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成都比武漢到底強在哪?

摘要:武漢真的比成都弱嗎?

編者注:在中國城市版圖中, 互為“亦友亦敵”關係的城市cp不少。 成都與武漢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組。

兩者同為副省級城市、區域中心城市, 都是強勢的省會城市, 首位度高, 在近代史上也頗有淵源。 甚至, 還擁有過同一位市長, 創下中國副省級城市市長之間第一次平級調動的紀錄。

兩座城市的官方也頗為看重對手:湖北當地媒體曾報導過一個細節, 成都市發改委的內部記事板上, 武漢每季經濟資料在列。 而武漢政府常務會上, 成都也多次成為關注重點。

正因為有著如此多的關聯, 成都與武漢到底誰更強, 誰才是中西部第一城, 近年來坊間和輿論的討論熱度頗高。 西部君從大資料的角度, 嘗試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今天, 推出是第一篇, 成都比武漢到底強在哪?歡迎交流、指教。

撰文|西部君(本文轉自“西部城事”, 已獲授權, 歡迎關注)

1.比開放程度

成都與武漢都處於內陸腹地, 相對來說, 成都更深居西南邊陲。 但在開放度和國際化程度上, 成都卻要略勝武漢。

根據統計公報, 成都2015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95.3億美元, 利用外資實際到位75.2億美元。 武漢外貿進出口總額280.72億美元,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73.43億美元。 在進出口總額方面, 成都明顯要高出一截。 2016年, 兩者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與成都合併簡陽應不無關係)。 這說明在國際市場上, 成都更有存在感。

落戶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上, 成都截至2015年末有199家, 武漢統計公報所給出的是在漢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為230家, 其中應該包括了國內的世界500強企業。 2014年武漢當地媒體報導, 赴鄂投資興業的世界500強企業達228家, 其中境外159家。 由此可以看出,

單從境外500強企業看, 成都有著數量上的優勢。 外國領事機構方面, 成都以15家(尚有2家未開館)位居國內第四城位置, 武漢目前則僅有5家(俄羅斯領館尚未開館)。 成都的總部經濟特色更突出。

2015年末, 在武漢的322條民用航線中, 有國際航線37條, 國外通航國家和地區21個。 2016年底, 湖北當地媒體披露,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的國際地區航點41個。 成都統計公報未顯示國際航班數量, 但同期四川當地媒體報導,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開通的國際航線已達92條。 這點上, 蓉漢之間的差距還是挺明顯的。

2.比社會發展水準

成都2015年年末有衛生機構8481個(應包含了村衛生室), 其中醫院、衛生院768個。 各類衛生機構床位數11.5萬張, 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0.8萬張;武漢2015年末衛生事業機構2996個(不含村衛生室),

其中, 醫院、衛生院291個。 衛生事業床位數80726張。 其中, 醫院病床67550張。 無論在衛生機構還是床位數量上, 成都都要超過武漢。 不過, 可能由於高校資源方面的優勢, 武漢三甲醫院數量要高於成都。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方面, 武漢以5102.24億元略高於成都的4946.2億元。 成都所轄區縣更多, 在城鎮化率上也稍落後於武漢, 武漢的這一數字高於成都並不意外。 但2016年成都已經略超過武漢(還是要考慮合併簡陽的因素)。 考慮到成都人口更多, 這方面兩城應算是旗鼓相當。 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成都只稍高出武漢, 而存款餘額卻高出武漢一大截, 顯示出更強勁的消費支撐力。

成都2015年私人汽車保有量為330.9萬輛,

全國排名僅次於北京。 不過, 據西部君的朋友張銀銀透露, 這裡面也有一部分屬於外地車上的成都牌照, 所以從保有量算應打一定折扣。 但同期武漢只有165.18萬輛, 個中差距還是很明顯。 西部君曾聽一位武漢朋友比較過成都與武漢人在汽車消費上的觀念:如果都有5萬的存款, 武漢人一般會先積攢起來, 但成都人則是要再借5萬買一輛10萬的車。 這個觀點雖說只是個人之言, 但從兩城汽車擁有量上說, 或許不無現實。

武漢市直公共圖書館2個, 藏書428.96萬冊。 成都的公共圖書館則有22個, 館藏圖書2210.1萬冊。 博物館數量上, 兩城的統計公報未能全部給出, 西部君查詢媒體報導發現, 兩城的國有和民營博物館應都超過100座, 資源規模應大致相當。

3.比金融

2015年末成都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9475億元;同期武漢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只有19393.16億元。成都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3735億元,武漢則只有2421.46億元。且考慮到以上資料武漢的增速都高於成都,說明成都的金融實力和基礎更好。

從規劃看,成都在金融方面的雄心也更大。到2030年,成都金融城的金融業增加值預計將達到4000億元,占到成都市GDP的10%;而武漢2030年的規劃,是金融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

4.比創業創新潛力

在創業創新上,如果說北上深是第一梯隊,那麼廣州、杭州、成都、武漢等城市就是絕對的第二梯隊。不過,同屬第二梯隊,在雙創上,成都與武漢的差距還是拉開了。以資料為例,2016年新增市場主體24.8萬戶,武漢則只有14.56萬戶。

