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麻花生產合格證你猜從哪來?海口南大橋下印的

廠名廠址是冒用的 說是廣西產的其實是在海口民宅生產 這家小作坊做的麻花你有可能吃過……

麻花生產合格證你猜從哪來?南大橋下印的!

小作坊被查處取締罰沒7000多元

一紙箱假冒生產合格證

油炸好的麻花未加蓋

查扣違法生產的麻花

麻花是種特色小吃, 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製作而成。 今年1月底, 印有“廣西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廠合格證”的簡裝麻花, 引起了海口市美蘭區食藥監局的注意。 經執法人員調查發現,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廠並未生產過該款麻花產品, 那麼, 這一簡裝的麻花又是從哪來的?

據知情人舉報, 美蘭區食藥監局發現, 這些標注著“廣西玉林”的麻花, “廠址”竟是在海口新埠島土尾村一處民宅內,是一處未經備案的麻花小作坊。

麻花的生產合格證、廠名、廠址均是該作坊老闆蔡某遠私自印製冒用他人的。

疑惑

標注廣西產的麻花廠址卻在海口民宅

今年1月份, 海口市美蘭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在對市場進行日常巡查時, 發現有一流動攤販內所銷售的一款麻花包裝簡單, 透明的包裝袋僅放有一張“合格證”, 引起執法人員的注意。 執法人員發現合格證上所標注的製造商為“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 廠址為“玉林市玉州區蘇春蓓家東側仁東鎮旺盧村”。 同時, 在該合格證上還標有生產許可證號以及生產許可證標誌。

執法人員根據生產許可證號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查詢發現, 生產許可證所顯示的生產者,

的確是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廠, 主要生產的食品為糕點。 有知情人向美蘭區白沙食藥監所舉報稱, 市場上所銷售的這種簡裝麻花, 均是新埠島土尾村一處民宅生產。 接到舉報後, 執法人員立即對這處民宅進行蹲守調查。 蹲守數天后, 執法人員發現一到白天, 就有人在這處民宅的一間平房內起火, 將麻花麵團放入大鍋內油炸。

現場

民宅衛生條件堪憂實為未備案小作坊

3月10日上午10點, 記者隨同美蘭區白沙食藥監所執法人員對土尾村這處民宅進行突擊檢查。 穿過民宅的小院子, 進入到一間平房內, 此時有兩名男子正在生產製作麻花。 記者看到, 在平房的大廳一側, 整齊地疊放著數十個寫有“八字酥豬腳”字樣的紙箱。

平房後院牆角處, 擺有一台麵粉攪拌機。 院子一側的桌子上, 數根鐵叉串起的麻花麵團還未來得及入鍋油炸。 記者留意到, 這一處加工區域沒任何“三防”措施。

在另一間小平房內, 地板上油漬斑斑, 房間四周牆壁及屋頂已被熏得發黑。 已油炸好的麻花擺放在兩個竹筐內, 被煙熏著汙黑的土灶上的一口大鍋內, 油還熱騰著。 牆角處兩個鐵盤內還裝有待油炸的麻花麵團, 還有一堆用於燒火的木架, 整個加工區域條件極為簡陋。

面對執法人員的突擊檢查, 該作坊負責人蔡某遠現場無法提供出《小作坊備案登記證》。

查處

作坊冒用他人廠名廠址有1箱生產合格證標識

據蔡某遠稱, 這處民宅是他剛租下來用於加工製作麻花的, 每天早上開始生產製作至中午,產量有十多箱左右,一箱有23包約10多斤。製作好的麻花打包成箱後,便銷往市區城中村及城郊的流動攤販,每包價格為3元。

執法人員檢查發現,該作坊已將生產製作好的麻花打包成箱,共計9箱。同時,還在一紙箱內,發現了滿滿一箱的生產合格證標識,標識上均寫有“製作商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廠)”。“這些生產合格證標識是從哪裡來的?”面對記者的詢問,蔡某遠一言不發。

由於該作訪未經備案,生產環境簡陋,衛生較差,同時該作坊涉嫌偽造產品產地,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及冒用品質標誌生產麻花,執法人員依法對該作坊立案調查處理,並查扣9箱已製作好的麻花及1箱生產合格證標識。

