這位女兒剛及笄,正打苞即將綻放的花骨朵兒,能寫詩詞。是一位美女加才女。

當金兵破門而入,抖作一團的她努力鎮定自己,站著被賊虜去。

她的嗓子啞了!問她什麼也不答。

路過雄州驛中,她創作了一首《減字木蘭花》,自述身世。

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比照宋徽宗,蔣興祖女的詞作更令人感泣不能自已!

“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怕眼裡的淚滴落,我倔強地抬頭看著天空。晴空萬里,長風席捲著燦爛的朝雲滾滾而過。舉目望去,漫山遍野盡是金岳驅載婦女迢迢北去。

這種場景,經歷漢末動亂的才女蔡文姬也曾用沉痛文字記錄在《悲憤詩》中:“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

塵埃干雲,馬嘶如風,悲鳴如濤,多少被擄掠的婦女,“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機微間,輒言斃降虜”。

閉上眼,不忍看。耳畔傳來的轆轆車聲,像急流拍打著岸堤。車馬北馳,無休無止,恰如水流無住。一路車聲,如幽如咽,如泣如訴。車聲,水聲,吞咽了多少姐妹的飲泣?

俯天仰天,哀哀無告!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人曾不如飛禽!大雁南飛,卻無法捎帶家書——家園已失親人。家,國,自由,俱已失去。以前在詩詞裡看到“愁腸”,以為是造出來的一個詞,而已才知,人傷心絕望到一定程度,愁腸是可以打成無數結的!

“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燕山,金之後方重鎮。一至燕山,永為其奴矣。日暮鄉關何處是,燕山雲霧使人愁!國破家亡,為了母親的遺願,忍辱苟且偷生,回首鄉關,歸路迢迢。

忠臣之後,一介弱女,在絕境下一次次回首家園,令人為之凝噎。

無獨有偶,《梅澗詩話》著錄此詞並載,南寧末被元兵所擄婦女、雁峰劉氏,經從長興和平酒庫前,題了一首《沁園春》詞: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況乎亂離。奈惡因緣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為妾為妻。父母公姑,弟兄姨妹,流落不知東與西。心中事,把家書寫下,分付伊誰?

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奈翠鬟雲軟,笠兒怎戴;柳腰春細,馬迅難騎。缺月疏桐,淡煙衰草,對此如何不淚垂!君知否,我生於何處,死亦魂歸。

粗笠怎戴,悍馬難騎,風俗殊異,對於被擄掠的婦女,所依附的人,夫不是夫,主不是主,又像是妻,又像是妾,這種身心的愴痛,亦可謂“萬結愁腸”

無論是蔣興祖女兒題在雄州驛中的“回首鄉關歸路難”,還是雁峰劉氏所題的“我生於何處,死亦魂歸”,兩首詞,都寫出被擄婦女的無告與生命的創痛。過路行人讀了,無不黯然淚下!

媚眼夜讀唐宋詞,讀到宋徽宗、蔣興祖女、雁峰劉氏所填的三首詞,感慨良多。聯想到當今的國際形勢,不覺杞人憂天,“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祖國強大了,兒女就不會受欺淩。

碎片化資訊充斥當下,國學式微?與其杞人憂天,不如行動起來。煮一壺寂寞,釀一盅清涼,以文會友,結伴同行。

啊,故園之思!滿目繁華,轉眼付之東流!

3.蔣興祖女《減字木蘭花》:回首鄉關歸路難

實則,社會動亂,最痛苦最無助的是婦孺。一位元忠義縣令之女以詞作記錄了這一切身之痛。

作為一種資源的存在,男子被擄,或從軍,或從事苦役。

女子的下場要悲慘得多。

《宋史·忠義傳》記載,江蘇常州宜興人蔣興祖,任開封陽武縣縣令。靖康初,金兵侵犯就是,中途路過陽武縣。有人勸蔣興祖:還等什麼,趕快收拾細軟,帶著老婆孩子逃命去吧!

蔣興祖怎麼回答?他說:我蔣家世代受到國家恩典,大丈夫當死於國難!