雖然成都目前仍沒有誕生一家獨角獸企業,武漢已有卷皮、鬥魚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但在整體的“雙創指數”方面,成都還是要領先一步。去年5月,第四屆京交會發佈的《全國雙創指數報告》顯示,成都為北上深後的第四城,而武漢則位列第八。2015年12月,由36氪、中國經濟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大資料採擷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共同發佈的中國雙創指數排名中,成都位居第六,武漢則未進入前十。成都的軟體產業,多年來都穩居中西部第一的位置。特別是遊戲產業,2016年成都高新區網路遊戲產業產值已突破百億元。

相對來看,武漢雖然走出了像雷軍、周鴻禕等多位互聯網大咖,但在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上,武漢卻並未表現出明顯的風頭。

截至2016年7月,成都已掛牌科技企業孵化器共148家,孵化面積464萬平方米,孵化企業和創業團隊6613家,累計畢業企業近3000家。武漢則共有各類孵化器217家,孵化場地總面積逾920萬平方米,建有大學生創業特區72家。在數量,武漢還佔據了一定優勢。但艾媒發佈的《2016年中國城市雙創競爭力排行榜報告》中,成都還是領先武漢三個名次。另外,從專利申請數量上,成都也明顯高於武漢。

綜合言之,成都的創業創新活力和基礎,比武漢要好。兩城一同入選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未來的競爭無疑將更趨激烈。

5.比城市形象

說到城市形象,成都比之於武漢,相信多數人心中都有直觀答案。媒體披露,成都近五年平均每年舉辦大型會展100場以上,再加上財富全球論壇、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高端會議活動,成都的知名度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在國內,“天府之國”、“一座來了不想走的城市”等形象打造,也頗為成功。雖然各種城市排行榜中,成都都是常客的做法,也不乏爭議。但客觀上說,成都的城市形象行銷,確實在國內都堪稱是先行者,並被諸多城市引為借鑒,也實實在在的增加了城市的存在感和美譽度,在推動旅遊和招商上,都帶來了直接利好。

武漢近年來也在馬拉松賽事、網球公開賽等領域主動開拓城市的形象創新,但整體上,在城市形象行銷方面仍是一個後發者的角色,工業重鎮的大眾印象並未得到徹底改觀。

形象的差距從近十年來,成都與武漢常住人口的變化也可以看出。武漢雖號稱擁有百萬大學生,但成都常住人口的增加量卻要高於武漢,表明對大學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杠杆遊戲”已入駐以下平臺

分享,也是另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3.比金融

2015年末成都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9475億元;同期武漢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只有19393.16億元。成都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3735億元,武漢則只有2421.46億元。且考慮到以上資料武漢的增速都高於成都,說明成都的金融實力和基礎更好。

從規劃看,成都在金融方面的雄心也更大。到2030年,成都金融城的金融業增加值預計將達到4000億元,占到成都市GDP的10%;而武漢2030年的規劃,是金融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

4.比創業創新潛力

在創業創新上,如果說北上深是第一梯隊,那麼廣州、杭州、成都、武漢等城市就是絕對的第二梯隊。不過,同屬第二梯隊,在雙創上,成都與武漢的差距還是拉開了。以資料為例,2016年新增市場主體24.8萬戶,武漢則只有14.56萬戶。

雖然成都目前仍沒有誕生一家獨角獸企業,武漢已有卷皮、鬥魚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但在整體的“雙創指數”方面,成都還是要領先一步。去年5月,第四屆京交會發佈的《全國雙創指數報告》顯示,成都為北上深後的第四城,而武漢則位列第八。2015年12月,由36氪、中國經濟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大資料採擷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共同發佈的中國雙創指數排名中,成都位居第六,武漢則未進入前十。成都的軟體產業,多年來都穩居中西部第一的位置。特別是遊戲產業,2016年成都高新區網路遊戲產業產值已突破百億元。

相對來看,武漢雖然走出了像雷軍、周鴻禕等多位互聯網大咖,但在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上,武漢卻並未表現出明顯的風頭。

截至2016年7月,成都已掛牌科技企業孵化器共148家,孵化面積464萬平方米,孵化企業和創業團隊6613家,累計畢業企業近3000家。武漢則共有各類孵化器217家,孵化場地總面積逾920萬平方米,建有大學生創業特區72家。在數量,武漢還佔據了一定優勢。但艾媒發佈的《2016年中國城市雙創競爭力排行榜報告》中,成都還是領先武漢三個名次。另外,從專利申請數量上,成都也明顯高於武漢。

綜合言之,成都的創業創新活力和基礎,比武漢要好。兩城一同入選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未來的競爭無疑將更趨激烈。

5.比城市形象

說到城市形象,成都比之於武漢,相信多數人心中都有直觀答案。媒體披露,成都近五年平均每年舉辦大型會展100場以上,再加上財富全球論壇、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高端會議活動,成都的知名度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在國內,“天府之國”、“一座來了不想走的城市”等形象打造,也頗為成功。雖然各種城市排行榜中,成都都是常客的做法,也不乏爭議。但客觀上說,成都的城市形象行銷,確實在國內都堪稱是先行者,並被諸多城市引為借鑒,也實實在在的增加了城市的存在感和美譽度,在推動旅遊和招商上,都帶來了直接利好。

武漢近年來也在馬拉松賽事、網球公開賽等領域主動開拓城市的形象創新,但整體上,在城市形象行銷方面仍是一個後發者的角色,工業重鎮的大眾印象並未得到徹底改觀。

形象的差距從近十年來,成都與武漢常住人口的變化也可以看出。武漢雖號稱擁有百萬大學生,但成都常住人口的增加量卻要高於武漢,表明對大學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杠杆遊戲”已入駐以下平臺

分享,也是另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