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菲律賓南海政策是否逆轉:登島或為安撫民族主義,菲難離中國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近期一系列自相矛盾的言論和舉動, 引起了外界的猜測。

4月6日, 他公開宣稱, 要求菲武裝部隊“佔領”所有所謂“屬於菲律賓的南海島礁”, 並稱他將登上中國南海中業島升菲律賓國旗, 他甚至還為該行動確定了排程, 時間就定在6月12日菲律賓獨立日。

杜特爾特的這一言論引發很多人對南海局勢的關注。 然而, 僅僅在一周之後, 杜特爾特就改口並取消了到中業島升國旗的計畫, 稱這是因為他珍視菲中友誼。

4月21日, 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薩納率領軍方高層, 乘坐空軍C130運輸機登上中業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 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不滿, 已向菲方提出交涉, 希望菲方珍視當前中菲關係來之不易的良好發展勢頭, 切實遵循兩國高層已經達成的共識, 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大局, 促進中菲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如何理解杜特爾特前後不一的表態?

一些分析認為, 杜特爾特在南海問題上出現搖擺, 其對華政策可能出現逆轉。 然而, 透過杜特爾特這些令人困惑的公開發言, 更加值得我們注意的是, “內政先於外交”是杜特爾特政府政策制定的根本原則之一, 而促使其調整外交政策、改善中菲關係的國內政治條件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當下, 杜特爾特政府的主要施政目標包括:打擊涉毒犯罪、縮減貧困、加大基礎設施投資。

對這些施政目標的追求,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菲律賓的對外關係。 一個突出的體現就是, 杜特爾特政府對毒品犯罪的“嚴打”行動, 已經引起了西方國家政府和社會對菲律賓人權問題的廣泛關注, 並持續影響著菲律賓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歐盟駐菲律賓大使弗朗茨•耶森近日就公開表示, 歐盟十分關注菲律賓在禁毒時引發的所謂“人權問題”, 並暗示這可能會影響正在進行的菲律賓與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 在菲美關係中, 與高聲斥責杜特爾特的奧巴馬不同, 特朗普政府降低了批評的聲調, 為此, 杜特爾特也多次稱讚特朗布是個“現實主義的、務實的思考者”。 儘管如此, 美國政府仍面臨著來自人權組織、媒體和國會的壓力,

並以延緩甚至取消對菲援助為籌碼, 敦促杜特爾特停止導致多人死亡的“禁毒戰”。

而與西方的批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菲律賓民眾強烈支持“嚴打”行動, 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 “嚴打”行動的支持率高達78%, 這也意味著杜特爾特將更有信心地將這一政策推行到底。 可以預見的是, “人權問題”仍將是菲律賓與西方國家關係中的主要障礙, 並有可能影響到菲律賓與西方國家的經貿合作, 從而進一步影響其他兩項政策目標的實現。

另一方面, 要實現縮減貧困和改善基礎設施的目標, 杜特爾特更是離不開中國的支援。 自去年訪華之後, 杜特爾特多次通過媒體向菲律賓民眾喊話, 稱自己在出訪期間從中國獲得了“對菲投資100億美元”的承諾,

可以說這是他當政以來的主要政績之一。 而這些投資項目最終是否將得到落實, 還取決於中菲關係未來的走向, 杜特爾特不會讓如此寶貴的經濟機會輕易從手中溜走。

更重要的是, 從去年6月以來, 杜特爾特政府外交政策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海緊張局勢的緩解。 在此背景下, 中國與東盟就《南海行為準則》進行的磋商亦取得了實質進展, 框架草案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自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以來, 《南海行為準則》何時成形便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因其遲遲未獲得簽署, 各國學者及媒體常以此為例, 質疑東盟處理區域問題的能力。 菲律賓既是南海聲索國之一,

也是東盟2017年的輪值主席國, 值此關鍵時刻, 杜特爾特政府並不希望國內不理性的民族主義情緒影響到《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

綜上所述, 目前尚無證據顯示, 杜特爾特政府的南海政策出現了逆轉。 事實上, 杜特爾特近期的強硬言論在很大程度上, 是對國內民族主義呼聲的安撫。

自3月初以來, 菲律賓就傳出一些令菲民眾不安的消息, 首先是菲防長稱在呂宋島以東的“賓漢隆起”發現中國勘測船, 此後又有消息稱“中國在黃岩島修建環境監測站”。 這說明在南海問題上, 菲律賓政府和社會仍存在著針鋒相對的兩個陣營, 杜特爾特的南海政策仍面臨著來自國內的壓力。

針對以上兩則消息, 中方及時做出了澄清, 明確表明在“賓漢隆起”中菲不存在主權爭端,而所謂的“環境監測站”則系子虛烏有。杜特爾特則試圖通過將“賓漢隆起”改名為“菲律賓隆起”這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手段,平息國內批評者的民族主義情緒,這一系列外交互動實則說明中菲兩國政府之間已形成一定程度的默契。

(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講師)

明確表明在“賓漢隆起”中菲不存在主權爭端,而所謂的“環境監測站”則系子虛烏有。杜特爾特則試圖通過將“賓漢隆起”改名為“菲律賓隆起”這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手段,平息國內批評者的民族主義情緒,這一系列外交互動實則說明中菲兩國政府之間已形成一定程度的默契。

(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講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