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農廚房|水果越甜越好?“酸”不可以嗎?

現在, 市場上的水果類型越來越多了。 許多以前不怎麼常見的品種:蓮霧、釋迦、紅龍果、百香果, 現在也都可以輕易找到。 不僅如此,

水果也是越賣越甜了。 短短幾年下來, 葡萄的甜度已經提升了四、五度, 其它水果也是一路向甜不停歇。 這釋迦的甜度, 也已經比制糖用的甘蔗還甜了!

小科普:甜度

1. 甜度Brix的定義是指20°C時, 每100克水溶液中溶解的蔗糖克數;

2. 甜度是相對比較的資料, 也就是以蔗糖為標準, 鮮食甘蔗約20度;

3. 水果甜度測量使用折光式糖度測量儀, 原理就是光從空氣中進入濃度高的介質折射角度會偏移的原理。

水果為什麼這麼甜?

原因 1:消費者

消費者一心想甜, 認定了甜的水果才是好的水果, 只有足夠甜的水果, 才是應該購買的水果, 越甜的水果應該價值越高。

上有好焉, 下必甚也, 消費者這樣的觀念會使得種植戶著重提高水果的甜度。

原因 2:果農朋友

除了供需之間關係帶來的影響, 水果甜不甜, 也與品種、光照、施肥、病蟲害管理等都有關係。

種植戶不僅四處尋找含糖量高的品種, 並且還在種植上狠動腦筋。 以致於現在的水果, 沒有最甜、只有更甜。

小貼士

不同種類的水果, 在口感上吃著越甜,

不等於含糖量越高。 甜度與含糖量緊密相關, 但同時還與糖的種類相關。

水果太甜會怎樣?

水果太甜了, 會導致物極必反。 既然叫“甜度”, 那麼甜就要講究個“度”, 甜過度了, 會失去水果原有的天然風味。

臺灣的農業技術專家說, 水果各式各樣, 就應該有各自獨特的風味, 太甜了, 就會讓各種水果風味趨同化, 除了甜還是甜, 沒有了不同水果的特點和風格。

酸才是好風味

酸是不可或缺的風味來源, 水果中可食組織中最豐富的酸是檸檬酸和蘋果酸, 還有酒石酸、草酸、乙酸、丁二酸、異檸檬酸、琥珀酸、奎寧酸等。

應對措施

推崇“古早味”

臺灣農委會大力鼓勵找回水果的“古早味”, 就是水果酸酸甜甜正好的那個本味。

臺灣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的科研人員建議:葡萄可以從現在的甜度21度, 降到15度, 更加美味可口;荔枝可以從18度降到13度, 木瓜可以從15度降到13度, 本身甜度不高的蓮霧、芭樂這些水果, 不升不降恰恰好。 甜度降低了, 酸度就顯現出來了, 水果的“古早味”就呈現出來了。

不要“刻意甜”

育種技術是第一要點, 就是從種子著手, 科學調整水果的酸甜比例。 現代農業技術足以控制水果甜度, 翻手為甜、覆手為酸, 不得不服。 除了育種之外, 含水量控制、光合作用調節都可以調整甜度。

種葡萄的就不要一心琢磨甜的事情了, 不必惦記著葉面噴施稀土, 再噴灑調節膦和助壯素了,酸酸甜甜才是鮮食好葡萄。

編輯:湯一亮,羅宇彤、王昭玥(實習) // 責編:白晨 // 監製:曹暢

再噴灑調節膦和助壯素了,酸酸甜甜才是鮮食好葡萄。

編輯:湯一亮,羅宇彤、王昭玥(實習) // 責編:白晨 // 監製:曹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