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9%CEO都忽視的問題:員工都不快樂,還談什麼績效增長!

如果你和登山者談論探險, 他們將不會花費很多時間去談到達山頂的體驗。 相反, 他們將談論寒冷的氣候、令人痛苦的水泡、糟糕的食物、惡劣的環境及笨重的設備。 他們將告訴你抵達山頂的喜悅後通常是一陣低落。 他們完成了目標, 他們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如果你問他們什麼時候是快樂的, 他們將告訴你是在備受煎熬的時刻, 即把他們的體力、意志、精神錘煉到極致的時刻。 那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候, 是他們體驗到真正快樂的時候。 這也是他們想再次體驗的內容。 從表面上看, 心智正常的人不會自願地再次讓自己置身於那種境地,

但是登山者們像是不能自已, 無法自拔地攀登一座又一座山峰, 在征服下一座山峰中追尋快樂。

有趣的是, 大多數文化都不獎勵或鼓勵這種快樂。 泰勒·本–沙哈爾教授開設的關於積極心理學的課程, 堪稱哈佛大學最熱門的課程之一。 他說:“我們的文化不獎勵我們享受旅程樂趣, 而是獎勵我們成功完成某件事情。 社會獎勵結果, 而非過程;獎勵到達終點, 而非旅程。 ”

但我們的日常生活往往就處在一個又一個旅程之中。 我們不可能每天都登上某座山峰, 取得某個很大的功績, 或者得到一大筆獎金。 我們大部分的日子是在奮力實現某個目標。 就公司而言, 目標可能是再提供一款偉大的產品,

或者讓人們的生活好一點, 或者攻克某個困擾世界的難題。 但如果我們只是努力獲得結果, 而不享受過程, 那麼我們將是非常可悲的。

▌以快樂為動力

哈佛大學的泰勒·本–沙哈爾等心理學家都認為, 要分析一個人看待這個世界的態度,

一種方式是問他們:“今天, 你們為自己做的事情而快樂嗎?明天, 你們會為這些事情更快樂嗎?”這也是觀察職場人士的好方法。

沙哈爾把人生態度和行為模式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享樂主義型”。 這類人享受自己今天做的事, 至於明天?到明天再說吧!在很多初創公司有這類人的存在。 比如, 一群人待在車庫裡, 只顧著開發自己覺得很酷、很有趣的東西, 卻沒有思考產品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不思考一個月後的前景, 更不用提一年後的規劃了。

第二類是“虛無主義型”。 針對第一類的創業者, 為初創公司提供啟動資金的人往往會存在一定的擔憂, 因此, 他們會雇用一批人去管理那群富有創意的年輕人, 導致他們的生活裡充斥著各種紀律、測試及報告,

之前的快樂一去無蹤跡。 這些駭客們認為當下糟透了, 並且他們覺得這種情況可能永遠維持下去, 現在他們便成了“虛無主義者”。

第三類是“忙碌奔波型”。 這類人被資方聘請過來, 負責管理工作。 他們願意每週工作80 小時,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以後就會獲得晉升, 但等真的獲得晉升之後, 又會拿出更多時間去應付令人頭疼的新問題, 不過他們喜歡這種忙碌奔波。

第四類是“感悟快樂型”。 生活快樂的人不但能夠享受當下, 而且通過目前的行為, 他們也可以擁有更加滿意的未來。 這類人是我們努力要找到, 並且予以鼓勵的人。 這類人很少產生倦怠感或幻滅感。 他們不像享樂主義者或虛無主義者那樣對工作持有消極態度,

也不會像忙碌奔波型管理者那樣努力使每個人都循規蹈矩。

敏捷管理要達到的目標就是推動整個團隊形成一種催人奮進的氛圍。 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 享樂主義者可以放眼未來, 多考慮一下未來如何延續快樂, 虛無主義者可以知道未來可能不再有鞭策, 那些奔波忙碌型的管理者或許會找到更好的工作方式。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在公司選擇快樂指標。

本文內容摘編自《敏捷革命》,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4月出版

▌快樂指數是公司前景的風向標

首席執行官最關注公司未來的收入、增長和效率。 這與人們的“快樂指標”有很大區別。 而事實上, 要預測企業的贏利水準, “快樂”這個風向標可能比首席財務官提供的多種預測指標都好用。

人們並不是因為成功而快樂,而是因為快樂而成功。快樂是一個預測指標,即便人們僅僅比原來快樂一點點,績效也會有所改善。快樂增加得越多,效果也就越大。

“快樂指標”方法很簡單,卻很有效。具體的操作是:

在每個衝刺階段結束時,每個團隊成員都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你對自己在公司的角色感覺如何?請以1-5 分加以評價。

2. 你對公司整體情況感覺如何?請以1-5 分加以評價。

3.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4. 在下一個衝刺階段中,什麼事情會讓你感到更快樂?

