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海外人才何時回國?百度張亞勤: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對於即將迎來5月份夏季畢業典禮的美國高校畢業生來說, 除了慶祝自己完成學業之外, 還得忙著去投簡歷找工作, 不過那些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子,

除了找工作之外, 還要糾結一個問題, 那就是是否要留在美國。

對於這個問題, 百度總裁張亞勤在最近百度海外校招活動的宣講會上, 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回國發展)現在可能是最好的時機”, 同時, 他也針對畢業生就業問題、AI的前景, 以及百度目前的發展情況做了交流和解釋。

(百度總裁張亞勤在斯坦福演講)

百度於今年3月到4月啟動了海外校招, 面向斯坦福、哥倫比亞大學、加州伯克利在內的多所世界級名校進行宣講和麵試。 主要招聘的崗位包括了機器學習、資料採擷、語音處理、影像處理等技術崗, 對於一流的人才來說, 現在的選擇並不僅僅只有矽谷這一條路, 還可以回國加入像百度這樣的大公司, 而前景往往比呆在矽谷山景城要更具活力和挑戰。

張亞勤:百度依然是tech center

在宣講會開始的時候, 張亞勤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絕大多數PhD一樣, 張亞勤先在國內讀書, 然後在美國完成phd, 在美國工作幾年後又回國發展。

張亞勤形容那時中國被世界所知的還只有“青島啤酒”和“北京烤鴨”,

並沒有全球性的公司。 張朝陽和李彥宏剛剛回國創業, 中國的互聯網正等待黎明破曉。 由此可見, 當初張亞勤放棄美國的生活, 回國做研究是下了多大的決心。

在宣講會上, 他還談到了百度的技術。 張亞勤表示, 百度內部有一套不同於其他大公司的評估體系, 百度內部有一個技術委員會, 分不同的層級, 由技術委員會決定是否晉升。 相對的, 百度的技術崗比其他崗更受重視和尊敬。

技術公司通常都擁有改變世界的抱負和野心, 正如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和文化那樣。 百度這次面向世界一流學府拋出了橄欖枝, 無疑是向外界展示自己對於技術堅定的信念和對人才的渴求。

要知道, 像斯坦福、MIT這樣的名校, 早已經被Facebook、穀歌這樣的公司納入囊中。 和世界一流的互聯網公司去競爭, 而且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儲備型人才, 百度無疑是在走一條之前中國互聯網公司從未走過的路。

現狀:國外人才的兩難選擇

百度啟動海外校招計畫, 兩個原因:一是一流的“海龜”缺乏相應的通道, 二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相對匱乏。

一直以來, 受制於國內發展的不平衡和地域差異, 一流的大學、CS專業的畢業生通常會選擇矽谷作為自己的職業起點。 優點很明顯, 薪水高、發展前景好、能夠結識非常多的人脈, 但對於很多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來說, 不少人都希望以後能夠回國發展。 但缺乏相應的機制和通道,

因此求職路被人為的增設了門檻。

而事實上, 想留在美國也並不容易, 一般來說, 需要在畢業後60天, 申請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專業實習), 普通專業的畢業生只有一年的過渡期, 意味著你必須要在一年時間裡找到能夠給你H1B簽證的雇主, 並且能夠在來年4月份的H1B簽證抽籤中順利中簽。 因為每年的H1B配額是固定的, 而每年申請的人數在不斷增加。 本科生大多只有一次機會, 除非受到個別極少數國際化大公司的青睞才有放寬可能, 因此相比較下來, 中簽的幾率其實很小。

但CS專業(Computer Science)的學生依然非常搶手, 尤其是對於第一梯隊學校畢業的學生, 例如CMU , Stanford , MIT , Berkeley 等。 專業是學習視覺, 機器學習, AI, 資料庫, 演算法, 搜索之類的, 薪水非常可觀, 應聘的公司都是諸如Facebook、google這樣的大公司。 換句話說,找工作並不難。

(宣講會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

雖然一流大學校招很多,但國內公司並不會將自己的校招重心放到美國高校。因此這些人才只能通過自己投簡歷、或者國內校友資源去謀得一份合適的工作。百度校招的目的,就是通過建立海外人才歸國就業通道,避免海外求學的優秀人才因為資訊不對稱而錯失回國發展的機會。即便啟動了校招,但面對空前的人才需求,依然捉襟見肘。事實上,全國人工智慧研究方向的一流高校實驗室總共也就二三十個,平均每個實驗室每年能產出1.5名博士生,4名碩士生,總人數不足200人——這還不夠10家公司去分。按照現在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多如牛毛的程度,就算再增加10倍的畢業生,市場也能吸收。

所以百度這次海外校招,相當於提前鎖定了優秀的人才,為自己的人工智慧發展提前儲備資源,為人工智慧儲備人才,這恐怕也是BAT裡面第一家這樣做的。

為什麼說現在是海外人才回國發展最好的時機

張亞勤的從業背景加上百度總裁的頭銜無疑對於技術出身的畢業生有極大的感召力,張亞勤在校招宣講會上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觀點,比如“回國要看時機,現在是海外人才最好的時代”、“想想五年後或者十年後的職業影響力”等等。

為什麼張亞勤說現在是海外人才回國發展最好的時機呢?兩方面,一是行業風向標發生了變化,二是國內人工智慧已經成為風口。絕大多數職業都存在長期性和短期性,長期性看重的是職業所帶來的隱性的成長附加值,而短期性則看重職業的薪水、待遇、地位等顯性資料。以人工智慧為例,人工智慧的歷史很久,但為外人所知也不過是最近1~2年的事情,這主要得力於互聯網發展催生的技術進步,使得這樣一門隱秘在大學實驗室的領域能夠被大量的互聯網公司所重視,並開出令人咋舌的薪水。

