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根叔”李培根院士對某些學科“升格”一級學科為啥有點憂慮?

在我國最近一次的學科評估中, 共有人文社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7個大類的95個一級學科, 如人文社科之哲學、理學之數學、工學之力學等, 其下才分設二級學科, 相當於具體專業。

不過, 不少“新學科”的“升格”呼聲頗高, 譬如有人提出“國學”等升為一級學科, 也有人提出“人工智慧”等升為一級學科。

21日, 人稱“根叔”的華中科大老校長李培根院士, 卻在上海大學·智慧樹網“創新教育國際論壇”上表示, 某些學科若獨立成為一級學科, 並不一定有利於學科建設和發展。

“根叔”何出此言?儘管李培根並未“點名”指明哪些學科不適宜“獨立”, 但他辯證地認為, 若新興的交叉學科被人為地“封閉”在某個一級學科中, 反而容易導致它與其他相關學科缺乏協同, 甚至失去它賴以生存的跨學科研究生態。

假設以眼下正火的人工智慧為例。 在現有的一二級學科體系下,

電腦科學與技術是一級學科, 往下是電腦軟體與理論、電腦系統與結構、電腦應用等二級學科, 二級學科再往下才是人工智慧方向。

若人工智慧“連跳兩級”, “自立門戶”地開設一級學科, 乃至形成一連串的院系或博士點。 那麼, 它就與電腦科學與技術並列, 這種“平起平坐”也可能變成“各自為政”。 而事實上, 兩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工智慧甚至與理學下屬的生物學等、醫學下屬的基礎醫學等一級學科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恰恰應該消解和打破專業的邊界。 況且, 作為一級學科的“人工智慧”, 其下又如何再分二級?

更令人有些憂慮的是, 科研的無限細分恐怕也會陷入碎片化的窠臼, 由此一下子冒出一大批專業乃至學科,

會不會造成又一輪爭奪資源、占山為王的活動?

不少科學家都說過類似的話, 未來顛覆性的原始創新一定發生在不同學科交叉的邊緣上。 有時, 甚至小小的具體產品也完全可能涉及多學科, 圍繞著多條產業鏈。 例如公眾熟知的新一代光源——發光二極體LED:就學科而言,

涉及電子、物理、材料、製造、機械等多個領域;從產業來講, 涉及材料、機械製造、電氣、服務等領域。

也許, 真的需要給創新, 尤其是跨界創新留下更多的學科空間, 包括想像空間、閒適空間、開放空間、問題空間等, 否則反倒可能固步自封, 直到有一天寸步難行。 同樣, 在時間上, 也不要讓時間全部停滯在當下, 而應遠離一下時間軸, 到未來去虛擬“超自然存在”和“超世界存在”, 下一個偉大的創新可能就孕育於此。

文/徐瑞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