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革命老區如何實現新跨越 站在寶塔之巔 謀劃延安發展

昨天上午, 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行“迎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奮力‘追趕超越’主體系列新聞發佈會”, 作為第二個發佈單位, 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薛占海用一句話概括了延安實現追趕超越的總體思路——站在寶塔之巔,

放眼全國, 謀劃延安的發展。

2016年延安市完成生產總值1082.9億元, 地方財政收入130.5億元, 人均GDP、人均財力居全省前列,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59.3億元,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693元和10568元, 分別高出全省平均水準2253元和1172元。 但與此同時, 近年來, 受石油產量增長空間收窄、能源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使得延安陷入了“油主沉浮”的困局。 在這種情況下, 如何實現追趕超越?薛占海這樣回答:“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倒逼產業轉型, 重點在‘有中生新’‘無中生有’上做文章。 ”

能源:由量的擴張向中高端跨越

薛占海坦言:“我們延安的發展癥結在結構, 難點在結構,

突破點也在結構, 轉型畢竟不是轉身那麼容易, 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也必須下一番苦功夫。 ”其中, 能源方面, 全面實施延安綜合能源基地發展規劃, 加快陝北高端能化基地和石油、煤炭、天然氣、煤電“四大基地”建設, 推進油煤氣資源綜合轉化利用, 實現能源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跨越、能化由初級加工向產業鏈中高端跨越。

農業:現代農業和脫貧致富結合

延安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和反季節果蔬優生區, 也是黃土高原優質小雜糧傳統生產區, 以蘋果、蔬菜、紅棗、羊肉、小雜糧為特色的農產品品質優良, 被農業部正式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薛占海介紹:“我們將把發展現代農業與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

充分發揮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 加快構建適合我市區域特色的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 夯實群眾脫貧致富基礎。 ”

生態:“聖地藍”成名片

從1999年至今, 延安累計實施退耕還林1077.5萬畝, 林草覆蓋率提高到67.7%, 延安的山川大地已實現由黃到綠的歷史性轉變。 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穩居全省前列, “聖地藍”成為一張靚麗名片。

延安作為資源型城市, 如何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雙贏?延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驍衛介紹了主要做法:“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推動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通過創新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

扶貧:明年三個貧困縣摘帽

延安市老區扶貧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牛永紅透露:2015年到現在, 我們兩年累計實現了19.05萬貧困人口脫貧, 538個貧困村退出, 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13.2%下降到0.76%。 今年我市將實現剩餘的1.02萬貧困人口、292個貧困村脫貧退出。 2018年將實現延川、延長、宜川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

“下一步, 我們將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要務, 大力發揚延安精神, 拿出老區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中的那股子精氣神, 緊緊圍繞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脫’四大問題。 ”牛永紅說。

旅遊:“五大板塊”齊發力

有這樣一組數字:2016年, 來延安的遊客達4025萬人次, 其中紅色教育培訓33.4萬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28億元, 帶動了經濟增長。 可是和寶塔山、楊家嶺等紅色文化相比, 乾坤灣等自然景觀相對“低調”。

對此, 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馬東坡表示:“我們把加快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作為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以構建紅色文化旅遊、黃帝歷史文化旅遊、黃河自然遺產文化旅遊、黃土風情文化旅遊和綠色生態休閒文化旅遊‘五大板塊’, 讓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延安成為全國紅色旅遊首選地、全球炎黃子孫朝聖地、黃河自然遺產觀光地、黃土風情文化傳播地。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