去年三月,創新工廠CEO李開複從矽谷考察歸來後分享他的見聞:“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博士生,現在一畢業就能拿到200到300萬美金的年收入的offer,這是有史以來沒有發生過的。”而像李飛飛這樣的學術大牛,也紛紛加入商業公司,更是為這一趨勢背書。在未來可見的時間裡,學界和商業融合的趨勢還會不斷加深。另外就是像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已經明確轉型人工智慧,從戰略佈局、人員配置、以及公司架構上,都全力以赴發展人工智慧。國內創業的風口也慢慢從VR轉向了人工智慧領域,資本和市場都看好人工智慧的前景。市場供需不對等的情況下,對於畢業生來說,這恐怕也是最好找工作的一年。

不過公允的說,業界對於人工智慧的應用仍存在分歧和看法,比如在之前emtech digital大會上,就有專家表示不看好人工智慧在商業領域上的應用。

當然,我們也沒有刻意抬高甚至製造人工智慧的泡沫。事實上,人工智慧是一條非常長的賽道,人工智慧並非無所不能,因為演算法本身不可能形成壁壘,所以只有演算法+場景,通過場景形成壁壘,比如無人駕駛等。這也就是張亞勤所說的“要看五年到十年後的影響”——人工智慧不像模式型公司,比如滴滴打車、餓了麼這樣通過商業模式去快速複製並壯大,人工智慧的每一步前進都依賴技術上的進步。因此比起其他領域,人工智慧賽道更長、耗費的精力和人力也不是一般創業公司能夠負擔的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度這次的校招更具備戰略意義,正如張亞勤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所說的那樣:“以往,我們在國內頂級的高校招聘,如清華、北大等。我和我們創始人Robin談過,未來幾年,百度將成為高校畢業生的首選公司之一,將會出現在學生的首選名單之內。幸運的是,我們很早就選擇了AI作為發展方向,讓我們成為畢業生們嚮往的公司。”

換句話說,找工作並不難。

(宣講會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

雖然一流大學校招很多,但國內公司並不會將自己的校招重心放到美國高校。因此這些人才只能通過自己投簡歷、或者國內校友資源去謀得一份合適的工作。百度校招的目的,就是通過建立海外人才歸國就業通道,避免海外求學的優秀人才因為資訊不對稱而錯失回國發展的機會。即便啟動了校招,但面對空前的人才需求,依然捉襟見肘。事實上,全國人工智慧研究方向的一流高校實驗室總共也就二三十個,平均每個實驗室每年能產出1.5名博士生,4名碩士生,總人數不足200人——這還不夠10家公司去分。按照現在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多如牛毛的程度,就算再增加10倍的畢業生,市場也能吸收。

所以百度這次海外校招,相當於提前鎖定了優秀的人才,為自己的人工智慧發展提前儲備資源,為人工智慧儲備人才,這恐怕也是BAT裡面第一家這樣做的。

為什麼說現在是海外人才回國發展最好的時機

張亞勤的從業背景加上百度總裁的頭銜無疑對於技術出身的畢業生有極大的感召力,張亞勤在校招宣講會上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觀點,比如“回國要看時機,現在是海外人才最好的時代”、“想想五年後或者十年後的職業影響力”等等。

為什麼張亞勤說現在是海外人才回國發展最好的時機呢?兩方面,一是行業風向標發生了變化,二是國內人工智慧已經成為風口。絕大多數職業都存在長期性和短期性,長期性看重的是職業所帶來的隱性的成長附加值,而短期性則看重職業的薪水、待遇、地位等顯性資料。以人工智慧為例,人工智慧的歷史很久,但為外人所知也不過是最近1~2年的事情,這主要得力於互聯網發展催生的技術進步,使得這樣一門隱秘在大學實驗室的領域能夠被大量的互聯網公司所重視,並開出令人咋舌的薪水。

去年三月,創新工廠CEO李開複從矽谷考察歸來後分享他的見聞:“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博士生,現在一畢業就能拿到200到300萬美金的年收入的offer,這是有史以來沒有發生過的。”而像李飛飛這樣的學術大牛,也紛紛加入商業公司,更是為這一趨勢背書。在未來可見的時間裡,學界和商業融合的趨勢還會不斷加深。另外就是像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已經明確轉型人工智慧,從戰略佈局、人員配置、以及公司架構上,都全力以赴發展人工智慧。國內創業的風口也慢慢從VR轉向了人工智慧領域,資本和市場都看好人工智慧的前景。市場供需不對等的情況下,對於畢業生來說,這恐怕也是最好找工作的一年。

不過公允的說,業界對於人工智慧的應用仍存在分歧和看法,比如在之前emtech digital大會上,就有專家表示不看好人工智慧在商業領域上的應用。

當然,我們也沒有刻意抬高甚至製造人工智慧的泡沫。事實上,人工智慧是一條非常長的賽道,人工智慧並非無所不能,因為演算法本身不可能形成壁壘,所以只有演算法+場景,通過場景形成壁壘,比如無人駕駛等。這也就是張亞勤所說的“要看五年到十年後的影響”——人工智慧不像模式型公司,比如滴滴打車、餓了麼這樣通過商業模式去快速複製並壯大,人工智慧的每一步前進都依賴技術上的進步。因此比起其他領域,人工智慧賽道更長、耗費的精力和人力也不是一般創業公司能夠負擔的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度這次的校招更具備戰略意義,正如張亞勤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所說的那樣:“以往,我們在國內頂級的高校招聘,如清華、北大等。我和我們創始人Robin談過,未來幾年,百度將成為高校畢業生的首選公司之一,將會出現在學生的首選名單之內。幸運的是,我們很早就選擇了AI作為發展方向,讓我們成為畢業生們嚮往的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