他疏散百姓,與家人留在城中。

金兵數百騎來攻,沒有攻下,離開了。

第二天,金兵調動更多兵力再攻,蔣興祖組織兵力迎戰,終因寡不敵眾,戰死在城門上。年僅42歲。

他的妻子與長子追隨他相繼而死。妻子本來也想帶女兒一道去,看著女兒姣好的面容,下不了手哇!

她臨死前一再交待女兒:娘帶哥哥去追你爹了,黃泉路上一家人好作陪!閨女,你正如花似玉年齡,上蒼不應奪去你性命!你要活下去,聽娘的話,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忍了,好好活下去!你不答應娘,你做不到,娘死不瞑目!

女兒失聲痛哭:娘,我答應你!我答應你。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都忍,我都認,只求活下去!

這位女兒剛及笄,正打苞即將綻放的花骨朵兒,能寫詩詞。是一位美女加才女。

當金兵破門而入,抖作一團的她努力鎮定自己,站著被賊虜去。

她的嗓子啞了!問她什麼也不答。

路過雄州驛中,她創作了一首《減字木蘭花》,自述身世。

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比照宋徽宗,蔣興祖女的詞作更令人感泣不能自已!

“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怕眼裡的淚滴落,我倔強地抬頭看著天空。晴空萬里,長風席捲著燦爛的朝雲滾滾而過。舉目望去,漫山遍野盡是金岳驅載婦女迢迢北去。

這種場景,經歷漢末動亂的才女蔡文姬也曾用沉痛文字記錄在《悲憤詩》中:“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

塵埃干雲,馬嘶如風,悲鳴如濤,多少被擄掠的婦女,“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機微間,輒言斃降虜”。

閉上眼,不忍看。耳畔傳來的轆轆車聲,像急流拍打著岸堤。車馬北馳,無休無止,恰如水流無住。一路車聲,如幽如咽,如泣如訴。車聲,水聲,吞咽了多少姐妹的飲泣?

俯天仰天,哀哀無告!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人曾不如飛禽!大雁南飛,卻無法捎帶家書——家園已失親人。家,國,自由,俱已失去。以前在詩詞裡看到“愁腸”,以為是造出來的一個詞,而已才知,人傷心絕望到一定程度,愁腸是可以打成無數結的!

“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燕山,金之後方重鎮。一至燕山,永為其奴矣。日暮鄉關何處是,燕山雲霧使人愁!國破家亡,為了母親的遺願,忍辱苟且偷生,回首鄉關,歸路迢迢。

忠臣之後,一介弱女,在絕境下一次次回首家園,令人為之凝噎。

無獨有偶,《梅澗詩話》著錄此詞並載,南寧末被元兵所擄婦女、雁峰劉氏,經從長興和平酒庫前,題了一首《沁園春》詞: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況乎亂離。奈惡因緣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為妾為妻。父母公姑,弟兄姨妹,流落不知東與西。心中事,把家書寫下,分付伊誰?

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奈翠鬟雲軟,笠兒怎戴;柳腰春細,馬迅難騎。缺月疏桐,淡煙衰草,對此如何不淚垂!君知否,我生於何處,死亦魂歸。

粗笠怎戴,悍馬難騎,風俗殊異,對於被擄掠的婦女,所依附的人,夫不是夫,主不是主,又像是妻,又像是妾,這種身心的愴痛,亦可謂“萬結愁腸”

無論是蔣興祖女兒題在雄州驛中的“回首鄉關歸路難”,還是雁峰劉氏所題的“我生於何處,死亦魂歸”,兩首詞,都寫出被擄婦女的無告與生命的創痛。過路行人讀了,無不黯然淚下!

媚眼夜讀唐宋詞,讀到宋徽宗、蔣興祖女、雁峰劉氏所填的三首詞,感慨良多。聯想到當今的國際形勢,不覺杞人憂天,“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祖國強大了,兒女就不會受欺淩。

碎片化資訊充斥當下,國學式微?與其杞人憂天,不如行動起來。煮一壺寂寞,釀一盅清涼,以文會友,結伴同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