就這麼幾個問題,只要幾分鐘就能完成。團隊成員輪流作答,可以促成真正深刻的對話。團隊成員齊心協力,通常很快就能找到需要改善的地方。這個方法可以揭示每個成員最關注什麼,以及他們覺得哪些事情對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

“快樂指標”與企業所用的各種財務指標具有很大的區別,財務指標用於衡量過去發生了什麼,而“快樂指標”預測未來的作用非常明顯。

人們當前是否快樂,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對未來的預期有關。如果你問人們現在是否快樂,他們其實會想到未來。當他們思考自己在公司是否快樂時,就會開始預測公司未來業績如何。因此,在公司出現問題之前,其實已經有了先兆,你應該提前察覺到。如果你非常仔細地注意到了團隊傳遞給你的資訊,那麼你就能在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之前將其解決掉。

比如,根據下面這張圖所示,在工作速度或者說效率開始下跌的幾個星期之前,員工的快樂水準就已經開始下跌了。如果你僅僅盯著效率,那麼直到它驟然下跌,你才發現問題。但如果你發現整個團隊的快樂水準有所下降,那麼即便當前的效率在提高,你也能提前判斷出自己需要著手解決某個問題了,而且要儘快解決。

▌提升透明度即提升團隊績效

哪些因素會讓人感到快樂呢?其實,讓人感到快樂的因素,恰恰也是締造卓越團隊所需的因素,比如自主感、掌控感和目標感。展開來講,就是要讓人們覺得自己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能夠越來越好地做一件事情,並且知道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是高尚的和偉大的,超越了狹隘的個人利益。管理者可以通過許多簡單和具體的方法去塑造自己的公司文化,從而鼓勵員工培養這些優秀的品質。

在下屬獲得自主感、掌控感和目標感之前,往往需要先提升團隊運作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敏捷管理的一個重要元素。所謂透明度,就是指團隊內部不應該有秘密的小集團,不應該有秘密的日程,也不應該有其他什麼秘而不宣的事情。在公司裡,沒人知道其他人都在忙什麼,也不清楚每個人的日常活動對於推進公司宗旨有什麼貢獻,等等,這種情況簡直太普遍了。但是,按照敏捷管理的要求,任何利益相關者都可以參加每日會議。

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提高團隊運作的透明度,讓一切透明化。因為提高團隊績效比提高個人績效更重要。要讓一個團隊的績效提高一倍,需要一個月,但如果讓某人的個人績效提高一倍,可能需要一年。如果讓一大群互不相關的人、整個部門、整個公司的團隊績效提高一倍,可能永遠完不成這個任務。其實一個團隊會自發地處理個人績效問題,他們知道各個成員在做什麼,誰在提升團隊利益,誰在扯團隊的後腿,誰讓團隊變卓越,以及誰又給團隊帶來痛苦。因此,著眼於一個團隊,通過提升團隊的透明度能明顯改善業績。

人們並不是因為成功而快樂,而是因為快樂而成功。快樂是一個預測指標,即便人們僅僅比原來快樂一點點,績效也會有所改善。快樂增加得越多,效果也就越大。

“快樂指標”方法很簡單,卻很有效。具體的操作是:

在每個衝刺階段結束時,每個團隊成員都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你對自己在公司的角色感覺如何?請以1-5 分加以評價。

2. 你對公司整體情況感覺如何?請以1-5 分加以評價。

3.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4. 在下一個衝刺階段中,什麼事情會讓你感到更快樂?

就這麼幾個問題,只要幾分鐘就能完成。團隊成員輪流作答,可以促成真正深刻的對話。團隊成員齊心協力,通常很快就能找到需要改善的地方。這個方法可以揭示每個成員最關注什麼,以及他們覺得哪些事情對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

“快樂指標”與企業所用的各種財務指標具有很大的區別,財務指標用於衡量過去發生了什麼,而“快樂指標”預測未來的作用非常明顯。

人們當前是否快樂,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對未來的預期有關。如果你問人們現在是否快樂,他們其實會想到未來。當他們思考自己在公司是否快樂時,就會開始預測公司未來業績如何。因此,在公司出現問題之前,其實已經有了先兆,你應該提前察覺到。如果你非常仔細地注意到了團隊傳遞給你的資訊,那麼你就能在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之前將其解決掉。

比如,根據下面這張圖所示,在工作速度或者說效率開始下跌的幾個星期之前,員工的快樂水準就已經開始下跌了。如果你僅僅盯著效率,那麼直到它驟然下跌,你才發現問題。但如果你發現整個團隊的快樂水準有所下降,那麼即便當前的效率在提高,你也能提前判斷出自己需要著手解決某個問題了,而且要儘快解決。

▌提升透明度即提升團隊績效

哪些因素會讓人感到快樂呢?其實,讓人感到快樂的因素,恰恰也是締造卓越團隊所需的因素,比如自主感、掌控感和目標感。展開來講,就是要讓人們覺得自己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能夠越來越好地做一件事情,並且知道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是高尚的和偉大的,超越了狹隘的個人利益。管理者可以通過許多簡單和具體的方法去塑造自己的公司文化,從而鼓勵員工培養這些優秀的品質。

在下屬獲得自主感、掌控感和目標感之前,往往需要先提升團隊運作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敏捷管理的一個重要元素。所謂透明度,就是指團隊內部不應該有秘密的小集團,不應該有秘密的日程,也不應該有其他什麼秘而不宣的事情。在公司裡,沒人知道其他人都在忙什麼,也不清楚每個人的日常活動對於推進公司宗旨有什麼貢獻,等等,這種情況簡直太普遍了。但是,按照敏捷管理的要求,任何利益相關者都可以參加每日會議。

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提高團隊運作的透明度,讓一切透明化。因為提高團隊績效比提高個人績效更重要。要讓一個團隊的績效提高一倍,需要一個月,但如果讓某人的個人績效提高一倍,可能需要一年。如果讓一大群互不相關的人、整個部門、整個公司的團隊績效提高一倍,可能永遠完不成這個任務。其實一個團隊會自發地處理個人績效問題,他們知道各個成員在做什麼,誰在提升團隊利益,誰在扯團隊的後腿,誰讓團隊變卓越,以及誰又給團隊帶來痛苦。因此,著眼於一個團隊,通過提升團隊的透明度能明顯改善業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