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雲之凡:意見箱“夠不著”實乃服務意識“懸空”

4月20日上午, 網友“歡哥orz”曬出雲南昭通彝良縣一政府部門對外設置的“奇葩”意見箱。 網友提供的照片顯示, 在一面懸掛有政府部門名稱的鈦金牌牆面上, 還放置有一個格外顯眼的紅色意見箱。 此時, 正有多名路人從意見箱下面經過, 其距離行人的頭部還有一段距離, 距地面超過2米。 (4月21日中國新聞網)

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徵求民意的一個普遍設置, 意見箱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 然而, 網友曝光的這個意見箱因掛得太高, 群眾“夠不著”, 市民真正要用時只能望而卻步, 被網友嘲諷“需要一部梯子”,

如此這般, 實際是服務意識的“懸空”。 從蹲式視窗、攝像頭下的舉報箱, 到現在高不可及的意見箱……這些刁鑽古怪的政府服務場景或許仍被熟視無睹。

無疑, 這些場景是對民眾行使監督權利的踐踏, 衍生出來的是服務單位對群眾利益的漠視。 設立意見箱, 可視為改進監督、增進幹群聯繫的一種有效形式, 如果形同虛設, 無疑會削弱本意。 小小意見箱, 背後是大寫的“態度”二字, 群眾事無小事, 絕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 對一個小小意見箱或許不應如此“較真”, 但在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上, 絕不存在“小題大做”。 政府部門只有傾聽民意, 放低姿態才能真正贏得民心。

意見箱挪個位置不難, 難的是為政者常懷敬畏之心, 對公民的批評建議給予充分尊重。

作為政府部門, 就應該有接受監督的誠意和胸懷, 排除各種妨礙、干擾監督的因素, 廣納意見, 讓群眾暢所欲言。 暢通民意管道不應流於形式, 拉近黨群政民距離更不是場面上的臺詞。

意見箱可以說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 政府形象若每每要在輿論風暴過後再修復, 必然瘡痍滿目。 所以怎樣設置和使用意見箱, 實際上是關係到密切幹群聯繫, 真正落實群眾路線的大事。 是時候下一劑猛藥, 向懶政行為施“狠招”。

要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意見箱”就不能“高高在上”, 更不能成為“聾子的耳朵”, 夠不著的“意見箱”當從叫醒“懸空”服務意識開始。 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抹開“面子”, 捧一顆為民之心, 恪守為民之責,

暢通群眾反映管道, 正確對待群眾的意見建議和批評監督, “意見箱”的鬧劇才會不再上演, 如此也才能贏利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雲之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