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張掖,行走在古絲綢之路

張掖, 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 是古代絲綢之路進入西域的要道, 歷來為中西貿易的交通要塞、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它造就了無邊美景, 大自然的恩賜和祖先的智慧, 使這裡成為一片得天獨厚的人類繁衍生息的沃土。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於肅南縣祁豐區境內, 是世界上距離城市最近的冰川, 由於發現這座冰川時, 正值1958年7月1日, 所以被命名為“七一冰川”, 長達3.5公里, 呈冰舌狀, 冰舌東側有一個美麗的冰面湖。

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位於臨澤、肅南縣境內, 面積約510多平方公里。 這裡因融合了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 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在方圓1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

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鮮豔的色彩, 把無數溝壑、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姿。

丹霞地貌是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 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 後來地殼抬升, 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 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 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 陽光照射下的丹霞讓人如醉如癡。

景區會有擺渡車帶領遊客去各個景點參觀。

雖然有擺渡車可以坐, 有些景點還是需要自己爬梯到最高點才能看到全貌, 所以合理安排好參觀的時間, 不然頂著烈日走在裡面, 也是不太好受的。

馬蹄寺位於張掖市肅南縣大都麻鄉, 北距張掖市市區65公里, 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落有馬蹄印而得名。

蹄寺石窟群,包括三十三天石窟、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等七個石窟組成,迤邐近30公里,共有70餘處窟龕。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晉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某的隱居講學處,後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改名普光寺,寺內原存的金鞍、龍袍,系清代乾隆賜給的禦物。

“三十三天”石窟開鑿在普光寺的紅沙岩壁上,距地表四十三米,共七層二十一窟,下大上小,呈寶塔形,這種結構的石窟造形獨特,難得一見。從外往上看沒什麼,但真正走入其中,會有別有洞天的感覺。

洞窟的上下樓梯非常陡峭,通道也僅容一人通過,所以攀爬時不得不手腳並用。十分狹窄處,手邊石壁上卻鑿得十分光滑的“把手”,供人們借力。

金塔寺

如果把三十三天石窟比作是馬蹄寺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金塔寺石窟則為馬蹄寺的精華。金塔寺石窟,分東西兩窟。石窟位於馬蹄北寺東南面20公里處的大都麻河西岸,高懸刺溝的紅砂岩崖壁上,距離地表約60米,洞窟雖只有兩孔,但內容、題材之豐富,雕飾之多變和保存之完好,是馬蹄寺石窟群中最有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的石窟。

馬蹄殿

馬蹄殿,因殿中有馬蹄印而得名,是馬蹄北寺比較重要的洞窟之一。

格薩爾王殿

格薩爾王殿就坐落臥龍山的龍眼睛裡。格薩爾王是藏族的一個名族英雄,他降魔除害造福藏民的光輝業績在草原廣為流傳。

格薩爾王相傳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一生戎馬,揚善抑惡,弘揚佛法,傳播民族文化。他十六歲賽馬選王登上王位,迎娶珠姆為妻。早在十至十一世紀就贏得了雄獅大王的稱號,是藏族人民引以為豪的曠世英雄。殿內塑有格薩爾王親率西皇察剛、嘉察等三十三員大將和眾將士南征北站。戰,浴血拼殺,統一大小一百五十多個部落,使嶺國領土始歸一統的故事。

浮雕塔林

浮雕塔林為喇嘛塔,密集的分佈在陡峭的紅砂岩壁上,均為元明時期的作品。這裡分佈有大小不等的幾十座石塔,這是苦行僧居住或存放舍利子的地方。

大佛寺位於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也是張掖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西夏,有著900多年的歷史,是唯一一座西夏佛教寺院。

大佛寺占地約23000平方米,又名睡佛寺,寺內正殿安放有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槃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並排而坐。

張掖濕地公園位於張掖市城郊北部,與市區緊密相連。公園裡空氣清新,遊人不多,天空湛藍,湖水也被映襯的藍的通透,春天有鳥類遷來,夏季有荷花,秋天蘆葦金黃飄蕩,冬天有美麗的雪景,不論哪個季節過來都可以享受當下的風景。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張掖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Dada 更新:2017.03.16

蹄寺石窟群,包括三十三天石窟、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等七個石窟組成,迤邐近30公里,共有70餘處窟龕。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晉代,是敦煌人郭某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某的隱居講學處,後人增塑像佛,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改名普光寺,寺內原存的金鞍、龍袍,系清代乾隆賜給的禦物。

“三十三天”石窟開鑿在普光寺的紅沙岩壁上,距地表四十三米,共七層二十一窟,下大上小,呈寶塔形,這種結構的石窟造形獨特,難得一見。從外往上看沒什麼,但真正走入其中,會有別有洞天的感覺。

洞窟的上下樓梯非常陡峭,通道也僅容一人通過,所以攀爬時不得不手腳並用。十分狹窄處,手邊石壁上卻鑿得十分光滑的“把手”,供人們借力。

金塔寺

如果把三十三天石窟比作是馬蹄寺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金塔寺石窟則為馬蹄寺的精華。金塔寺石窟,分東西兩窟。石窟位於馬蹄北寺東南面20公里處的大都麻河西岸,高懸刺溝的紅砂岩崖壁上,距離地表約60米,洞窟雖只有兩孔,但內容、題材之豐富,雕飾之多變和保存之完好,是馬蹄寺石窟群中最有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的石窟。

馬蹄殿

馬蹄殿,因殿中有馬蹄印而得名,是馬蹄北寺比較重要的洞窟之一。

格薩爾王殿

格薩爾王殿就坐落臥龍山的龍眼睛裡。格薩爾王是藏族的一個名族英雄,他降魔除害造福藏民的光輝業績在草原廣為流傳。

格薩爾王相傳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一生戎馬,揚善抑惡,弘揚佛法,傳播民族文化。他十六歲賽馬選王登上王位,迎娶珠姆為妻。早在十至十一世紀就贏得了雄獅大王的稱號,是藏族人民引以為豪的曠世英雄。殿內塑有格薩爾王親率西皇察剛、嘉察等三十三員大將和眾將士南征北站。戰,浴血拼殺,統一大小一百五十多個部落,使嶺國領土始歸一統的故事。

浮雕塔林

浮雕塔林為喇嘛塔,密集的分佈在陡峭的紅砂岩壁上,均為元明時期的作品。這裡分佈有大小不等的幾十座石塔,這是苦行僧居住或存放舍利子的地方。

大佛寺位於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也是張掖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西夏,有著900多年的歷史,是唯一一座西夏佛教寺院。

大佛寺占地約23000平方米,又名睡佛寺,寺內正殿安放有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槃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並排而坐。

張掖濕地公園位於張掖市城郊北部,與市區緊密相連。公園裡空氣清新,遊人不多,天空湛藍,湖水也被映襯的藍的通透,春天有鳥類遷來,夏季有荷花,秋天蘆葦金黃飄蕩,冬天有美麗的雪景,不論哪個季節過來都可以享受當下的風景。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張掖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Dada 更新:2017.03.1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