老闆交代

1.查處前已賣63箱麻花

3月16日,美蘭區白沙食藥監所對蔡某遠進行詢問調查。據蔡某遠介紹,他這處作坊大約有100多平方米,平時靠他與妻子以及聘用的一名工人生產經營,和麵是用攪拌機,然後用壓面機制作麵團,靠手工製作麻花麵團,下鍋油炸就形成麻花。蔡某遠稱,他生產製作使用的原料為調和油、麵粉、雞蛋等,只添加泡打粉一種食品添加劑。截至執法人員查處前,他已銷售63箱麻花。

2.生產合格證南大橋下印的

作坊與生產合格證標籤上的“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廠)”有什麼關係?蔡某遠坦言,他與這家生產廠家沒任何關係,也不是受委託加工。“之所以冒用廣西玉林這家正規的生產商,是因為他們的證照齊全。”蔡某遠說,他原本打算向一些小超市、小商行批量供貨,但都要求有生產合格證,因此,他便到南大橋底下找人印製了正規廠家的生產合格證標識。

3.擔心被查曾停產過

他坦言,因冒用他人廠名廠址,自己擔心被查,期間曾“停產”一段時間。但在父親的勸說下,為養家糊口,他便重新“生產”,沒想到作坊最終還是被查了。

自食其果

小作坊被取締還被罰3000元

4月20日,記者瞭解到,因冒用廣西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的廠名廠址、產品產地、標誌加工生產食品的行為,違反《產品品質法》的相關規定,美蘭區食藥監局依法對該作坊進行取締,沒收違法生產的麻花9箱以及偽造食品生產合格證標籤1箱,沒收違法所得4347元,並處罰款3000元。

每天早上開始生產製作至中午,產量有十多箱左右,一箱有23包約10多斤。製作好的麻花打包成箱後,便銷往市區城中村及城郊的流動攤販,每包價格為3元。

執法人員檢查發現,該作坊已將生產製作好的麻花打包成箱,共計9箱。同時,還在一紙箱內,發現了滿滿一箱的生產合格證標識,標識上均寫有“製作商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廠)”。“這些生產合格證標識是從哪裡來的?”面對記者的詢問,蔡某遠一言不發。

由於該作訪未經備案,生產環境簡陋,衛生較差,同時該作坊涉嫌偽造產品產地,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及冒用品質標誌生產麻花,執法人員依法對該作坊立案調查處理,並查扣9箱已製作好的麻花及1箱生產合格證標識。

老闆交代

1.查處前已賣63箱麻花

3月16日,美蘭區白沙食藥監所對蔡某遠進行詢問調查。據蔡某遠介紹,他這處作坊大約有100多平方米,平時靠他與妻子以及聘用的一名工人生產經營,和麵是用攪拌機,然後用壓面機制作麵團,靠手工製作麻花麵團,下鍋油炸就形成麻花。蔡某遠稱,他生產製作使用的原料為調和油、麵粉、雞蛋等,只添加泡打粉一種食品添加劑。截至執法人員查處前,他已銷售63箱麻花。

2.生產合格證南大橋下印的

作坊與生產合格證標籤上的“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廠)”有什麼關係?蔡某遠坦言,他與這家生產廠家沒任何關係,也不是受委託加工。“之所以冒用廣西玉林這家正規的生產商,是因為他們的證照齊全。”蔡某遠說,他原本打算向一些小超市、小商行批量供貨,但都要求有生產合格證,因此,他便到南大橋底下找人印製了正規廠家的生產合格證標識。

3.擔心被查曾停產過

他坦言,因冒用他人廠名廠址,自己擔心被查,期間曾“停產”一段時間。但在父親的勸說下,為養家糊口,他便重新“生產”,沒想到作坊最終還是被查了。

自食其果

小作坊被取締還被罰3000元

4月20日,記者瞭解到,因冒用廣西玉林市玉州區阮氏食品的廠名廠址、產品產地、標誌加工生產食品的行為,違反《產品品質法》的相關規定,美蘭區食藥監局依法對該作坊進行取締,沒收違法生產的麻花9箱以及偽造食品生產合格證標籤1箱,沒收違法所得4347元,並處罰款3000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